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调查研究
答:社会调查研究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直接地收集有关社会现象的真实情况,并对所得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科学地阐明社会的状况及其变动规律的认识活动。
2.研究假设
答:研究假设是建立在对调查对象初步了解之上的,关于调查对象的特征及有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推测性判断。
3.操作化
答: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狭义的操作化是指命题和概念的操作化,即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之变为经验层的、能够直接测量的概念的过程。
广义地,操作化也可以包括研究课题的具体化。
4.信度
答:信度是指可靠性,即当人们采用同样的方法和指标去重复测量同一对象时,所获结果的一致程度。
信度高度实际上反映的是测量方法和工具的问题。
如果一个指标的含义不清晰那么测量的信度也不会高。
5.个案调查
答:个案调查是选择某一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收集与它有关的所有资料,对之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细致分析的研究方式,一般采用深度访谈、参与观察等方法。
6.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答:参与观察是调查者亲身加入到调查对象所处的社会群体之中“成为”其一员,直接参与该群体的活动,同时又保持着客观态度进行观察,以获得资料的方法。
分为研究人员公开身份和不公开身份两种。
非参与观察是调查员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7.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答:结构式观察是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观察计划而进行的观察。
非结构式观察则事先对观察范围和程序不作严格规定,而是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随机决定的观察方法。
二、简答题
1.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怎样的?二者之间有何异同?什么情况下应选用分层抽样?什么情况下则应选用整群抽样?
答:(1)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具体操作方法
①分层抽样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或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②整群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调查的样本。
(2)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异同
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在第一阶段基本相似,都是通过对总体的各个部分或层级进行抽样,但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对抽取出来的总体中的小群内的抽样,前者还是按照同样的方法,固定从每个群体中抽取出同样数量的个体作为样本,后者却是将整个群体的个体作为调查的样本。
(3)不同情况下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应用
当某个总体是由若干个有着自然界限和区分的子群(或类别、层次)所组成,同时,不同子群相互之间差别很大、而每个子群内部的差异不大时,则适合于分层抽样的方法;反之,当不同子群相互之间差别不大、而每个子群内部的异质性程度比较大时,则特别适合于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2.结合涂尔干的《自杀论》,谈谈你对实证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解。
答:(1)实证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①实证主义方法论认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应该对社会世界中的现象及其相互联系进行类似于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
要通过非常具体、非常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
同时,这种研究过程还应该是可以重复的。
②实证主义是指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实证主义研究生方法的基本特征: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
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其中心论点是: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
实证论者认为,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
实证主义的目的是希望建立知识的
客观性。
(2)实证主义社会学在方法论上的特征
①它明确地规定了社会学理论及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反对传统的形而上学思辨的思维方式,使社会学摆脱了思辨哲学的羁绊,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②它的理论原则具有强烈的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倾向,坚持统一的科学观,认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没有本质的差异,它们都是一种“物”,故而遵从同样的科学法则。
这样便混淆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区别。
③在探讨“物”的规律时,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完全适用于对人类社会的研究,特别是按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应用了类比的法则后,产生了实证主义社会学知识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机进化论和机械论。
④重视经验和感性资料在社会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在方法论上恪守经验主义原则。
⑤强调价值中立性,要求在社会学研究中不作任何个人的价值判断,反对个人的情感介入,以保持严格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⑥强调对现实社会生活进行干预,强调社会学理论研究的实践功能,把社会学看作“社会工程学”或“社会医学”,即强调社会学对现实社会的改造作用。
⑦重视对社会秩序、社会平衡和社会稳定性的研究,在政治和意识形态畛域内具有相当保守的价值取向。
⑧主张整体主义的方法论。
整体主义方法论强调对社会性结构的研究,认为只有社会结构层次的事物才是重要的,个体行动只是社会结构的产物。
涂尔干提出,社会虽然是由个体构成的,但社会事物又是客观独立存在的。
社会事实是纯社会性的,它们不能还原为个体的总和。
因此,个人现象不同于杜会现象,不能用对个体行为的解释取代对社会事物的解释。
他主张必须从社会自身去对社会生活进行解释。
(3)结合《自杀论》分析
在研究方法上,涂尔干的《自杀论》开创了现代科学的社会学研究的新纪元。
是理论与经验的首次圆满结合,是实证主义思想的首次完备体现,同时又是复杂统计分析技术的首次系统应用。
它促进了社会研究从单变量的描述性的研究转向多变量的解释性的研究,就研究方法而言,涂尔干反对内省法和历史的方法,提倡通过实验方法(共变法)来对社会现象作出解释,并首先将“多元分析法”引入社会学。
涂尔干是社会学史上第一个通过对来自实际生活的资料进行体统整理、比较、计算、分析来建立社会学理论的社会学家,为如何利用统计资料、如何从经验现象中概括出理论认识提供了范例,即为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的结合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涂尔干的自杀理论属于开拓性研究,因此不能苛求其尽善尽美。
但其开拓性的社会学研究思路和实证社会学诸多规范和理论都已成为现代社会学的基础,对社会学发展及分支学科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试分析论述社会学研究中的后实证主义思潮。
答:实证主义思潮主要集中于其对实证主义的扬弃、思潮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研究。
(1)对实证主义的扬弃。
实证主义是一种立足于感觉经验的研究准则。
它主要反对形而上学,重视经验和感性资料在社会认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论上恪守经验主义,强调价值中立性。
后实证主义是实证主义在经受众多批评后的修正的总称,承认研究者不能“证实”一个理论或其他因果命题,但是可以通过消除其他解释来增强这一理论。
(2)后实证主义承认在社会学研究中应该包含理论指导以及过程中的主观因素。
在资料搜集中也可以加入被调查者的主观感受和观点。
严格的自然科学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社会
科学,所以发展出来了准实验研究。
(3)后实证主义的社会学研究思潮主要的代表人物是柯林斯、布东和亚历山大。
4.论述理论建构的过程。
答:理论建构的过程主要包括:
(1)从观察到概括
理论建构起始于对经验现象的观察。
这种观察既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比如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收集大规模的资料,通过描述统计,概括出样本的特征和规律,并以此推断总体结构和特征。
这就是定量观察的一个例子。
如对城市夫妻生育意愿调查这一研究中,研究者需先通过调查资料的搜集进而进行概括,初步得出结论,对观察结果的概括通常是以“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其生育意愿不同;文化程度高的人,希望生育孩子的数量少”这样的形式来表述。
(2)从概括到理论
从实际研究来看,理论建构的第一阶段目标(从观察到概括)相对比较容易达到。
然而,要真正建构起某种社会理论,还必须完成从经验概括到理论解释的第二次飞跃。
应该说,这是较之于第一阶段归纳工作更为困难但意义更大的一步。
同样是对城市夫妻生育意愿调查,初步概括出来的结论尚不能作为理论,缺乏实证性和可检验性,需要研究者进一步从经验概括上升为具有科学依据的理论。
5.请结合你所感兴趣的任何一个题目,试述社会调查研究的特点和一般研究程序。
答:题目:城市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以北京市为例。
(1)社会调查研究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