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仅供参考)浅谈优质护理服务

(仅供参考)浅谈优质护理服务


护护士士3 3 44--1122名名病病人人
护护士士44 44--1122名名病病人人
改革护理模式
患者接受的护理服务模式
责任组长
年轻护士
病人
改革护理模式
责任组长负责制优点: � 责任组长的监督指导保证了护理服务质量 � 分层次使用护理人员,人力资源使用最大化 � 护患关系相对或间接固定。 � 不足:护士分工不是很明确,责任组长承担的
改革护理模式的效果
� 护士长方面:
� 工作效率:生活护理 ---到位 治疗护理 --- 安全 心理护理 --- 实现
� 人力资源:配备实现最优化
� 满 意 度:病人满意 ---肯定 医生满意 --- 顺畅 护士满意 --- 快乐 护士长满意 ---轻松
深化护理内涵
开展护理专业培训
� 培训形式:全院集中培训
责任相对较大 � 建议:适合于人员结构相差较大,年轻护士较
多的科室。
改革护理模式
个人责任包干制分工模式:
护士每人管理4--12个病人,负责分 管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程的所有护理 工作,包括生活照顾,病人观察,治 疗,康复,健康指导等,实行护士 8 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
个人责任包干制
护士长 护士1 护士2 护士3 护士4 护士5
• 生活护理:饮食,排泄及病人清洁的护理(洗 头,嗽口,洗手,洗脚,洗脚,头发,擦身等)
• 治疗护理:给药,配液输液,各种治疗措施 • 心里护理 • 健康指导
改革护理模式
护理责任制工作模式
� 责任组长负责制 � 小组包干责任制 � 个人责任包干制 � 医护共同负责制
改革护理模式
责任组长负责制的分工方式: � 有技术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护士担任
心式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分工护理。
� 核心:包干病人,落实责任。
改革护理模式
护理工作模式改革的改革途径:
扁平管理 ----实行多种形式的 责任制护理模式, 包床到人。
动态管理----调整岗位,根据病人需求弹性排班
改革护理模式
护理工作模式改革的分工方式 —包床到人 实行责任护士或者护士小组全程负责若干 病人的责任制护理,负责病人的生活护 理,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健康指导等 全部工作。
母尽快适应角色,促进亲子关系和谐。 � 降低陪护率,使病区秩序良好。 � 融洽护患关系。 � 促使护士不断学习,正确宣教,加强与产妇及家
属的交流沟通。
拓展护理服务内涵
管床护士对所管的病人病情全面了解 � 我照顾什么样的病人? � 检查/治疗基本方案怎样? � 治疗期间可能有什么并发症出现?怎样预
防?用药,饮食,睡眠习惯,生活卫生习 惯?病人在出院前有关他在家的护理应该 知道什么?有什么健康危险我可以帮助病 人减少?
� 科室培训:小讲课,晨交班,专项培训, 护理查房,护理病历讨论等 。
深化护理内涵
夯实基础护理,以基础护理为切入点 � 周二 剪指甲日 � 周三 洗头日 � 周四 擦浴日 � 晚间护理
深化护理内涵
依照患者需求拓展护理服务内容 � 如:一对一,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为手术病人梳小辫 � 丰富健康宣教的内容和形式。 � ICU制作温馨标识牌。 � 增加“感动服务”等等
延伸护理服务项目: � 为病人庆贺生日 � 电话回访 � 为出院病人教换透明贴 � 为患者联系家属
拓展护理服务内涵 完善细节管 理,保证患者安全。
� 安全标识管理 � 意外跌倒 � 各种管路 � 特殊用药 � 禁食检查 � 禁食取血 � 留尿标本等等
拓展护理服务内涵 完善细节管 理,保证患者安全。
4-12名患者 4-12名患者 4-12名患者 4-12名患者 4-12名患者
个人责任包干制
患者得到的护理服务模式

一对一
� 护士→患者
个人责任包干制
优点: � 为患者提供连续,全程的护理服务。 � 护士全面掌握患者情况,为患者实施个体
化护理服务,并及时向医生提供病情变化 等信息。 � 护患关系固定,护士多数时间均在与患者 直接接触,护患关系更加密切,能为患者 提供心理护理,真正落实 “整体护理”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打消错误认识: � 基础护理=洗头洗脚 � 优质护理服务=基础护理 � 优质护理服务=洗头洗脚 � 又如:护士大材小用,护士不务正业 � 护士抢了护工的活,没钱多聘护士干不了。
明确认识

1


2

3


4
生生活活护护理理 病病情情观观察察 基基本本护护理理技技术术操操作作 健健康康宣宣教教
患者的心声
“进入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有专门 的护士负责,感觉很放心、很安全、 很亲切。”
“护士不停地来看我们,服务很热情、 很周到,我们关系很好,像亲人一样”
改革护理模式的效果
� 护士方面: � 减少了管理患者数---对患者了解更安全。 � 固定了服务对象---增强了责任意识、主动
服务意识,根据患者需求安排工作。 � 明确了管理责任---增强了质量安全意识,
个人责任包干制
只有这样的工作模式 � 才能有责任护士全程,全面负责病人 � 才能有效发挥护理专业和专科技术对病人
的治疗康复作用 � 才能实现护理服务的连续化,全程化和连
续化的护理。
改革护理模式
动态管理,弹性排班 � 护士长实行弹性排班制 � 根据 患者病情动态调整人力 � 根据病人轻重合理配置管床护士 � 根据病人的数量动态调整人力和班次 � 根据薄弱时间段实时增加班次:高峰时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是将 “以病人为中 心”的护理服务理念进行了升华。
� 开展此项工程,除了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以 外,护理人员的思想认识至关重要,因为:
正确地认识指导产生正确的行为。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从总护士长,护士长开始,分别用读书,报 告等方式让大家逐步接受,组织全院护理人 员集训,充分解读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 目的、意义,工作实质及具体措施等。
怎么做到?
� 弹性排班 � 责任到人,包干到底 � 这样才能把口号,目标,理想落到实处。
改革护理模式
护理工作模式改革的目的:
使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连续, 全程的护理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个体 化的护理服务
密切护患关系
改革护理模式
护理工作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 以病人为中心彻底改革护理模式,实行向
改变排班方式 —弹性排班 兼顾患者需要和护士的意愿,选择最佳排班 方式。
改革护理模式
什么是包床到护? � 把病区的床位包给护士,护士对所包病人
实施整体的连续的护理服务。 � 包病人把病人放在心上
改革护理模式
责任护士工作内容:
• 常规护理:T P R BP测量,晨晚间护理,护 理单记录,卧位,翻身扣背
段增加早晚班,两接班和节假日班次的 动态调整。
动态管理,弹性排班
班次设置: � 设置长期责任班,相对固定管理病人▬全面了解患者 � 高峰时段增加两头班,早、晚班▬护士负担减轻 � 40张以上床位科室实行双夜半▬保证夜班质量 � 夜间,节假日根据病区患者情况增/减护士▬见机行事
改革护理模式
增加直接护理病人的时间 � 简化护理文书 � 减少非护理行为(得到全院的支持)
浅谈“优质护理服务”
�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 改革护理模式 � 深化护理内涵 � 阶段性成效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2010年1月28 ─ 29日于南京─全国医政工作 会议,护理工作会议
马晓伟部长讲话 ─极 大推动了护理工作, 护理工作是卫生事业 的重要组成部分。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 � 明确一个主题:全面履行护士职责和义务,夯
责任组长,带领 1-2名年轻护士,护理 员组成责任组。责任组长负责管理重病 人,指导年轻护士分组管理其他病人。 实行责任组长护嘱制,监督评价护理效 果。 � 分层不分等:人人参与生活护理。
责任组长负责制


4-12名病人


1





4-12名病人


2
护士1 4-12 名病人
护士2 4-12名病人
将自己定位于一名合格的专业人员 在健康指导中传授知识 在日常教育中展现自我 在护理操作中 判断病情 在专业护理中体现价值
阶段性成效
医生满意 医生对护理改革由疑惑变为肯定
及时
护士深入病房,观察病治疗更加合理,规范
病房医护组配合更加清晰,融洽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给我国护理改革带来了春天 愿一切热爱护理事业的同仁们 张开翅膀在春天里翱翔 越飞越高
� 活动的目标任务—取消陪护 � 不是全部请出去,而是陪而不护,也不是不管,而是
用满意周到的服务让家属放心离开。 � 关于分层使用:不是越多越优,而是各层均管病人,
变小组为个人,强化基础护理责任制,缩短护理服务 半径。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怎么达到?
� 改革护理模式 使护理人员从数量到质量均达到 要求。
明确认识
夯实基础护理—是要强化专业照护,而 非简单替代和包揽,按照病人病情,分级 护理公示内容及病人自理能力是提供服 务,尊重病人的文化,心理需要等。要避 免机械僵化:一定要尊重病人的自主需 要,因 地制宜,因人而异。
明确认识
� 优质护理服务是从基础护理入手,通过全 程无缝隙的照护实现专科护理内涵的延伸 和整体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
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诊疗计划。 � 密切了护患关系---带着亲情、友情与患者
沟通。 � 提高了服务质量---提升了职业价值。
护士的心声
“原来管20多个病人,现在管的病人 少了,有更多的精力更好地完成工作, 各项工作更加细致。”
“和病人沟通交流多了,对病人的病情、 用药、心理状况了解得更细了,能针对 不同病人实施个体化护理,并能将病人 的情况在第一时间汇报给病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