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教学模式第一节教学模式概述一、教学模式的含义国内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认为,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这种教学理论是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的,可称其为“理论说”。
第二种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框架,可称为“结构说”。
第三种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完成所提出教学任务的比较固定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可称为“程序说”。
第四种认为,常规的教学方法俗称小方法,教学模式则俗称为大方法。
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从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这种操作样式是加以理论化的,可称其为“方法说”。
二、教学模式的分类关于教学模式的种类,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
乔伊斯和威尔根据教学模式的理论根源,区分出四种类型的教学模式。
第一种是信息加工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依据的是信息加工理论,把教学看作是一种创造性的信息加工过程,依据计算机、人工职能的运行规程确定教学的程序,着眼于知识的获得和智力的发展。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模式,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接受模式,加涅的累积学习模式,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等。
第二种是人格(个性)发展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模式依据的是个别化教学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强调个人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个别化教学,着眼于人的潜力和整个人格的发展。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戈登的“创造工学”模式等。
第三种是社会交往教学模式。
这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依据的是社会互动理论,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影响和社会联系,着眼于学生社会性品格的养成。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杜威和塞林的小组探索模式,西伦的小组研究模式,奥利弗和谢弗的法理学模式,马塞拉斯和考克斯的社会调查模式。
第四种是行为修正教学模式。
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以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为依据,把教学看作是一种不断修正的过程,着重在学习者行为习惯的控制和培养。
属于这种类型的教学模式有: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加里培林以“智力行为多阶段形成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国内对教学模式的分类也很多。
有的把教学模式分成三类:一类是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一类是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教学模式,第三类是折中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
三、教学模式的结构教学模式由以下几种要素构成。
1、理论基础。
指教学模式所赖以建立的教学理论或思想,无论是从教学原理演绎出来的教学模式,还是从实际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教学模式,都有一个鲜明的理论指导贯穿其中。
2、教学目标。
指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结果,是教育者对某项叫活动在学习者身上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所做出的预先估计。
3、操作程序。
指教学在时间上展开的逻辑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主要做法等。
任何教学模式都具有一套独特的操作程序和步骤。
由于教学过程中,既有教材内容的展开顺序、教学方法交替运用的顺序,又有内在的复杂的心理活动顺序。
操作程序只能是基本的、相对的,而不是僵化和一成不变的。
4、实现条件。
指促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各种条件(教学、学生、教学内容、手段、时间、空间等)的最佳组合和最好的方案。
策略是指为教师运用模式而简要提出的原则、方法和技巧,即操作要领。
要保证模式的程序在执行时的可靠性,提出的要领必须是清晰、确切的。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评价的方法、标准等。
由于各种教学模式在目标、操作程序、策略方法上各不相同,因而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存在着差异。
每种教学模式一般都应该具有适合自己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四、教学模式的特点1、操作性教学模式不是空洞的思辨推论,教学模式所提供的教学理论、操作要求和教学程序都是便于人们理解、把握和运用的。
这是教学模式区别于一般教学理论的重要特点。
2、简约性在表现形式上,教学模式采用精练的语言、象征的图形和明确的符号来表示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简约性特征。
3、针对性每种教学模式都是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适应性。
4、整体性教学模式一般是有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评价等要素有机构成的整体,自身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
在运用时,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既透彻了解其理论原理,又要切实掌握其方式、方法。
5、开放性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有一个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
虽然教学模式一旦形成,其基本结构是保持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教学模式就从此一成不变了。
第二节国外主要教学模式一、“程序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是由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和教育思想家斯金纳在运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上推广发展的,以程序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模式。
这里的“‘程序’代替了教师,程序通过一套事先设计好的、有一定顺序的特定行为,使学生按照教师期望的方式去行动”。
(1)理论基础。
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新行为主义者在学习理论上是以联结主义的原理来阐明学习。
他们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而形成的一种操作性行为行为。
斯金纳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提出:任何复杂的行为都可以用一种逐步接近、累积的方法由简单行为联系而成。
据此,他建立了程序教学模式。
(2)教学目标目标在于教给学习者某种具体的技能、观念或其他内部或外部的行为方式,如掌握某些智力技能或行为技能等。
学生从程序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多是现成的,而创造性的。
(3)操作程序。
程序教学将学习内容划分一个个具有连续性的小项目。
在学习中,每呈现一项目学习内容都要求学生采用填充或书写答案的方式作出回答。
学生如果答错,教学机器上立即呈现正确答案及时纠正错误,然后再进到下一步学习。
这叫直接式程序学习。
(4)实现条件。
程序教学的关键是对于学习效果的即使反馈以及强化,但是大量的、及时的、渐进性的强化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于是斯金纳主张使用“教学机器”和编制“程序教材”。
“教学机器”是斯金纳在改编美国心理学家S·L·普莱西第一台机器基础上设计的,教学机器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大量的、及时的强化。
“程序教材”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通过对材料进行选择、组织、设计、呈示、解释等编序过程而制成的。
二、“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掌握学习”教学模式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创立的。
“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掌握标准。
(1)理论基础:①新的学生观。
面对一定的教学任务时,传统教学的观念认为: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完全学会所教的事物,三分之一学生将不及格或勉强及格;另外三分之一学生将学会所教的许多事物。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和程序,最后的结果与预想的相差无几。
布卢姆通过实验、观察和追踪研究认为,除了百分之一、二的超常儿童和百分之二、三的低常儿童外,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学习动机等方面并无大的差异。
只要有适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条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
这是一种新的乐观的学生观。
②教育目标分类。
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他又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大类、十七个小类,并认为教育目标都具有外显行为等特点,且都是可以测定的。
③教学评价理论。
各种评价的运用是“掌握学习”的关键,这里的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诊断性(diagnostic evaluation)评价是指教师在开始之前所进行的评价,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教学开始之前是否具有达成目标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和技能。
诊断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将学生置于适当的位置。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指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价了解学生对于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以便调整教学,使所有学生都达到“掌握”的程度。
终结性评价(summativeevaluation)是指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之后进行的、对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进行评价。
它既可以对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对学生进行分类,为下一步确定标准。
(2)教学目标。
程序教学的目标在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掌握学习是有关教与学的乐观主义理论,布卢姆提出“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学到学校所教的一切东西”,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而且使教师获得更多且长远的社会与个人成功的机会,特别是学生可获得基本的智力、体力和感情上的能力,保证他们能够并且希望从事终身的学习。
”(3)操作程序。
“掌握学习”的实施程序一般为:诊断性评价——团体教学——单元形成性测验——已掌握者进行巩固性、扩展性学习或帮助未掌握者(或未掌握者接受矫正,再次测验,予以认可)——进入下一单元的循环。
(4)实现条件。
①师生双方对“掌握学习”都要抱有信心,教师应不囿于传统教学,不按传统正态曲线来评定学生,应该相信大多数学生都能学好。
②确定所教学科的内容、目标和测量手段,包括三点:确定学习内容,明确学科学习范围,并概括地加以表述;明确掌握目标,编制教学目标;准备终结性测验,③为掌握制定计划。
(5)教学评价。
掌握学习模式中的教学评价不同于标准化评价,它的评价标准是目标参照性评价,采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种形式的综合运用。
三、发现学习美国教育家布鲁纳针对传统“仓库式”的教学思想,提出“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他在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同时,还要求教学采用一种最能使学习者有效地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方法——发现法。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发现学习”的教学模式,这一理论与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思想、联邦德国的范例教学思想并誉为当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
(1)理论基础。
①结构主义。
布鲁纳是认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教学思想主要是在吸收皮亚杰、乔姆斯基等人的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继承和发展认知结构发展心理学和直觉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
结构主义“强调认识事物内部的结构,反对单纯地研究外部现象;强调整体性的研究,反对孤立的局部性研究;强调从系统功能中把握事物,反对单纯的经验描述”。
②学科基本结构。
学科的基本结构指的是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是知识的整体和事物的普遍联系,而不是孤立的事实本身和零碎的知识结论。
③发现法。
布鲁纳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类似于人类的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发现过程,学生要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究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