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 2016 年 1 月考试《病理生理学》考查课试题标准答案考查课试题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20 分。
)1.下列哪项不是呼吸性酸中毒的病因A.呼吸中枢麻痹B.呼吸肌麻痹C.气道阻塞D.低氧血症E.气胸答案: D 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2.休克时细胞最早受损的部位是A.微粒体B.线粒体C.溶酶体D.高尔基体E.细胞膜答案: E3.低钠血症是指血钠浓度低于A.120mmol/LB.130mmol/LC.140mmol/LD.150mmol/LE.160mmol/L 答案: B4.慢性缺氧可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增加的主要机制是A.刺激肝脏使促红细胞生成素原生成增加B.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降解C.抑制脾脏和肝脏对红细胞的破坏D.刺激肾脏近球细胞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形成与释放E.交感神经兴奋 , 肝脾储血库收缩答案: D5.PaCO2 高于正常表明可能有A.AG 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AG 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E.高钾血症答案: B6.应激时,急性期反应蛋白不具有下列哪一项功能A.抗出血B.修复受损蛋白质C.抗感染D.抑制蛋白酶作用E.清除异物和坏死组织答案: B7.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右室前负荷增大A.主动脉瓣关闭不全B.二尖瓣关闭不全C.肺动脉瓣关闭不全D.肺动脉瓣狭窄E.主动脉瓣狭窄答案: C8.影响血浆胶体渗透压最重要的蛋白质是A.白蛋白B.球蛋白C.纤维蛋白原D.凝血酶原E.珠蛋白答案: A9.DIC 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A.大量微血栓形成B.凝血功能失常C.纤溶过程亢进D.凝血物质大量消耗E.溶血性贫血答案: A10.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失衡是A.代谢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AG 正常型代谢性碱中毒D.AG 升高型代谢性酸中毒E.呼吸性碱中毒答案: D11.不符合休克早期临床表现的是A.面色苍白B.四肢湿冷C.尿量减少D.脉压增大E.收缩压稍增高答案: D12.低蛋白血症引起水肿的机制是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升高D.组织间液的流体静压下降E.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答案: B13.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A.产生大量吲哚B.使乙酰胆碱产生增加C.干扰大脑能量代谢D.产生大量硫醇E.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活动答案: C14.最能反映组织性缺氧的指标是A.血氧容量正常B.动脉血氧分压降低C.动脉血氧含量降低D.静脉血氧含量升高E.动 - 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答案: D15.肝性脑病患者应用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A.抑制肠道细菌,减少氨产生和释放B.防止胃肠道感染C.防止腹水感染D.防止肝胆道感染E.抑制肠道对氨的吸收答案: A16.AG 值升高在临床上可用来判断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盐水反应性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盐水抵抗性代谢性碱中毒答案: A17.应激是指机体对应激原刺激的一种A.特异性全身反应B.非特异性全身反应C.代偿性反应D.病理性反应E.生理性反应答案: B18.下列哪种疾病能引起左心衰竭。
A.二尖瓣关闭不全B.肺动脉瓣关闭不全C.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肺动脉瓣狭窄E.三尖瓣关闭不全答案: A19.下列哪项不是心衰时心输出量不足的临床表现A.皮肤发绀B.尿量减少C.呼吸困难D.心源性休克E.疲乏无力答案: C20.80% 肝性脑病患者,其血液及脑脊液中升高的物质是A.氨B.尿素氮C.GABAD.去甲肾上腺素E.芳香族氨基酸答案: A二、名词解释(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1.离心性肥大参考答案:高血压病的发展分为三期,机能紊乱期、动脉病变期和内脏病变期。
在第三期中,心脏病变主要表现为左心室肥大,由于血压持续升高,外周阻力增加,左心室因压力性负荷增加而发生代偿性肥大,由于左心室代偿能力很强,所以在相当长时间内,心脏不断肥大进行代偿,左心室壁增厚,乳头肌和肉柱增粗变圆,但心腔不扩张,称向心性肥大。
病变继续发展,肥大的心肌因供血不足而收缩力降低,发生失代偿,逐渐出现心脏扩张,称离心性肥大。
2.急性期反应蛋白参考答案:在感染、烧伤、大手术、炎症、组织损伤等应激原可诱发机体产生快速反映,如体温升高,血糖升高,分解代谢增强,负氮平衡及血浆中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变化等。
这种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这些蛋白称为急性期反应蛋白。
3.肠源性紫绀参考答案:是指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食物后,经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经吸收后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如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增至20%— 50%,患者出现头痛、无力、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昏迷以及皮肤黏膜呈青紫色。
4.呼吸衰竭参考答案: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5.病因参考答案:病因就是导致一种疾病发生的原因。
它包括致病因子和条件。
三、主观填空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V1.慢性肾衰患者常出现尿液浓缩和稀释功能丧失,尿比重较固定,称为试题 1 分第 1 空、 1 分参考答案:蛋白2.中央气道胸外部分阻塞可引起呼吸困难。
试题 1 分第 1 空、 1 分参考答案:吸气性3. 诊断 I 型呼吸衰竭的主要血气标准是试题 1 分第 1 空、 1 分参考答案:氧分压低于 60mmHg,和4. 肺换气功能障碍包括试题 3 分第 1 空、 1 分第 2 空、 1 分第 3 空、 1 分参考答案:弥散障碍,部分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解剖分流增加5.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和四期。
试题4 分第 1 空、 1 分第 2 空、 1 分第 3 空、 1 分第 4 空、 1 分参考答案:肾功能代偿期、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肾衰竭期、尿毒症期四、简答题(共 5 道试题,共 50 分。
)尿。
1.简述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机制。
参考答案:多种支气管肺组织、胸廓以及肺血管疾病均可以导致肺心病,其发病机制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共同点是这些疾病均可造成患者呼吸系统功能和结构的明显改变,发生反复的气道感染和低氧血症,导致一系列体液因子和肺血管的变化,使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血管构型重建,产生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使右心室负荷加重;再加上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引起右心室扩大、肥厚,甚至发生右心功能衰竭。
10 分2.简述低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
参考答案:①对骨骼肌的影响:低钾可使肌细胞兴奋性降低,临床上出现肌肉无力、迟缓性麻痹等,血钾低于 2mmol/L时则会出现横纹肌溶解。
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肌麻痹导致死亡。
② 对心脏的影响:低钾使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下降,自律性升高,收缩性升高。
心电图最特征性改变为:T波低平并出现u波,其次可有QRS波群增宽,P-R间期延长,ST段电压低, Q-T间期延长。
③对胃肠的影响:低钾可引起胃肠运动减弱,患者常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重度低血钾时甚至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④对肾的影响:慢性低钾血症常出现尿液浓缩功能障碍,病人有多尿和低比重尿。
⑤对酸碱平衡的影响:低钾血症可诱发代谢性碱中毒。
10 分3.简述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参考答案:肝性脑病是肝癌终末期的表现,是导致肝癌死亡的主要原因(约为35%)。
肝性脑病常系癌组织严重损害肝实质或同时合并肝硬化导致肝实质广泛破坏所致。
上消化道出血、感染、低钾血症、手术打击、抽放腹水不当及应用大量利尿剂和有损于肝脏的药物是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
仅能针对其诱因防治,仍缺乏有效的疗法。
因病情较晚,治疗成功者鲜见。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了,可能与下列一些因素有关:(一)氨中毒学说 . 正常情况下,氨的生成和清除保持着动态平衡,从而使血氨水平维持正常。
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血氨水平可升高。
血氨水平升高可以是氨生成增多或(和)氨清除不足(鸟氨酸循环障碍)所致。
(二)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 儿茶酚胺如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是神经系统中正常的神经递质,通常血液中的儿茶酚胺不能通过血脑屏障,故脑内儿茶酚胺必须依靠神经组织自身合成。
蛋白质饮食中带有苯环的氨基酸如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它们在肠道中经细菌的脱坡作用可形成苯乙胺和酪胺,此类生物胺被肠道吸收后由门静脉人肝。
(三)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保持较适当的比例。
AAA (芳香族氨基酸)大量进入细胞,使假性神经递质生成增多,并抑制正常神经递质的合成,最终导致肝性脑病的发生。
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是假性神经递质学说的补充和发展。
10 分4.休克分几期 ?简述各期微循环灌注特点?参考答案:休克的发病过程可分为休克早期和休克期,也可以称为休克代偿期和休克抑制期。
没有休克、分布性休克、低血容量休克1、休克代偿期(休克早期)休克刚开始时,人体对血容量减少有一定的代偿能力,这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是兴奋性提高,患者表现为精神紧张、兴奋或烦躁不安。
血容量减少的症状还不是很明显,患者开始出现皮肤苍白、四肢发冷、心跳呼吸加快、尿量减少等症状。
如果在休克早期能够及时诊断、治疗,休克很快就会好转,但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休克会进一步发展,进入休克期。
2、休克进展期(休克中期)休克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就会进入可逆性失代偿期。
这时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1、血压进行性下降,心脑血管失去自身调节或血液重心分不中的优先保证,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灌流不足,出现心脑功能障碍,心搏无力,患者神志淡漠甚至转入昏迷;2、肾血流量长时间严重不足,出现少尿甚至无尿; 3、皮肤发凉加重、发绀,可出现花瓣。
失代偿初期经积极救治仍属可逆,但若持续时间较长则进入休克难治期。
3、休克难治期(休克晚期)休克发展的晚期阶段,不可逆性失代偿期。
主要临床表现为:1、血压进行性下降,给升压药仍难以恢复。
脉搏细速中心静脉压降低,中心静脉压降低,静脉塌陷,出现循环衰竭,可致患者死亡; 2、毛细血管无复流; 3、由于微循环淤血不断加重和 DIC 的发生,全身微循环灌流严重不足,细胞受损乃至死亡,心脑肺肾等脏器出现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10 分5.简述劳力性呼吸困难的发生机制。
参考答案: 1. 回心血量增多,加重肺瘀血 2. 心率加快,舒张期缩短 3. 机体活动时需氧量增加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