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科学技术又是第一生产力,可见科技对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科技即科学和技术,科学是技术提高的理论基础,技术作为操作性知识,它可以使科学知识付诸实践,使其得以检验,进而推动科学的进步;而且技术将知识直接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依上所言,在教育领域,技术的革新与应用,同样推动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就当下随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它的影响已深入到教育领域。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应用,不断地有机融合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推动着教育的革新、发展,那么它到底能给教育教学带来些什么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
一、技术改变对知识的认识
以往我们教授都是课本上的,已经定论的知识。

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所教所学知识不仅包括课本上的,还有网络上海量的知识,也就是教授知识范围不断扩大,我们可以从网络上获取更多的有利于教学的各种知识,丰富了知识库,当然网络上得来的知识也需要甄别。

技术不仅扩展了知识范围,同时加快了知识地更新,这样可以使学生及时地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加快自身知识的扩充和更新,来满足日益增多的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

二、技术改变教授方式
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正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改变,学生可以更多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来,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兴趣,积极思考。

知识的传授方式由原来的单向式变为互动式。

知识的传授不在仅仅依靠语言,还更多地加入图片、视频,甚至交互式亲身体验,这样使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师生通过网络可以随时,实时的交流,难点及时攻克,重点及时巩固,大大延伸了课堂,使课堂走出校园,延长了教学的时间,加强学生对时间的合理利用。

教师教授方式由一对多,扩展到一对多和一对一,通过网络实现交互式实时一对一的教授,辅导。

对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起到监督,指导作用,有利于新知识的巩固,教师也能及时得到学生当天学习的反馈,并做好下步的教学。

三、技术改变师生关系
过去的教学方式,往往形成了教师高高在上,难以亲近学生的局面,甚至师生关系发生紧张。

现代科技的使用,更多的强调互动参与,亲身体验,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老师逐渐回归本应所处的位置-----引导,辅助的主导地位。

也由于师生在课堂中有更多的机会共同参与活动,在频繁的互动、交流、接触、碰撞、融合中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了教学相长,避免了冲突,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四、技术改善家校联系
众所周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教育中的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在教育上形成合力,对教育效果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方便了家校联系,使家长及时,甚至实时地得到学生在校的情况,可以促进家长的管理,教育不盲目,不过激,不笼统,有的放矢;同时老师全面细致的了解到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有利于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教育,防微杜渐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这样,不仅能更好的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志品质,形成健康的人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