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麻醉监测

麻醉监测


临床观察
• 意识状态:轻中度缺氧可导致患者兴奋多语、定向障碍等;严重缺氧可
导致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
• 皮肤黏膜颜色:急性二氧化碳蓄积可表现为皮肤黏膜充血、潮红;缺氧
则可见皮肤黏膜发绀(足够的血红蛋白是形成发绀的必要条件,当患者 严重贫血,如Hb<50g/L时,即使存在严重缺氧也可能未出现明显发绀 体征)
心电图监测
• 概念:心脏每次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室电激动可经人
体组织传到体表,因电流的强弱与方向不断的变动,各体表的电位也不 断变动,从体表连续记录每个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位曲线
• 监测意义在于监测麻醉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 • 电极的放置
右上(RA)白线:胸骨右缘锁骨中 线第一肋间 右下(RL)绿线:右锁骨中线剑突水 平 中间(C)棕线: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左上(LA)黑线:胸骨左缘锁骨中线 第一肋间 左下(LL)红线:左锁骨中线剑突水 平处
波形高度:代表肺泡气CO2浓度,即PETCO2 基线:代表吸入气CO2浓度,正常为零
血压的测量方法
(一)无创性测量法
自动测压法是目前临床麻醉和ICU中使 用最广的血压监测方法
护理:选择长度、宽度合适的袖套, 固定部位,特殊部位(下肢血压高于 上肢10—20mmHg) 测压避免过于频繁、测压时间太久和 间隔太短引起肢体缺血、麻木
有创动脉测压护理
• 穿刺所需物品准备:局麻药、穿刺针、压力传感器、2-4U/ml肝素盐水预充装置 • 将动脉测压管连接紧密,固定牢固,防止松脱引起大出血 • 保持动脉测压管通畅,用肝素盐水经常冲洗,如管道内有凝血块应及时加以疏通,禁
止向血管内推注,将凝血块冲入体内,禁止动脉给药。
• • • •
测压前进行零点校对,每次体位变动均需重新调零。 抽取血标本时,应将管道中的液体全部抽出后再取血,以免因血液稀释而影响结果 预防动脉栓塞形成: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反复穿刺置管,经常用肝素稀释液冲洗 预防感染:各项操作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定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渍、肿胀, 插管处用无菌透明膜覆盖,三通和换能器要用无菌治疗巾包裹并妥善放置 血和血肿形成。
(二)有创动脉监测
1、经动脉穿刺置管后直接测量血 压的方法,能够反映每一个心动周 期的血压变化,同过换能器把机械 性的压力波转变为电子信号,穿刺 部位首选桡动脉 2、圆钝波—上升下降支缓慢,顶 峰圆钝,重搏切迹不明显,见于心 肌收缩功能低落或血容量不足
不规则波波幅大小不等—心律 失常
高尖波波幅高耸—上升支陡, 重搏切迹不明显,见于高血压及主 动脉瓣关闭不全 低平波—上升和下降支缓慢, 波幅低平,见于低血压休克和低心 排综合征
• 呼吸运动:包呼吸浅促见于疼痛刺激、胸腹部敷料包扎过紧;呼吸减慢
见于严重缺氧、阿片类药物过量等
• 括呼吸的频率、幅度和节律。
潮气量(Vt):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 的气体量,机械通气时成人潮气量为500— 800ml(正常自主呼吸时潮气量8—12ml/kg) 呼吸频率:12—20次/分 气道压力:正常不高于20cmH2O(上呼吸道 梗阻:舌后坠、分泌物、呕吐物、喉痉挛等; 下呼吸道梗阻:支气管痉挛、痰液堵塞等;胸 壁强直等原因)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无创连续监测,可评价 肺泡通气、整个呼吸周期的连续变化并监测通 气环路的完整性。正常30—40mmHg
麻醉监测技术
麻醉期间监测指标
• 呼吸功能监测 •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 血压监测 • 麻醉深度监测等
呼吸功能监测的目的和监测手段
• 评价肺部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功能与通气储备是否充分有效 • 一般监测,包括意识状态、皮肤黏膜颜色、呼吸运动、胸部听诊等 • 连续动态监测患者的肺容量、通气功能、氧气、二氧化碳、气道反应性
CO2波形图

采样方式:主流和旁流 主流直接将传感器探头放在气管导管或面 罩与呼吸呼吸管道的连接处 旁流通过采样管不断从气道抽气送入分气:调节潮气量,避免发 生通气不足或过度,造成高或低碳酸血症 2、确定气管位置:目前公认PETCO2图 形是确定气管导管在气道内最灵敏最特异 的指标 3、及时发现呼吸机的机械故障:如接头 脱落、回路漏气、气管扭曲、气道阻塞及 其他机械故障
围术期常见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心电图特点
• 窦性心动过速
术中、术后常见,病人精神紧张、疼痛、麻醉深度不够,低血容量、 CO2蓄积,发热以及麻醉用药影响等。 成人心率大于100次/分,心律规则
• 窦性心动过缓
术前发现有心动过缓,应排除心脏有无器质性病变,心功能强劲者, 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可有心动过缓,属生理性。 心率小于60次/分,心律规则
心搏骤停的常见形式之一,此时心室已经失去了正常整体收缩,因此心 脏就停止了射血 出现振幅、波形及节律均无规则的室颤波,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室颤,应 立即按心搏骤停处理。
谢谢聆听!
• 拔管时应注意压迫时间:局部压迫5min后用纱布球和宽胶布加压覆盖,以免引起出
血氧饱和度监测
• 血氧饱和度(SpO2)是血液中被氧
结合的氧合血红蛋白(HbO2)的容 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Hb, hemoglobin)容量的百分比,即 血液中血氧的浓度,它是呼吸循 环的重要生理参数
• 原理:指套式光电传感器,测量
三、指端皮肤或颜色异常
指甲油、指端污垢、甲床厚、灰指甲等
提前与病房护士沟通,将指甲清洗干净 四、监测肢体血氧障碍 频繁测血压、约束带过紧、肢体过度弯曲、长时间固定于一指监测 等均可能造成影响结果
避免与测压肢体同侧测量,约束带松紧适宜,肢体生理弯曲
五、与患者接触不良 翻身、更换体位使检测线受牵拉松动 提前调整位置,随时注意线路及接头位置
• 房颤
很常见的心律失常,诱因很多,可见于风心病、二尖瓣病变、高血压性 心脏病、冠心病、低温、手术刺激及原因不明等。 各导联P波小时,代之为形态、振幅、间期完全不一致的心房颤动波(f 波),频率为350—600次/分,心室率绝对不齐;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时, 下传的心室搏动其QRS波正常或宽大
• 室颤
两种波长通过毛细血管网后的光 强变化,推算
影响血氧饱和度结果的原因和措施
一、指套移位 测定原理是利用血红蛋白吸收光谱的特征,未对正红光、探头过深、 过浅或宽松均不能感应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读数偏低或不显示 调整手与指套的位置,红光正对甲床
二、指尖皮肤冰冷
术中暴露时间长、室温低引起患者寒战、皮肤冰冷,读数偏低或不 显示 注意肢体保暖,保持室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