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机构设置、登记流程

医疗机构设置、登记流程

医疗机构设置
提交材料
1、设置医疗机构申请书一式1份
2、设置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申请单位名称、基本情形以及申请人姓名、年龄、专业履历、身份证号码;
(2)所在地区的人口、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概况;
(3)所在地区人群健康状况和疾病流行以及有关疾病患病率;
(4)所在地区医疗资源分布情形以及医疗服务需求分析;
(5)拟设医疗机构的名称、选址、功能、任务、服务半径;
(6)拟设医疗机构的服务方式、时间、诊疗科目和床位编制;
(7)拟设医疗机构的组织结构、人员配备;
(8)拟设医疗机构的仪器、设备配备;
(9)拟设医疗机构与服务半径区域内其他医疗机构的关系和影响;
(10)拟设医疗机构的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
(11)拟设医疗机构的通讯、供电、上下水道、消防设施情形;
(12)资金来源、投资方式、投资总额、注册资金(资本);
(13)拟设医疗机构的投资预算;
(14)拟设医疗机构五年内的成本效益预测分析。

3、选址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选址的依据;
(2)选址所在地区的环境和公用设施情形;
(3)选址与周围托幼机构、中小学校、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布局的关系;
(4)占地和建筑面积。

4、建筑设计平面图(标明比例、面积、房屋用途等)。

5、方位图(应详细具体,图文并茂,标明地理位置及显著地标)
6、医疗机构房屋土地使用的证明材料(包括房屋或土地产权及使用方面的证件、证明和协议等)。

7、设置单位或设置人的资信证明(指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政府办医疗机构应提交财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或文件,样式见附件)。

8、设置医疗机构所在地居(村)委会或物业管理部门出具的医疗机构设置意见;其中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应同时由所在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委会出具意见(样式见附件)。

9、设置单位或设置人符合申请条件的声明(包含法人单位和个人不属于《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二条所列情形的声明,样式见附件),并附设置单位法人证书或设置人身份证明,设置诊所的个人还应附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
执业证书。

10、由两个以上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共同申请设置医疗机构以及由两人以上合伙申请设责医疗机构的,还应当提交由各方共同签署的协议书。

11、申请设置营利性医疗机构的,还应当提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有效期内)复印件。

12、由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审批的医疗机构,还应当提交所在区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的初审意见(初审意见中应包含拟设医疗机构设置是否符合区县规划、公示和征求意见及初审核准的医疗机构名称、地址、类别、级别、经营性质、床位(牙椅数)、投资总额、诊疗科目等)。

登记注册
提交材料
1、《医疗机构申请执业登记注册书》一式1份(样式见附件)。

2、《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或《设置医疗机构备案回执》。

3、医疗机构房屋产权证明或者使用证明(包括房屋产权及使用方面的证件、证明和协议等)。

4、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

5、医疗机构建筑设计平面图(标明比例、面积、房屋用途等)。

6、医疗机构规章制度(包括医院管理工作制度、临床部门工作制度、护理工作制度、医院感染工作制度、药事部门工作制度、医技科室工作制度、财务部门工作制度、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等。

还应包括医疗机构的污水、污物、粪便处理方案及通讯、供电、上下水道、消防设施情况和医疗废物转运协议等)。

7、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以及各科室负责人名录(见附件)和有关资格证书、执业证书、职称证明复印件(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任职证明、任免文件和签字表,见附件)。

8、《医疗机构分类登记审批表》(见附件)。

9、医疗机构竣工验收的相关批准文件或证明材料(包括环保、消防部门的批准文件、审核意见或备案凭证;申请登记医学影像科中X线诊断专业、CT诊断专业、核医学诊断专业、介入放射学专业、放射治疗专业等与放射诊疗有关的诊疗科目的,需提交《放射诊疗许可证》或《建设项目竣工卫生验收认可书》,
涉及甲、乙类大型设备配置的还需提交大型设备配置许可的批准文件)。

10、申请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和卫生站登记的,还应当提交附设药房(柜)的药品种类清单、卫生技术人员名录及其有关资格证书、执业证书复印件。

11、设置医疗美容诊疗科目的还需提交《北京市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审核表》(见附件)。

12、申请营利性医疗机构登记注册的,还应当提交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有效期内)复印件。

提交材料的要求
1、申请方须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和反映真实情况,并对其申请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2、申请材料应用黑色或蓝色钢笔、签字笔填写或打印,内容须完整、清楚,不得空顶;网上下载表格不得改变其样式和规格;申请材料应按顺序提交,用A4纸打印或复印各项材料。

3、复印件应在材料上注明“此复印件与原件相符”字样,由设置单位加盖公章或由设置人签字并注明日期。

4、申请方如委托代理人办理相关许可事项,应填写《授权委托书》(样式见附件),并提交委托人、受委托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

5、申请方凭《行政许可申请材料接收凭证》领取审批结果,若“凭证”丢失,申请方须带身份证及机构开据的证明信领取审批结果。

注意事项
1、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充任医疗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1)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
(2)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
(3)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五年的医务人员;
(4)因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已被吊销执业证书的医务人员;
(5)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2、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及《执业医师法》,设置诊所的个人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
(2)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从事五年以上同一专业临床工作。

3、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受理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申请后,将组织审核专家组对拟执业登记的医疗机构科室设置、仪器设备、基本设施以及执业人员资质、基本知识和技能等进行现场抽查审核,形成书面意见。

现场审核不合格的,不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4、在设置审批期间,变更《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中核准的医疗机构类别、规模、选址、诊疗科目,须重新申请办理设置审批手续。

5、医疗机构名称设定,由地名+识别名+通用名组成。

名称必须与医疗机构类别或诊疗科目相适应。

不得含有“专家、专治、名医、疑难病”,含有外国国家(地区)名称及简称、国际组织名称的,“XX国际医院”、“中X医院”等,应当符合:有技术、项目、业务合作背景,有历史沿革习惯名称。

医疗机构名称核准登记,于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使用,在辖区内享有专有权。

6、有医疗机构标示的票据、处方笺、报告单、药品分装袋、制剂标签、机构名称等不得买卖、出借、转让。

7、设置批注效期前30天向卫计委医政科医管科提出书面延期申请。

8、停业、变更等须先取得区卫计委的同意。

9、服从卫生行政部门、业务指导部门的监督与管理。

10、办理时间:组织专家实地验收时间不计在内;其他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