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表面》教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表面》教案

2、地球的表面
设计理念:
本课是单元的第二课,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形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宏观上总体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教材给出了一些典型的地貌,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图片展示、特点介绍认识到地球的不同地貌构成了地球表面的壮丽风光。

课中将地貌画出来,让学生经历地图的产生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绘制地形图,将学生的绘图能力推进到更高的一个水平。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形状。

2、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

3、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点。

4、能用平面图描绘地表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

2、难点:制作地表模型。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一些不同地貌特点的图片资料。

2、托盘、沙、泥土、石块、小树枝、苔藓、小亭子、小桥。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目标: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形状;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能够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
地貌特点;能用平面图描绘地表特征。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很多风景图,让学生说说是哪里,教师简单介绍。

2、提问:这些美景就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除了这些美丽的山水,我们的地球上还有些什么呢?
3、谈话:请同学们说说你所只的地球表面是什么样的。

4、小结:地球表面千姿百态,有着各种各样的地形和地貌。

二、制作地表模型。

1、谈话:大家想不想把看到的地形做出来呢?
2、出示事先做好的一个模型,讨论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完成。

3、分组做地表模型。

4、讲述:想好了再做,用多少材料就拿多少,多的送回,允许到各组去参观。

5、学生领取材料,开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画地形图。

1、谈话:我想请大家把你们制作的地表模型描在这张透明胶片上,你们愿意吗?
2、讲解:这个透明胶片上一面是有粘性的,大家用手指一摸就知道了。

我们把光滑的一面朝下盖在大家制作的模型上,用水彩笔在上面描出地形的轮廓,然后根据不同的地形涂上不同的颜色,比如小河可以用蓝色。

描的时候要利用这上面的网格把图画得准确些。

3、学生描图,上色。

教师及时提供帮助。

4、谈话:现在,让我们在画好的图后面放一张白纸,举起来向大家展示,你们看,我们画的是什么?
5、学生讨论、交流。

6、汇报,教师总结。

四、总体认识地球表面地形。

1、谈话:没错,我们画的就是地图啊,当然要完全照地面的大小画,别说没有这么大的纸,就算有也是不可能这样做的。

测绘人员观测了地形以后还需要按照比例缩小才能制成低如或是做成地球仪。

让我们来看一看,地球仪上,哪些地方是海洋,哪些地方是陆地。

2、学生观察、指出。

五、看图说地表特征并用平面图记录。

1、谈话:地图和地球仪可以表现地形变化和地形特征,你们不但要学会看图、看地球仪,还要学会看地形照片,并用平面图把它记录下来。

2、指导学生看地表航拍照片,提问:在这张照片上,地表有什么特征吗?
3、学生观看照片,发言交流。

4、讨论:怎样把这张照片转化为平面地形图。

5、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画出平面地形图。

六、认识测绘技术的发展。

1、谈话:为了精确地、全景式地描绘地球面貌,摄影师在飞机上进行航空拍摄。

20世纪70年代后,人们开始利用更先进的卫星在空中拍摄地球,从而获得更清晰,更准确的图片。

2、出示几张航空照片。

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种手段各有哪些优点,并与过去的手段进行比较,突出它们的先进性。

3、让学生说说还有哪些现代手段,引导学生预测未来描绘地貌的方法。

4、教师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2、地球的表面
地表模型——画地形图
教后记:
主备人:周远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