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上册 10 孤独之旅1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10 孤独之旅1 新人教版
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整体感知
速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情节, 明确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主人公) 杜小康
故事情节 一位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
不跟随父亲到偏远的芦苇荡放鸭,经 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环境
无边无际的芦苇荡。
深层探究
1、环境描写的作用:课文有关自然 环境的描写很出色,请找出几处,并 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表现杜小康的 成长起什么作用?
• 有关鸭群的描写:烘托人物心情
• 有关芦苇荡的描写:渲染气氛
• 有关风雨的描写:推动情节发展
芦 苇 荡
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青森森一片 浩浩荡荡 空气中满是芦叶清香 掺杂一缕一缕香草香 芦叶边飞着无数萤火虫
广阔 无边
宁静 美好
烘托 反衬
折射 人物 心理 变化 渲染
雷声如万辆战车滚动
羽毛:鲜亮 稠密
真正的鸭 公鸭蓝羽紫羽: [漂亮]
犹如软缎
[长大]
2、人物赏析
➢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成长的孤独 及超越自我的品质。
(1)默读课文中有关杜小康的段落,找出文 中有关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思考随着故事 情节的发展,杜小康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
➢提示:框出文本中描写杜小康心理活动
的词语,并在旁边标注: 产生这种心理的时间及变化 原因。
(5)文中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也花了相当的笔 墨来写他父亲和鸭子,这与表现杜小康的成长有什么 联系?
作为成年人,经历了生活沧桑的父亲对前途未 来都深感茫然和恐惧,何况小小的少年杜小康?作 为低等动物的鸭,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且感觉 孤独害怕,何况是作为人的杜小康?因此对这二者 的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受显得更加真实可 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写父亲和鸭子,对塑造杜小康的形象起到了重要 的衬托作用。杜小康失学后,放鸭是他生活的重 要内容,他是不能回避的;在孤独中,鸭群是他 的伙伴,他也只能从鸭子身上得到心灵的慰藉; 在风雨中他维护鸭群,感到成长的艰辛和喜悦; 最后鸭子下蛋,不仅是牧鸭的结果,也是杜小康 人生的一段成果,其中的甘苦都化作“鸭下蛋了” 的惊喜。
➢心理变化过程:
刚刚出发时:茫然恐惧 到达芦苇荡时:害怕胆怯 安顿之后:感到孤独 时间久了:不再恐慌 那天雨后天晴:坚强
杜小康
不成熟
成 长 之 旅
成熟
(2)根据故事情节,你能概括杜小康成长的 心理历程吗?
茫然、恐惧——害怕、胆怯——感到孤独——不 再恐慌——坚强
(3)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越 来越坚强的孩子。
他是一个能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 忧的孩子。
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 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4)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对杜小康这样的孩子来 说,“孤独”的含义是什么?文中最能体现“孤独”的语 句是什么?
题目概括了主人公放鸭生活的全过程,“孤独” 渗透于人物放鸭期间的全部生活空间和心灵空间。对杜小 康来说,“孤独”有以下含义:
气氛
暴 风 雨
歇斯底里 天昏地暗 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撅断千万支芦苇 吹、卷鸭栏、惊散鸭群
恶劣 烘托 可怕
推动 情节 发展
呈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 [被赶着] [被迫]
一路觅食,有时朝天空叫几声 [寂寞] 衬托
鸭
[无家的漂流者]
群
临睡时心理 动作和神态
[团团围住小船] [恐惧]
[插 拔 重新
杜小康
放]
3、人要战胜大自然,更重要的是战胜自我。
4、青少年要面对困难,而不要躲避困难,努 力赢取胜利,会有一种自豪感和成长感。
①情感世界的孤独。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同学间的 情感交流;远离人群;与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 沟通和交流。
②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离开村庄,来到一个无比广阔 而又神秘莫测的自然环境中,幼小的心灵感觉到了巨大的 孤独。
③对未来的恐惧。漫漫放鸭路,何处是尽头? 这一切构成了人生的一段“孤独之旅”。
文中最能体现孤独的句子是:“一连十多天遇不到 一个人,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
➢读一读
xuān
xī
轩
āo
嬉闹
juē
撅断 觅食 liáo
撩逗 稠密
jĭ yŭ
m解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
厚实:丰富,富裕。 嬉闹:嬉笑打闹。 撩逗:挑逗,招惹。 驱除:赶走,除掉。 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②失意的样子。 乖巧:①(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② 机灵。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 很厉害。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品读诗歌 感悟主题
• 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 • 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 • 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 贫穷,贫穷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 关键是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 • 去改变贫穷,改变自己的劣势 • 这才是最重要的。 •
洪战辉
——
感悟主题
1、体现了人的力量:人能克服困难,战胜困难, 取得胜利走向成熟。
2、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孤独”是重要的 一笔。
了解背景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 说。全书共9章,作者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 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 参与了 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 件。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 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 麻油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生活的富裕, 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 最好的学生。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 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 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孤独之旅
曹文轩
学习目标
• 1.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 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 2.学习小说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 性格的作用。
• 3.品味“孤独”,体验“成长”的 感受。
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走近作者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197 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 现为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 会理事,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 师,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 大学中文系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长 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 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 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思维 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小说《草房子》 及改编的电影荣获多项国家、国际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