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 §2.8 构造图的绘制 .
5
(华东)
§2.1 层位标定
建立地震反射与地质层位间的联系。标定方法有:
–①深-时转换法、②VSP测井法、③合成地震记录法;
Depth Time
z1
t1
z2
t2
z3
t3
z4
t4
z5
t5
z6
t6
z7
t7
z8
t8
z9
t9
…… ……
zn
tn
.
6
(华东)
深-时转换/平均速度标定
– 绕射波与地下地层岩性的物性突变有关,往往是地 下反射层断裂点和岩性尖灭点在地震上的反映;
– 断面反射波则是断层面上产生的反射波;
– 回转波是地下凹界面上产生的反射波。
• 这些异常波可以被用来研究断层、尖灭、挠曲等地 质现象。
• 在叠加资料中,绕射波和回转波是明显的,在偏移 资料中,这两种波都已经归位到产生它们的界面位 置了。
.
1
(华东)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 利用地震资料进行构造解释的任务是:
① 确定标准反射层及其相当的地质层位,研究地层的 厚度变化及其接触关系;
② 了解构造形态及其特征; ③ 确定断层的存在及其性质、断距和断面产状; ④ 了解盆地基底的埋藏深度、即沉积岩的厚度; ⑤ 划分盆地内的次一级构造单元、构造带及局部构造;
Depth 3600 3700 3800 3900 4000 4100 4200 4300 4400 4500
Time 2703 2758 2811 2865 2917 2969 3020 3071 3121 3170
简单易行, 精度偏低。
7
(华东)
深-时转换/平均速度标定
.
8
(华东)
VSP资料标定
① 深时转换公式 t=t(d),如:t 4 0 9 1 .6 5 ( ln ( 0 .0 0 0 2 6 z ) 1 ) ② 深时转换表:
Depth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Time Depth 0 1200
105 1300 207 1400 307 1500 405 1600 500 1700 593 1800 684 1900 773 2000 860 2100 946 2200 1029 2300
.
4
(华东)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 构造解释需要先确定待解释的地震反射波同相轴, 然后追踪其在研究区的分布,解释成果是构造图。
• 内容提要:
– §2.1 层位标定
– §2.2 反射波对比
– §2.3 断层解释
– §2.4 特殊地质现象
– §2.5 地震资料中的假象
– §2.6 切片解释
– §2.7 相干体技术
确定了井点上
待解释地质界
T2
面对应的地震
T3
反射,根据资
料的多少,至
T4
少是一个点,
也可以是多个
点。
T2
T2
T6
• 下一步的任务是在地震资料范围内对比追踪该反射
波同相轴,确定其分布,也就是确定待解释地质界
面的分布。 .
17
(华东)
§2.2 反射波对比
• 反射波对比就是在地震资料(一般是剖面)内对比 解释同一个界面的反射波。
.
11
(华东)
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AC
地震
SP ILD 子波
反射系数 贡献分析
-+
合成地 震记录
井旁 地震道
TI

TII

.
12
(华东)
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
13
(华东)
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
14
(华东)
密度 波速
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
15
(华东)
多井的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
16
(华东)
层位标定的结果
• 通过层位标定,
构造解释的基本资料是地震剖面。
.
2
(华东)
同相轴(lineups )
• 地震记录上各道振动相位相同的极值(俗称波峰成 波谷)的连线称为同相轴。
• 在解释地震资料时,一般根据地震记录上有规律出 现的形状相似的振动画出不同的同相轴,它们表示 不同层次的地震波。
.
3
(华东)
地震资料中的异常波
• 地震资料中的异常波主要有绕射波、断面反射波和 凹界面的回转波三种:
4录上,相同的相位(波峰
或波谷)构成同相轴。
.
19
(华东)
地震反射标准层
• 具有较强振幅和稳定波形的反射波(组)称为标准 层或特征层,这些标准层往往在工区内皆可追踪对 比。
• 地震反射标准层的地质意义:通常是主要的地层或 岩性分界面,且与生油层或储集层有一定的关系或 本身就是生储油层。
• 反射标准层特征明显,有利于借此研究地震剖面的 结构,构造特点。
.
20
(华东)
典型地震剖面
标准层
标准层
标准层
.
21
(华东)
地震反射标准层的地质规律(1)
• 海相灰质岩地层由于其沉积条件稳定,表现出最好 的地震反射标准层。
• 对比原则: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界面或薄层组的反射 波在相邻地震道上表现出相似的特点。
• 地震剖面上反射波的识别标志: –振幅显著增强;
–波形相似; –同相性; –时差变化规律;
.
18
(华东)
反射波的识别标志
1. 振幅显著增强
识别反射的基本标志;
2. 波形相似
同一界面/地层的反 射波波形相似;
3. 同相性 相同反射波具有相 同的相位特征;
Time Depth 1111 2400 1191 2500 1270 2600 1347 2700 1423 2800 1498 2900 1571 3000 1643 3100 1713 3200 1783 3300 1851 3400 1918 3500
.
Time 1984 2049 2113 2176 2238 2299 2359 2419 2477 2535 2592 2648
第2章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
•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就是利用地震波的反射时间、 同相性、波速等运动学信息,研究地层界面的分布 范围和起伏形态、断层发育情况,并把地震时间剖 面中的旅行时间转变成地层界面的深度,绘制地质 构造图,为寻找构造油气藏提供资料。
• 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是一项非常基础的工作,本身 具有非常重要的地质意义,同时又是下一步地层学 解释和地层岩性解释的基础。
• VSP资料与地震剖面中 的地震信号有相似的初 始波形和传播经历,因 此二者非常相似,标定 效果好。
• VSP资料花费大,因而 资料少。
.
9
(华东)
VSP资料标定
• 将VSP曲线嵌入过井地震剖面,确定地质界面的地 震反射。地质界面->VSP波->剖面反射。
.
10
(华东)
合成地震记录标定
• 资料普遍,花费 很少,可以灵活 调整,实现较好 的标定效果,因 此最为常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