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平等对待和尊重学生

浅谈如何平等对待和尊重学生

浅谈如何平等对待和尊重学生
在我国的传统中,教师往往习惯于把自己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往往认为自己当然在人格上高于学生,漠视学生独立存在的主体性。

这样当教师教导学生应当公正处世时,学生极有可能抱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

因为在他与教师的交往中,体会不到应有的尊重或人际公正。

所以,古代社会产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是有违师德,尤其是有违现代教育伦理的基本要求的。

当然,人格上的平等并不意味着角色上的对等。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应有对学生的教养与要求的一面。

为了这一点,教师威信、威望的存在又是非常必要的。

否认这一点就是否认教师职业的特质。

所以教育公正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教师要努力做到对学生的尊重与要求的统一。

每个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有好恶心里,在教学工作中,不少教师往往对成绩好的学生特别偏爱,耐心指导,而对有的则漠然置之,甚至鄙视、嘲笑,极大地伤害这些孩子自尊心。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这就是说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爱学生就必须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把每个学生都看作自己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教师的阳光雨露。

我作为老师经常告诫自己:一定平等对待学生,不要戴有色眼镜看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孩子。

我们身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更应该时刻观察、注意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分层施教,帮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取发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不偏爱学生,一碗水端平,平等对待学生必须坚持以下“五项基本原则”:(一)不以个人的好恶区别对待学生。

(二)不以师长的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

(三)不以学生的过失伤害学生的人格。

(四)不以学生的好坏成绩而另眼看待学生。

(五)不以与家长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区别对待学生。

记得上节课,回答问题时,同学们都非诚积极地举手,几轮下来之后,我听到几个同学在下面小声嘀咕:老师总是喊那些成绩好的回答问题都不叫我们的。

我愣住了,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

当前,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师到家长,一提到差生,似乎叫人担忧。

社会上的人听说是差生,就摇头,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差生,心里面就有说不出的难过。

班主任听说是差生,就不愿意接受。

对于我自己在这件事中,也因戴了有色眼镜对待优生和差生,才导致引起学生的私语的,也影响了自己教师的形象。

作为教育者,既要培养尖端人才,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才是正确的教育。

和中等生或“优生”一样,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如果经常深入班级,细心地观察就不难发现,每个后进生的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

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较大的可塑性和矫正的可能性,教师要努力寻找并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因此,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适应师生感情的基础。

在学习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尊重,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释放。

尤其是对差生的尊重更是对他们的一种最大的激励,也是给了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

教师的尊重和爱护会使学生感到温暖。

只要我们教育者多给他们一份爱,每个人都来关心差生,爱护差生,使差生向积极方向转化,是完全做得到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