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方教育差异分析 PPT

中西方教育差异分析 PPT


可以得到自己的结论,但
是往往很难跳出已有的固 定模式。
差异(学校教育)教师方面
中国
• 课堂属于老师——
老师在讲台上涛涛不绝的讲 课,学生认真的听讲、记 笔记,对课本的答案和教 师的答案深信不疑,是一 种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 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紧密 沟通,造成学生被动的接 受知识,牢而不固。
西方
• 老师只是引导者——
小的自身锻炼,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 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 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 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
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
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
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
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
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
中西方教育差异分析
目录
介绍
• 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后,一种重要的事业应运 而生——教育。教育,千百年来,俨然是 一个严肃的话题。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 构成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同 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教育的不同 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 到人们的关注。因为这不仅代表着一个国 家的先进文明的程度,还决定着国家的发展。
面面俱到,哪一科学得不好都
长的感兴趣的课程,只选修理、 有可能对人生前途造成致命的
化、生其中的一门,同样可以
影响。
达到高中毕业要求,也能进入
顶尖大学,同样有机会成为“精
英”。
家庭教育
•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 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 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 人的比拼。由于历史传统、 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 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 巨大的差异。
• 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 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
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 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
• 而我国家长和幼儿教师往 • 西方家长重视从日常行为
往脱离孩子心理发展的实
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
际,例如幼儿园时就提出
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
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 去尊重别人,看重的是日
伟大理想主义的教育,忽
西方教育大都是基于人文思想展开 的,从小开始培养人的实践和 分析能力,鼓励思想的自由, 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教师的 作用,主要是指引者,对于学 生的疑问,经常让学生自己去 寻找资料,自己做出判断,尽 可能的不去影响学生的自主思 考。它最大可能的保护了人类 创造力的根源——思想的自由和 自主。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开心, 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学习,这 在西方是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
力的人为出发点的。让孩子自己动手
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 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 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 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 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 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
修理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 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 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 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在这 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
成绩计算方式
中国
西方
• 分数决定评价——
• 综合评价——
在中国,一切唯高分是从。 在西方学生成绩的计算一般
一些综合分数低,而偏科
包含课堂纪律、出勤率、
成绩比较严重的学生,反
课余作业成绩、小组互动
而被埋没了。成绩主要以
讨论、论文写作和答辩占,
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来定, 综合评估学生的情况。并
主要是笔试,比较单一,
为例,中国教育使用题海战术,
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
教师让学生重复练习,直至“炉
允许学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
火纯青”的地步;所以说,中国
比如,一位学生对物理、化学
教育是“精英”教育,把那些不
或生物不感兴趣,感觉有很大
能把知识学得精深的人淘汰出
的困难,可以只选修比较基础
去。中国教育要求数理化各科
的课程,而选修较多的自己擅
不同点(学校教育差别的本质)
中国
西方
• 灌输式教育——
• 尝试教育——
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 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
让学生按已有成功经验去
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
操作(并非所谓的真学习) 解决难点中积累经验,最
按部就班,在经验的指导 下学习实践,同样,也是
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 属于自己研究的成果。
且,西方教学的目的是运
另笔试的成绩很容易被复 制。
用,而不是分数,所以分 数只是一个参考值。
影响
• 西方教育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 • 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
养;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
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
重视“广”和“博”,对学生的教育
掌握,重视“精”和“深”,以数学
是点到为止;西方的基础教育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中国
•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 • 西方家长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
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
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重视孩子从
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 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 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似 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 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
常生活的行为与习惯的培
视基础的行为习惯、良好
养。
的人际交往等与孩子发往“满足于克 隆”,教导孩子在前人面前 止步。对孩子的探索活动
大部分是持否定态度的。
他们往往把孩子自己进行 的“探索活动”视作“胡闹” 而加以制止。
• 西方家长“鼓励创新”,鼓励孩子去 超越前人,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 一样的独立研究和动手的能力, 能以宽容的心态去营造一个利于 培养孩子创造力的环境和氛围。 他们对孩子所做的种种探索行为 往往持积极、肯定的态度,鼓励 孩子在生活中提出不同的见解, 并对其中的疑问进行积极的探索。 即使家长认为孩子的某一行为并 不具有积极的效果,他们也不会 过多地干涉,而是让孩子在自己 进行的探索中逐渐认识到自己的 问题,并予以纠正。
做人的比拼。
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
公民。
• 中国家长对子女的关心基 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 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 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 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 意志的磨炼。其结果是在相 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 承受能力过低,以至经不起 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即使 是一件小事也能使他沮丧、 颓废、自暴自弃,动辄离家 出走,甚至轻生厌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