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学试题20答案

国际经济学试题20答案

考试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开课单位:经济学院考试课程:国际经济学考试学年、学期:命题教师:王焱霞试卷类型:闭卷专业:试卷编号: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的对外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

2,套汇: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差异,通过买进和卖出外汇而赚取利润的行为。

直接套汇和间接套汇:直接套汇,又称双边或两角套汇,指利用两个外汇市场上某种货币的汇率差异,同时在两个外汇市场上一边买进一边卖出这种货币。

间接套汇,也称三角套汇,是利用三个不同地点的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差异,同时在三地市场上贵卖贱买从中赚取汇率差价的行为。

套汇机会的判断:将三个或更多个市场上的汇率转换用同一种标价法表示,并将被表示货币的单位都统一为1,然后将得到的各个汇率值相乘。

如果乘积为1,说明没有套汇机会,如果乘积不为1,则存在套汇机会。

3,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进口国对各类进口商品颁布复杂苛刻的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商品标签规定,造成进口障碍,限制商品进口。

进口国为维护国内消费者安全和健康,对进口商品规定技术、卫生和包装标准应该说是必要的,但这些规定十分复杂,标准过于严格,而且经常变化,使外国产品难以适应,达到限制进口的作用。

它的实施具有极端的隐蔽性,效果非常明显。

4,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同类产品)在两国间相互进口和出口的贸易活动。

即产业内部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活动。

5,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

或者说是指国际商品交换比例。

计算方法: T = ( PX / PM ) ×100其中T表示该国某一时期的贸易条件;PX为该时期的出口价格指数;PM为该时期的进口价格指数。

二、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马歇尔——勒纳条件可用来判断货币贬值程度。

“×”马歇尔——勒纳条件可用来判断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影响程度2, 假定对成品车征收40%的从价税,无关税时进口零部件成本为成品车价格的30%,对进口零部件征收40%的从价税时的有效关税保护率为40%。

考试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开课单位:经济学院考试课程:国际经济学考试学年、学期:命题教师:王焱霞试卷类型:闭卷专业:试卷编号:“∨”3,一般来说,对于生产中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当一种要素投入量不变,而另一种要素投入量持续增加时,密集使用投入量不变的那种要素的物质产品产量将增加。

“×”一般来说,对于生产中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当一种要素投入量不变,而另一种要素投入量持续增加时,密集使用投入量不变的那种要素的物质产品产量将减少。

4,征收进口关税对生产者来说不利“×”征收进口关税对生产者来说有利”5, 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一种国际贸易的“绝对优势理论”“×” 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国际贸易的“零和理论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1,简述要素禀赋论和比较优势说的主要内容,并说明二者的主要区别要素禀赋论: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

简而言之,劳动相对丰裕的国家应当出口劳动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的商品。

该定理认为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或称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H-O定理又常被称为要素比例或要素禀赋理论。

比较优势说: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的优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

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这是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二者区别:要素禀赋论从要素禀赋的相对差异出发来解释国际贸易,而比较优势论则从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

2,简述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造成的影响。

长期内: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短期内:特定要素模型3,简述绝对优势说和比较优势说的主要内容。

绝对优势说:当一国与另一国相比较,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考试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开课单位:经济学院考试课程:国际经济学考试学年、学期:命题教师:王焱霞试卷类型:闭卷专业:试卷编号:而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劣势,则该国应当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换取自己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从而从贸易中获利。

比较优势说:即使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劣势(即无绝对的优势),仍有可能有互利贸易。

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出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这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较大的商品(这是有比较劣势的商品。

)4,简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

静态效应包括,贸易创造效果和贸易转移效果贸易创造是指由于取消了同盟内的关税壁垒,使生产转向同盟内最有效率的供应者所产生的净利益。

贸易转移是指由于关税同盟对外设立统一的关税壁垒,使一些成员国的消费者和生产者无法购买非同盟国生产的价格更低廉的商品,只能转向同盟内的高价产品,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损失。

动态效应包括,关税同盟使成员国之间的竞争加强,专业化程度加深,资源使用效率提高;获取规模经济;刺激投资;提高要素的流动性;加速经济增长。

5,简述造成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国际收支差额:顺差国的货币需求↑;2、相对通货膨胀率:贬值;3、相对经济增长率:视力量对比而定;4、相对利率:国际游资流向利润高的地方;5、外汇市场干预:中央银行买卖外汇;6、市场预期心理:Sixth Sense;7、国际储备:储备多,汇率↑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设英国某公司对美国出口一批商品,价款为235,600美元,3个月后收款。

该英国公司运用远期外汇业务防止美元汇率下跌,即预约出卖美元以确保其英镑收入。

如按英国银行的外汇牌价:即期汇率1.3048—74,3个月远期,贴水13—14, 问:3个月后英国某公司可确保获得多少英镑?(8分)远期汇率为:1.3048+0.0013------1.3074+0.00141.3061-----1.3088考试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开课单位:经济学院考试课程:国际经济学考试学年、学期:命题教师:王焱霞试卷类型:闭卷专业:试卷编号:收款为:235600/(1.3074+0.0014)1800122,马克的年利率为6%,美元的年利率为8.25%,如德国法兰克福市场的即期汇率为1美元=1.5225马克,如其它条件不变,问该市场3个月远期美元是升水,还是贴水?3个月远期美元的实际汇率是多少?(6分)美元贴水,设三个月汇率为a可建立等式:1+8.25%*3/4=[1.5225(1+6%*3/4)]/aa=1.4983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任选一题作答,共20分)1,国际收支平衡表基本内容2,对里昂惕夫反论的解释及有关的学说1,国际收支平衡表基本内容1、经常帐户(current account)货物、服务、收益、经常转移、2、资本与金融帐户(capital or financial account)资本帐户、金融帐户(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其他投资、储备资产)3、错误和遗漏帐户2,对里昂惕夫反论的解释及有关的学说1)劳动熟练说(人类技能说):由里昂惕夫自己提出,后由美国经济学家基辛加以发展。

里昂惕夫认为:美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是其它国家工人的3倍。

因此在劳动以效率单位衡量的条件下,美国就成为劳动要素相对丰富,资本要素相对稀缺的国家。

•基辛研究结论为:资本较丰富的国家倾向于出口熟练劳动密集型商品,资本较缺乏的国家倾向于出口非熟练劳动密集型商品。

•这种解释违背了H-O理论中劳动同一性假定,也夸大了美国工人的劳动效率(有人已证明最多为1.2-1.25倍)2)人力资本说:由美国经济学者凯南等人提出的。

认为劳动是不同质的,表现为劳动效率的差异,高劳动效率和熟练劳动归根到底是一种投资的结果,是资本支出的产物。

国际贸考试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开课单位:经济学院考试课程:国际经济学考试学年、学期:命题教师:王焱霞试卷类型:闭卷专业:试卷编号:易商品生产所需的资本应包括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即人力资本。

如果把熟练技术劳动的收入高出简单劳动的部分算作资本并同有形资本相加,经过这样处理之后,美国仍然是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用对人力投资的差异来解释美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符合赫-俄原理的学说。

但困难在于难以具体衡量人力资本的真正价值3)技术差距说(技术间隔说) •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提出,格鲁伯、弗农等人进一步论证的。

认为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较强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的能力,这样形成或扩大了国际间的技术差距,从而有可能暂时享有生产和出口某类高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

•人力资本是过去对教育和培训进行投资的结果,而技术是过去对研究与发展进行投资的结果,因此技术可以作为一种资本或独立的生产要素。

这样各国技术上的差距就使得技术资源相对丰裕的或者在技术发展中处于领先的国家,有可能享有生产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

•在某种意义上(将技术作为生产要素),技术差距论完全可以与H-O原理相衔接。

国的获利大小和获利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