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二生态安全管理体系评估细则生态安全示范园区一、概述(一)概念生态安全示范园区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安全为主要对象,统一规划,综合建设,生态良性循环,社会经济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国际性行政区域。
国际生态安全示范园区是一个相对独立,又对外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
国际生态安全示范园区的建设可以县和市域为基本单位组织实施,国际投资额度要超过百分之五十,园区内的产业和产品必须符合生态安全标准。
生态安全包括社会安全、物种安全、环境安全和文化遗产安全四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国际生态安全示范基地的核心必须体现以人为本。
(二)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其中有些国家的生态建设搞得比较早,瑞典就有此方面成功的经验,并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受到普遍的好评。
近年来,各国政府十分重视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些生态安全示范区的建设已取得成功,并得到联合国的表彰和奖励。
生态安全示范园区指导思想生态经济生态安全示范园区的指导思想生态经济是生态学和经济学相互渗透、互相补充、不断完善的一门新兴学科,这门学科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紧密地结合起来,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有利于协调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县域是生态安全示范园区的区域界定县域经济在经济发展中是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县域是城乡的结合部。
市场经济是从县域经济开始的。
县域具有较大的空间。
县域作为行政区域,有利于生态安全示范园区的建设和管理。
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安全示范园区目标建设生态安全示范园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良好途径。
(四)生态安全示范园区的指标体系生态安全示范园区的指标分为六个类型,即经济发展指标、生态环境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特种安全指标、文化遗产安全、可持续发展指标。
生态安全示范园区基本模式生态农业型生态农业是生态示范园区的一个重要类型。
生态农业,也包括生态林业,生态渔业,生态牧业等。
农工商一体化型当前农林经济产业化发展迅速,农业与工业、商业的关系日益密切,农工商一体化已成为一种趋势。
在这种趋势下协调农业与工业、商业的关系,加强生态建设,促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是非常必要的。
生态旅游型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在一些风景名胜区,要以旅游业为中心,以生态经济为指导,围绕旅游保护生态,发展经济,实现旅游与生态之间的良性循环。
乡镇工业型一些国家乡镇工业发展很快,围绕乡镇工业,以生态经济学为指导,规划并建设乡镇工业小区,加强管理,集中治理污染,发展绿色产品,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有效地促进了三个效益的统一。
城市化类型目前有一些城镇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逐步达到城市化,从而出现了一批县级市。
因此以城市生态学为指导,按生态城市的模式规划与建设。
这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是一个成功的经验。
生态破坏重建型有一些矿业、林业等资源开发地区,生态遭到破坏,以生态经济学为指导,在重建生态过程中发展经济,取得了成功。
生态安全示范园区建设意义生态安全示范园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县域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又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
生态安全示范园区以县域为界定区域,开展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即利于规划建设,也利于管理。
总之有利于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生态安全示范园区是参与决策的主要途径生态安全示范园区的规划必须具备经济、社会、环境、安全四个指标。
这样做,既有利于加强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工作,也有利于强化生态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能,促进重大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生态安全示范园区规划纲要(一)背景和重要意义(略)(二)指导思想和原则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为重点,通过统一规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基本原则(1)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安全相统一。
(2)因地制宜。
(3)资源永续利用。
(4)政策宏观指导与社会共同参与。
(5)国家倡导,地方为主。
(6)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三)战略目标通过生态安全示范园区建设树立一批区域生态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典型,使生态安全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逐步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设指标一般生态安全示范园区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三类(1)经济落后和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地区。
(2)经济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地区。
(3)经济发达和生态环境质量很好地区。
(五)生态安全示范园区建设的任务重点建设类型与任务1.区域生态安全建设包括单位建设和综合建设两类。
2.生态安全建设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分类指导,因地制宜。
(六)规划实施的保证措施(1)加强领导。
(2)多方筹措资金。
(3)强化管理。
(4)加强能力建设。
(5)开展国际交流。
(6)加强宣传。
六、生态安全示范园区申报规范(一)选点基本要求(1)当地政府重视,有积极性。
(2)机构健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3)有一定基础,在规划、科研、监测、小区域试点等方式做过一些工作。
(4)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较强的生态建设能力。
(5)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具有生态安全建设的典型意义。
(6)先进性。
规划合理、技术先进,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7)可操作性。
园区建设项目要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经过几年的努力,能达(二)报批材料要求生态安全示范园区建设的简要报告。
(1)自然、社会环境概况。
(2)建设项目主要内容及步骤。
(3)保障条件及具体可行措施。
以上报告1000字左右,简明扼要,能说明问题。
(三)报送程序要求(1)部门的申请报告。
(2)政府主管部门意见。
(3)评估机构的审查意见。
七、生态安全示范园区编制导则(一)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
(2)社会发展计划协调原则。
(3)经济增长方式集约原则。
(4)因地制宜的原则。
(二)关于规划目标的确定1.经济发展发挥地缘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依靠科技进步,强化集约经营,增强经济系统的调节功能,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环境安全污染物排放符合总量控制要求,大气和水体环境质量优于相邻地区;重要自然生态区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退化生态区域得到恢复治理;生态系统活力、抗灾能力、生物生产力和自然资源与环境质量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3.社会安全农村和城镇的面貌确实改善,社区布局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综合服务功能较强,生态环境优美、舒适、社区文化发展,信息渠道畅通,人与自然实现和谐相处。
社会犯罪案件,交通事故、责任事故连年下降、抗自然灾害能力强、措施得力。
4. 物和安全要保持生物和物种的多样性,珍稀濒危物种有具体保护措施,外来物种入侵要有予警系统。
5、文化遗产安全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具体保护措施。
6、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三)技术路线在调查分析、评估的基础上,确定目标任务,并分解指标到各子系统或区域。
(四)结构框架(1)基本概况。
(2)制约可持续发展主要因素。
(3)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4)主要建设领域和重点任务。
(5)保障措施。
(6)项目经费概算与效益分析。
(7)可持续发展分析。
生态安全示范县(含县级市)指标(一)定义生态安全示范县(含县级市)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县级(县级市)行政区域。
(二)基本条件(1)制订了《县(市)生态安全建设规划》。
(2)全县(市)80%的乡镇达到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
(3)有独立的环境管理机构,并为一级行政单位,乡镇有专职的环境安全管理工作人员。
环境安全管理工作纳入乡镇、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4)生态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环境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5)污染防治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保护与建设卓有成效,三年内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6)社会稳定方面、犯罪案件、交通事故连年下降,抗自然灾害能力强,措施得力。
三年内无重大责任事故。
(7)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具体保护措施。
生态安全示范城市(区)建设指标(一)定义生态安全示范城市(含地级行政区)必须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地市级行政区域。
生态安全示范城市是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继续、发展和最终目标。
生态安全示范城市的主要目标是:生态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化有长足发展;城市、乡村环境整洁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社会稳定、犯罪案件、交通事故、责任事故连年下降,抗自然灾害能力强,措施得力;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具体的保护措施。
(二)基本条件(1)制订了《生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规划》,颁布实施。
(2)全市80%的县达到生态县(市)建设指标,城市建成区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并获命名。
(3)全市县级(含县级)以上政府(包括各类经济开发区)有独立的环境管理机构,并为一级行政单位,乡镇有专职的环境管理(生态安全)工作人员。
环境管理工作纳入县(含县级市)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4)环境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境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5)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卓有成效,三年内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6)社会稳定,犯罪事件、交通事故连年下降,抗自然灾害能力强,措施得力。
三年内无重大责任事故。
(7)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具体的保护措施。
生态安全示范省(自治区)建设指标(一)定义生态安全示范省(自治区)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省级行政区域。
生态示范省(自治区)建设的具体内涵是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一重要环节,充分发挥区域生态与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和实施环境安全、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基本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条件(1)制订了《生态安全示范省(区)建设规划纲要》,并颁布实施。
(2)全省(区)80%以上的地级市及地级以上城市达到生态示范安全城市建设指标。
(3)全省(区)县级(含县级)以上政府(包括各类经济开发区)有独立的环境管理机构,并为一级行政单位,乡镇有专职的环境管理工作人员。
环境管理工作纳入市(含地级行政区)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相应的工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