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烟用香精香料的质量安全性控制及控制措施研究

烟用香精香料的质量安全性控制及控制措施研究

烟用香精香料的质量安全性控制及控制措施研究摘要:随着烟草行业的发展、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烟用香精香料的质量安全显得尤为重要,质量安全已备受消费者和烟草企业的关注。

鉴于烟用香精香料原料的多样性、复杂性,如何从生产到使用进行全程质量控制,保障其安全性,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介绍了烟用香精香料安全性特点和评价,重点分析出影响烟用香精香料安全的相关因素。

最后,探讨了烟草企业建立起面向安全的香精香料质量控制。

关键词:烟用香精香料质量安全质量控制烟用香精香料是卷烟生产过程中施加于卷烟中不可缺少的添加剂,对于修饰、增补并突出优质烟叶原来的烟香风味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有助于形成和突出卷烟风格特征,其配方更是卷烟工艺中的核心技术,是卷烟制作的“灵魂”。

作为卷烟行业的重要添加剂,烟用香精香料的质量控制的手段和措施在不断的加强和完善。

鉴于烟用香精香料原料的多样性、复杂性,如何从生产到使用进行全程质量控制,保障其安全性,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的卷烟产品,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笔者就近年国内外在烟用香精香料质量安全控制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综述,并对烟用香精香料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这一领域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烟用香精香料的安全性评价卷烟是一种特殊食品,烟用用香精香料作为一类食品添加剂,(纳入食品标准管理范畴QB/T 1506-2004]《烟用香精》),几乎在所有卷烟生产中都有重要或特殊的地位。

香烟的风味对于消费者选择以及消费香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卷烟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卷烟的香气以及特有的风味,往往会加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食用香精来达到目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健康的需求,烟用香精香料的质量品控在不断增加质量品控检验项目的基础上,更注重烟用香精香料的质量安全指标的检测以及不断探求有效的质量安全检测方法及措施,以确保卷烟的品质,人们吸食的低危害。

烟用香精香料的安全性便成为卷烟生产者和消费者密切关注的问题。

1.1 烟用香精香料的安全性特点(1)烟用香精香料的种类繁多,结构复杂。

产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给烟用香料的安全性评价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由于烟用香精香料在卷烟生产中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安全性的影响也日益增大。

(3)烟用香精香料一致被认为是一种“自我限量”的添加物,它的添加量往往受到评吸者,消费者的接受程度的控制,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超量使用的问题,因而其安全性问题更加容易被人所忽视,人们对烟用香精香料安全性问题的重视远远低于烟叶、嘴棒。

(4)由于烟用香精的特殊性,质量控制始终以感官评价为主。

1.2 烟用香精香料的安全性的一般评价烟用香精香料安全评价可参照食品食用香精香料安全性评价标准和程序。

根据我国卫生部1994年公布的GB 15193.1—1994《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及欧盟香精香料专家委员会编写的《热反应香精安全评价系统指南》及相关文献的介绍,食用香精香料的安全性评价可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化学结构与毒性关系的确定;第二部分:特殊组分例如砷、铅、镉等重金属元素和丙烯酰胺以及杂环胺类等有毒特殊成分的测定,目前主要的按国标对砷和重金属进行测定;第三部分:进行必要的体外毒理学实验,包括CORESTA(国际烟草科学研究合作中心)推荐的三项体外毒理学评价方法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细胞毒性试验,微核试验和AMES试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实验)第四部分:根据现有的测定数据和毒理学数据对该香精香料进行评价。

2 烟用香精香料质量安全性影响因素影响香精香料质量安全的因素不仅来源于香精香料自身自源性原因,如组成其成品的香料、载体、溶剂等,另一方面又有如存储过程、制备过程的污染等外源性影响因素。

2.1 影响烟用香精香料质量安全的自源性主要因素烟用香精香料的有效成分香料是影响其安全性的最主要因素。

烟用香精香料中只能使用经过毒理学评价试验证明对人体无害的香料,其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GB15193.1)[1]的规定。

影响烟用香精香料质量安全性的关键因素是其原料,主要有三类:2.1.1 香料任何食品香料的安全性保证都是建立在其产品质量和使用量基础之上的。

食品香料生产商、销售商和使用者都必须严格保证食品香料的质量。

使用者必须保证在允许的使用量范围内使用这些食品香料。

2.1.2 热反应原料热反应原料品种很多,主要包括各种氨基酸、还原糖、HVP、HAP、酵母、香辛料、蔬菜汁等。

这些原料必须是允许在食品中使用、未被污染、未变质、质量合格的原料。

热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必须符合要求。

2.1.3 溶剂和载体香精的辅助原料如溶剂、固体载体等必须是允许在食品中使用的品种,其质量必须符合要求。

2.2 影响烟用香精香料质量安全的外源性主要因素2.2.1 存储烟用香精香料在存储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安全性问题,例如受微生物污染而引起的变质等。

烟用香精香料储藏时受到的微生物污染主要受环境、包装以及形态等因素影响。

因此,在香精香料的存储过程中不可忽视微生物污染问题,应根据产品的种类采用适宜的存储方式和存储条件,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微生物污染的影响,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按照国标QB/T 1506-2004[7]应贮存在温度不超过30℃的阴凉、干燥、通风的仓库内,避免杂气污染,远离火源。

在符合规定的贮运条件、包装完整、未经启封的情况保质期为1年。

2.2.2 使用过程虽然食用香精香料被认为是可“自我限量”的添加物质,但是随着食品工业的日益发展,香精香料使用的逐渐普遍,消费者的味蕾对于香味的识别阈值也在逐年提高,从而可能造成食用香精香料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增量。

2.2.3 加工工艺加工工艺是影响香精香料安全性的又一重要因素。

2002年瑞典国家食物管理局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科学家报道油炸马铃薯和焙烤食品中含有丙烯酰胺以及丙烯酰胺的潜在危害以来,德国、比利时、中国、日本等国科学家相继发现热反应体系会产生丙烯酰胺这一安全性问题。

因而如何通过改善加工工艺避免或者降低杂环胺类在热加工香精中的含量也是香精香料生产面临的安全性问题之一。

3 面向安全性的烟用香精香料质量控制近30年来,我国烟用香料香精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已初步形成涉及检测、品质控制、安全等方面系统化的标准体系。

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和烟草行业越来越重视这些标准的制定,其制定既充分参考国内外标准和法规,又符合中国的国情。

3.1 国外添加剂的质量安全性法规体系为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特别是保证添加剂在使用和消费过程中的安全性,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相应的烟用添加剂法规,通过研究分析,我们基本上可将烟用添加剂的法规体系分为三类:否定名单体系、肯定名单体系、混合体系。

否定名单体系是一种限制体系,它规定了所有禁止在烟草中使用的或者只能很有限量和很有限范围使用的烟用添加剂;所有其它没有列出的添加剂都可没有限制地加以使用,采用否定体系的国家主要有: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新加坡、印度、新西兰和智利等。

肯定名单体系规定了所有允许使用于烟草的各个物质,任何没被列出的物质属于自动禁用的范围。

目前采用肯定体系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日本、独联体、瑞士和罗马尼亚等。

混合体系是否定体系和肯定体系的结合。

也就是说,对于化学合成品的使用采用肯定体系,对于天然及天然等同品则采用否定体系,目前采用混合体系的国家主要有:德国和阿根廷等。

3.2 国内添加剂质量安全标准我国于1996年发布了“GB2760-1996: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属于肯定体系类法规,其中列出了允许用于食品140种天然香料和434种合成香料的名单。

烟用添加剂的选用主要参考食品添加剂标准和国外烟草添加剂法规;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行业标准YC/T 145.1~9-1998烟用香精发布,标准侧重点主要是烟用香精香料的感官特性及理化指标的稳定性;200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行业标准重新修订发布YC/T164-2003明确对烟用香精香料的重金属砷、铅的检测和限量。

随着化学分析技术的发展、提高、人们对健康的不断关注,烟用添加剂质量安全得到了高度重视,为了保证烟用添加剂的质量安全,行业内不断在研究、探索影响质量安全的指标及检测方法、控制措施。

质量安全指标的检测项目越来越多,有的已形成标准。

在烟用添加剂质量安全控制研究越来越深入的同时,烟用添加剂还必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151种非法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3.3 烟草企业香精香料安全性控制面向安全性的烟用香精香料管理体系一方面在国家和行业的标准体系框架搭起后,企业相关管理工作就越来越细化,标准的执行越来越到位,标准中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

面向安全性的烟用香精香料管理体系另一方面在内部管理上:主要从原料、生产场地、加工过程和最终产品检测等关键控制点确保香精香料产品的优良品质。

加强原材料安全性指标的监督检验。

供货方必须每批提供原料的检验报告,验证原料的成分和安全指标。

确保原料的安全可靠。

每年对原料供应商进行评审,挑选原料优质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剔除原料不合格企业。

在原料入厂时,实施质管人员现场检查制度,合格者方能进入库房,实施香料配置。

加强库存原料的过程控制,对已入厂的原材料,在适宜的条件下储存,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离地存放,避光通风等分类存放。

加强过程监督和安全条件控制,生产场所建立、布局、设备材制选择、生产过程条件、生产人员要求等要严格按照“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进行实施;制定严格科学的产品标准,建立产品标样,加强产品质量检验,作好生产留样工作等。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 15193.1 —1994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2] 成晓瑜.热反应型香精安全评价系统指南[J].肉类研究,2004.[3] 程雷,孙宝国,宋焕禄,陈海涛,徐虹.食用香精香料的安全性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J].食品科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