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深基坑回填土方案设计

医院深基坑回填土方案设计

目录第一节工程概况 (1)第二节编制依据 (1)第三节主要施工工艺 (2)第四节技术质量保证措施 (5)第五节成品保护措施 (5)第六节防雨措施 (6)第七节安全文明施工 (6)|第八节绿色施工 (7);》$信阳市中心医院羊山分院项目深基坑回填方案第一节工程概况信阳市中心医院羊山分院工程,位于羊山新区新十八大街与新十六大街交叉口东南角,分为病房楼、门诊楼、设备用房及地下车库四个子项。

总建筑面积251676㎡,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83327㎡,地下建筑面积68349㎡。

病房楼面积92624㎡,地上20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门诊楼面积87105㎡,地上7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

设备用房面积3598㎡,地上三层。

病房楼与门诊楼之间以七层连廊相连。

门诊楼为框架结构,病房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工程各参建方:(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的场地北侧为新十一大街,临近两栋新建高层住宅楼,临近西侧为新十八大街,南侧规划为景观绿化,现为项目临建场地,采用土钉墙放坡支护和土钉墙加横向钢梁垂直支护。

东侧为无名道路,距离该道路较近,该面基坑土石方开挖过程中采用排桩加横向钢梁垂直支护。

施工场地地形为东高西底,南高北低。

基坑的开挖深度较大,边坡下部距离基础距离近,回填土方量大,施工难度较高。

第二节编制依据}第三节主要施工工艺1、回填要求根据有关要求,本工程应在地下室外墙防水完成验收合格后,应立即边做防水保护层边进行回填。

基坑回填前应清理杂物,排除积水。

回填施工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

采用砂土分层夯实,均匀对称进行,压实系数不小于。

回填原则:“分层回填,分层夯实”。

2、现场条件1)本次土方回填施工工程临近谷雨,考虑到排水,要采取防雨施工措施。

2)本工程地下外墙距离垂直边坡宽度约有2~5米,大施工机械不能进入。

3)施工范围小,回填深度大,回填施工在春季进行,施工困难,环保及信阳市创卫要求高等。

3、施工准备/1)劳动力投入计划配备40 人两班倒,人工打夯及配合机械回填平整。

专职安全员1人,质量员1人。

2)材料准备基坑四周采用砂土回填,土源外购,现场考察砂土质量,要求无杂物垃圾,到施工现场运距为25Km。

3)机械、设备投入计划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4 )安全、技术准备(1)基坑四周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场地周围及基坑内必须有足够的照明度。

(3)取水泵房池体混凝土养护达到设计强度要求。

(4)施工前对每个施工作业人员都进行了安全技术交底,使每个施工作业人员都做到心中有数。

4、回填土施工方法采用砂土回填,砂含量按照设计要求(一般不小于85%),压实系数不小于,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要求回填前经试验取得(一般为:最优含水率8%~12%,最大干密度~m³)。

采用机械运土,机械与人工夯实相结合。

另外考虑到车辆向基坑内运土时会扰动基坑周边的边坡,以及回填不均匀会对地下室挡土墙产生不均匀的压力,因此决定采用分层回填法,层层铺设夯实,人工夯实每层填土不超过200mm,机械碾压每层不超过350mm厚。

1)施工部署》回填土筛选→清理基层→弹线、设标志→分层铺土→夯打密实→找平验收一直填平至地下室顶板面以下,待地下室顶板防水施工,边填边夯实,运土车硬化道路上倒土,然后铲车铲入,钩机臂长仍不够的地方,人工斗车运土进入,再进行摊铺夯实。

各相关单位应服从专业工长管理,积极配合,保证各个工作面同时施工,能够顺利与有序。

回填土从地下室外墙防水验收通过后开始,大约需要30天时间。

(进度安排见附图)2)操作步骤(1)填土前,先对基础隐蔽工程进行检查和验收,并作记录,经各参建单位评定合格后,方可填土。

填土前要把杂物清理干净,排除积水。

(2)在土场剔除粒径大于50mm部分土不用。

回填施工均要分层回填,夯实),施工人员在基坑护坡和地下室外墙上放水平标高线,根据分层回填厚度测放出回填标高控制线,从而控制回填土的标高、厚度。

夯实采用机械和人工相结合方法,能进行机械的地方,就进入机械进行压实,机械不能进入的地方进行人工打夯机夯实。

(3)布土、摊平根据每层回填土厚度计算用土量,均匀摊平。

对于回填作业面较宽处,利用高程桩或小线控制回填土厚度、平整度。

分段回填时交接处台阶高宽比应做成1:2的阶梯形,不得大于1:2,且分层交接处应错开,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应小于1m,碾压重叠宽度应为~1m。

非同时进行的回填段之间的搭接处,不得形成陡坎,应将夯实层留成阶梯状,阶梯的宽度应大于高度的2倍。

(4)夯实:摊平后的回填土须立即夯实。

打夯时按纵、横两个方向进行,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且夯位应压在前遍夯位的缝隙上。

夯实遍数:人工及振动压实机每层夯实3~4遍。

回填土的压实系数不小于。

若经检验,密实度仍达不到要求时,应继续夯压,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夯实应由四周开始,然后再夯向中间。

基坑壁垂直部分且距离地下室外墙小于5m以及机械无法进入的部位,采用人工夯实。

》(5)检验密实度:每层回填土均应按规范规定检测其回填夯实后的密实度,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上一层的回填。

同一种施工工艺,每层500㎡取样1组。

(6)细部回填:机械死角处,用人工夯实,保证不留死角。

(7)回填顺序如右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计划A、B、C三个进土点同时回填。

东南角(1-21/1—A轴)回填土由C口、A口逐步推进。

第四节技术质量保证措施1、回填前先将基槽内清理干净,并保证基槽干燥。

2、回填时放线人员应跟班作业,每间房内在基础墙柱上做标高点并拉线,以便回填人员掌握标高,以免铺填超厚。

'3、应严格执行回填操作工艺要求,分层不得过厚、碾压遍数应足够,以防回填处地基大面积下沉。

4、留槎、接槎应按规定搭接和夯实,对边角处的夯打不得遗漏,以防局部下沉。

5、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尤其是在雨前及时夯实已填土层或将表面压光,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排除雨水,每层回填碾压完毕后才能进行交班。

6、每层压实遍数要根据土料及施工机具设备条件,通过试压经试验检测确定。

7、回填土要实测回填土的最大干密度,达到要求后再铺上一层的土。

8、细部回填严格控制,抽检压实度时应包括此部位。

9、主控项目1)回填土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回填土必须按规定分层夯压密实。

取样测定夯(压)实后土的最大干密度,其合格率不应小于90%。

10%的最低值与设计值之差,干密度偏差不大于m³,且不集中。

10、一般项目1)基底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2)回填的土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的规定。

3)回填土分层厚度及含水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回填后表面平整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允许偏差表:|第五节成品保护措施1、严禁运土车、钩机、铲车等碰撞墙体,以防损坏防水层和基础。

2、进入现场车辆由专人指挥慢行通过。

3、施工结束后及时进入地面垫层施工,以防雨水渗泡,损坏基础。

第六节防雨措施1、土源严格管理,含水量合适后及时运送至现场,防止含水量过高影响施工进度;2、对于土源遭到暴晒含水量较小时,需洒水车及时进行含水量调节,洒水后进行反复翻耕,进行闷料使其含水均匀,达到回填要求;3、下雨前将已拌好的回填土及时夯实达到要求的压实度;《4、每层都要留有向结构外侧的%坡度,防止下雨后积水;5、下雨前未及时夯实要进行覆盖;6、出现积水,及时排除积水并换填土方;第七节安全文明施工1、机械指挥应指定专人负责,其它人严禁违章指挥,以免发生机械安全事故,保证施工安全。

2、进入现场的人员要戴好安全帽,其它非施工人员严禁进入施工区,施工现场严禁吸烟。

施工人员上下坑,应从上下通道通行,严禁从基坑坡上行走。

3、夜间回填时,在回填区域四周设固定照明灯,同时戴安全网罩的行灯,以确保夜间充足照明。

接线必须由专职电工负责,严禁非电工接电,并保证线路的安全保护装置安全有效。

4、斗车倒土时应稳倾缓倒,严禁撒把倒土。

机械施工时,防止举臂时碰坏防水及基础外墙,要派专人负责指挥。

·5、使用蛙夯、振动器等机械时应注意:1)作业前除接零外还要设置漏电保护器,电缆线接头绝缘良好。

2)传动皮带松紧度适合。

3)转动部分有防护装置,并进行试运转,确认正常后,方可作业。

4)作业时,夯实机扶手上的按钮开关和电动机的接线均应绝缘良好。

当发现有漏电现象时,应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检修。

5)非机电设备操作人员不准擅自动用机电设备。

夯实机作业时,应一人扶夯,一人传递电缆,且配备带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

递线人员应跟随夯机后或两侧调顺电缆线,电缆线不得扭结和缠绕,且不得张拉过紧,应保持有3~4m的余量。

】6)作业时,应防止电缆线被夯击。

移动时,应将电缆线移至夯机后方,不得隔机抢扔电缆线,当转向倒线困难时,应停机调整。

7)作业时,手握扶手应保持机身平衡,不得用力向后压,并应随时调整行进方向。

转弯时不得用力过猛,不得急转弯。

8)作业时,不得在斜坡上夯行,应避免夯头后折。

9)夯机不得过长时间地连续作业,当电动机超过额定温升时,应停机降温。

10)作业后,应切断电源,卷好电缆线,清除夯机上的泥土,并妥善保管。

第八节绿色施工-1、回填中使用的大型运输机械、碾压机械均应有换标标志;2、运土车采取100%覆盖,出施工现场必须冲洗干净;3、按规定进行夜间施工应采取降噪措施,定时测定施工场界噪音;4、夜间使用强光灯采用遮挡措施,安装灯罩,定向照明。

5、机械设备冲洗用水采用雨水回收系统水源,采用三级沉淀系统;机具保养防止油品泄露。

污水排放前必须经过处理。

6、对工人加强绿色施工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