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洋务运动》说课稿简案

《洋务运动》说课稿简案

初中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上册
《洋务运动》说课稿
凉山州冕宁县第二中学王梅
各位专家评委、各位老师:
您们好!
我来自凉山州冕宁县第二中学,也就是西昌卫星升起的地方。

我的说课题目是川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洋务运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新课程的理念,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如下的构思和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开端,故而是第二学习主题的开篇课,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它上承了第一学习主题列强侵略的内容。

列强的入侵,在客观上冲击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和封建王朝的统治,迫使中国开始向工业化,资本主义化方向发展。

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的过程。

从洋务运动开始,经戊戌变法,继而辛亥革命到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另外,中国近代化所包括的三个重要内容中,民主政治近代化和思想文化近代化都以经济近代化为基础,在时间上都落后于洋务运动。

此为启下。

2、本课知识点
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过程、内容和影响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主要企业,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和目的以及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及其目的,培养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关信息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

通过组织课堂辩论,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敏捷答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走向中国,中国开始融入世界的近代化进程,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发奋图强。

通过对洋务运动历史地位的评价,使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洋务派创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依据:洋务运动创办的工业,使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是中国走上近代化的第一步。

洋务运动的内容是评价洋务运动作用的载体,正确把握有利于学生辩证的看待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依据:洋务运动的作用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没有使中国走向自强求富的道路,是它的局限性,但是它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使中国迈向了近代化的历程,又具有它的进步性,在此需要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洋务运动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感性思维较强、理性思维正在逐步形成,加之通过去一年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较浓厚的历史学习兴趣;但是他们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还较差。

(2)教法
1.情景创设法
2.讨论法
3.直观演示法
(3)学法
1.自主学习法
2.合作学习法
三、说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在引入新课这一部分分别由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带‘洋’字的工业产品有哪些?引入课题。

既可以诠释洋务运动的含义又可以快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

[新课讲授]
(一)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
1.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及观看视频,第一学习主题里学过了几次鸦片战争?其结果如何?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爆发了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民起义,其结果如何?由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归纳总结洋务运动出现的背景,由此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2.使用两则材料,设计问题,请同学们们分析两则材料中共同观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目的。

3.用课件直接展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设计活动由学生描述其认识的洋务派代表人物。

设计意图:第一是通过复习旧知识和材料,培养学生分析材料,提炼归纳有效信息的的能力;第二是通过学生描述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强化学生对主要人物的认识和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历史人物。

(二)洋务运动的过程
采用学生自主阅读和课件的直观演示两种方法,在学生自主阅读之后直接用课件显示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及前后期的口号,创办的主要企业。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的了解洋务运动的过程。

(三)洋务运动的内容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在完成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派创办的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推行近代教育、创办近代海军。

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四个方面的内在联系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合作学习:给出四个问题,每个小组承担一个问题,由各小组自主学习完成。

(1)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有哪些?使用的生产方式是什么?
(2)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有哪些?它们在当时的中国市场上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3)洋务派为培养人才,做了哪些事?
(4)洋务派筹建的近代海军有哪几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掌握重点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从而体现学生合作学习的真正意义。

2.提供一些文字和图片材料来辅助学生完成老师给出的问题。

3.在洋务运动内容之间的过渡上,我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过渡,首先在军用工业到民用工业的过渡上,我采用以旧带新的过渡法;其次在民用工业和推行近代教育的过渡上我采用清朝官员聘请外籍技术人员的情景短剧的方式进行过渡。

当堂抽取两名同学,一位扮演态度卑躬屈膝的清朝官员,一位扮演态度傲慢的外籍技术人员,通过他们的表演和对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发现课文内容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洋务运动的影响
1.情景创设,假如你生活在洋务运动时期,你能感受到洋务运动给你的衣食住行带来了哪些变化?由学生自己感知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

2.借助甲午中日战争的视频,提出问题: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标志是什么?使学生从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过渡到它的失败,使学生知晓历史的知识,从而引发学生讨论,从而进入下一辩论环节。

3.课堂辩论:洋务运动是积极作用主要还是消极作用主要。

把学生分为两个大组进行辩说。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的创设和课堂辩论的组织,充分体现生生间的合作互动,初步探究目的的作用,在辩论过程中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洋务运动的作用进行正确的分析和评价,并在评价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课堂小结]
今天你在课堂上有什么收获?
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纷纷回答本课学到的知识、受到的启示后,教师进行相应的评价。

留给学生课后去思考问题(知识拓展)。

四、说板书设计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
二、洋务运动的过程
三、洋务运动的内容
四、洋务运动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