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外国语学校2015届高三3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无答案2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城市兴起。

据《管子》载:“(临淄)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材料表明临淄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是()A.按人与自然亲近的理念设立居住区 B.严格区分官营和私营手工业作坊区C.按居住地接近工作地设立居住区 D.严格区分贵族与平民的居住区【答案】C【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

根据材料“(临淄)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即可说明临淄在接近居民工作的地方设立居民的生活地区。

BD的说法不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特征。

25.《资治通鉴》在评述唐朝中央机构时写道: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以上材料说明()A.中国古代皇权与相劝之争愈演愈烈 B.唐朝中央机构的职能分工日益完善C.唐朝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 D.唐朝三省六部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答案】B【解析】考点:材料内容反映出唐朝三省的职责分工以及三省之间的互补关系。

A项与此内容没有直接联系,题干表述的是三省之间的关系,而非中央与地方的关系,C项不可选;题干没有提到关于六部的内容,因此D项不可选。

三省的职责分工明确、互补,是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完善和发展,因此选B。

26.根据朱熹与他的弟子们的问答录《朱子语类》中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曰:‘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为历朝沿用B.朱熹与黄宗羲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评C.体现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专制制度的批评D.中国的君主专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支持【答案】C【解析】考点:朱熹的思想。

朱熹认为,由于君尊臣卑,所以秦始皇以后的变法都因为不敢冒犯皇帝而不能彻底改革旧制度。

27.王阳明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他的这种对人心本体的界说与下列哪一思想是一致的()A.“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B.“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C.“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二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D.“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答案】C【解析】考点:宋明理学。

王阳明的本意是说,作为人心本体的至善是超经验界的,它不是具体的善的行为。

有所为而为的善是手段,无所为而为的善才是至善。

人心的至善超越世间具体的善恶。

具体的善行只是无善而至善之心的自然发用流行。

王阳明说人心之无善恶是要人们不要去执著具体的善行而认识本心。

王阳明的学生钱德洪说,王阳明这样说是针对那些“先有乎善者”的。

王阳明对人心本体的界说和心学开创人程颢的思想是一致的。

程颢说:"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

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王阳明说的无善无恶就是无心无情,没有先入之见。

有了这种心,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

因此,人惟一可作的就是去“致良知”,也就是为善去恶,去私存公,来恢复良知的觉悟。

A是朱熹,说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B是讲理气关系的,D是张载的思想,28.傅东成在论述唐宋社会变革时指出,唐文化的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既接受外来文化,又受魏晋南北朝文化中的老庄思想、佛教和胡人习俗三大因素影响。

至宋,各派思想如佛、道、儒渐成一统之局,遂有民族本位文化的理学产生,文化精神及动态转向单纯和收敛。

作者的态度是()A.唐文化优于宋文化 B.宋文化优于唐文化C.民族本位文化重要 D.客观地陈述了史实【答案】D【解析】考点:从材料信息看,傅东成认为,唐文化吸收了不同的文化;宋代儒学吸收了佛、道思想形成了本位文化——理学。

材料是对唐宋文化的客观陈述,故选D项。

材料信息并未比较唐与宋文化孰优孰劣,排除A、B两项;材料信息中傅东成并没有说民族本位文化是否比其他文化重要,排除C项。

29.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新民学会学员蔡和森的信中说:“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

俄国就是个明证,所以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

”材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A.认为俄国革命道路要和中国实际结合 B.主张思想启蒙以唤醒民众C.认识到劳工阶级取得政权的必要性 D.主张用宪政手段改造中国社会【答案】C【解析】考点:共产党早期组织。

材料中毛泽东的评价主要是针对罗素的,根据“罗素在长沙……但反对劳农专政”和“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我……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可以看出毛泽东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认为建立劳农专政必要的,故选择C。

30.“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

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贫贱者亦步趋恐后。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 D.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答案】C【解析】考点:同治光绪至宣统时期,一方面由于外来的侵略,外来文化广泛传入,另一方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民主思想广泛传播,中国近代化开展,即由于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导致了题干现象的发生。

C项符合题意。

31.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有记载:1969年4月林彪向“九大”作报告,不再用在此之前美国是中国头号大敌的说法,并形容苏联同样对中国有重大威胁。

林还重申毛泽东在1965年的讲话——除非中国领土受到侵犯,也无意对外掀起战争。

这表明中国()A.全面改善中美关系 B.试图调整自己的外交战略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开始构建新的国际战略同盟【答案】B【解析】考点:中美关系正常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969年1月苏联军队突然进攻中国东北边境的珍宝岛,中苏发生直接武装冲突,在此情形下毛泽东判断当前中国最主要的威胁来自苏联而非美国,此时中国需要调整外交战略,材料中文字即是对此内容的说明,所以答案选B,A项发生在1972年以后,C项说法错误,中国此时尚未放弃意识形态的外交,D项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32.《世界文明史》的作者维尔·杜兰特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专家也常常被难住了。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由于()A.皇帝随心所欲,任意颁布法律 B.法律类型众多,条文相互冲突C.统治范围扩大,法律不断充实 D.贵族平民对立,法律难以化解【答案】C【解析】考点:罗马法。

公元1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一个地跨亚欧非的庞大帝国形成。

随之而来的各种矛盾都需要法律来化解,法律不断充实。

33.主持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

“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

这说明()A.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B.美国的民主政治应该保护党争和自由C.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答案】A【解析】考点:美国民主政治的特征。

由材料信息可知,麦迪逊认为,应该对“人性”有充分的认识,既要“顺应人性”,又要指出“人性的黑暗”;“自由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

这是对人性、自由的肯定和弘扬,任何民主都应考虑人性和自由。

即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故选A。

B、C、D与材料信息无关。

34.二战后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废除以行政控制为特征的中央统制经济,建立“社会市场经济”,其理论依据是路德维希·艾哈德的理论,即“在现有条件下,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

在这个意义上,国家的主动性就是而且应该是无可辩驳的。

”这表明德国()A.开始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加强C.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 D.二战后德国的政治民主趋势更加明显【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二战后德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依据材料中“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即强调国家在经济中的作用。

此时期的德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社会市场经济”可知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而计划经济是排斥市场经济的,故C项错误;D项表述的是政治,而材料所述的是经济。

故选B。

35.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

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

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

”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B.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答案】B【解析】考点:史观。

从材料“‘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可以看出世界文明正走向统一;从材料“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可以看出未来的世界文明仍然是多元的文明。

故选B。

AC项都是说了一个方面;D项材料未体现。

40.(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有四家由澳大利亚归国华侨兴办的百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它们不仅给当时的上海人带去了最时髦的购物方式,还初步形成了中国最早的百货业。

在那个提倡“实业救国”的年代,这四大百货公司成为华人资本的一个典范,孙中山先生就对百货业特别有兴趣,他本人还购买过“先施”公司的股票。

而四大百货的成功并不是一夜成就的神话。

材料二(这些百货公司)男职员全部都穿“中山装”,女职员全部都穿蓝色的旗袍,全公司的职员都穿黑袜黑鞋,早上公司没开门,全部职员都进来了,限定一个门进来。

所有的职员每个人都有一个胸牌,号码是“1”开头,你就在一层上班,是“2”你就在二层上班,所以那些管理员一进门就看你的号码,就知道你是在哪层上班。

材料三四大公司对中国近代商业的创新还有很多。

比如,1917年的上海,女子就业人员非常稀少。

但是,先施公司却率先雇佣女店员。

永安公司不仅紧随其后,还把出众的女店员,比如把销售康可令金笔的小姐当做明星一样来宣传和炒作。

还经常在商场内组织职工进行大型时装表演,并首创企业生活类杂志《永安月刊》来引导消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