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级中学校本教材《国学精华》

初级中学校本教材《国学精华》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国学精华读本霍州市向阳学校校本教材编写组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国学精华读本编委:顾问:主编:副主编:编者:校对:封面设计:学校校本教材编写组二○一五年三月读国学,打造校园精品文化民族需要一种精神,学校也需要一种精神。

学校精神体现着一个学校的办学宗旨、特色和精神面貌,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我校开发了以国学精华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国学精华读本》,正是为了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并通过打造校园精品文化来凝练我校的一种精神——向阳精神。

一个民族的文化铸就一个民族的灵魂。

“以和为贵,以善为本,以孝为先”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明。

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不归功于我们的中华经典所孕育的民族精神,这精神是由我们祖国的博大精深的经史子集作为载体传承下来的孔孟之道、老庄之学、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国学”。

中华民族子孙的国学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这不仅仅是因为国学的人文内涵对于造就中华民族精神的深远影响,而且还在于它是提升一个民族的科学素养的前提;不仅是每一位国民的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更是建构未来“学习型”人才的社会基础。

因而,在义务教育阶段极大地提升每位学生的国学素养,是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历史性任务。

因此,作为中国人,要从小接受一定的经典教育,“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通过读经,诵经,规范言行,修身养性,明德开慧,培养人格,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道和谐”的民族精神。

特别是初中学生,是处于“智”和“慧”的可塑期,通过诵读经典,能够开启先天的慧性;通过诵读经典,能够弥补五德之不足。

诵读经典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诵读经典不仅会为我国创建和谐社会引来清新的源头活水,也将会对世界的和平发展大有裨益。

这本教材,是在遵循新课程理念的原则下编写的,特色鲜明,紧扣“团结、拼搏、求实、创新、高效”的校训,对向阳精神作了具体的诠释和演绎,把“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终极关怀,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志、情感品质,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为方便学生学习,我们对一些原文进行了白话讲析,对一些消极的内容做了删减。

然而国学浩瀚,此本不足冰山一角,只是从古代蒙学丛中撷取其一二,对国学中诸子百家、经典名著还未涉猎。

愿我们的校园从此书声朗朗,翰墨飘香;愿国学在向阳学校中发扬光大,成为校园主流文化;愿向阳精神如陈年老酿,浓香持久;愿向阳学校的学生从此文思泉涌,谈吐高雅。

“人生要读几本垫底的书”,这是陶行知所说过的一句话。

多读书,读好书,有书做伴,生活才更光彩有力。

本书能给你以收获,那是我们的希望!向阳学校校本教材《国学精华读本》目录弟子规 (4)三字经 (12)百忍歌 (40)《二十四孝图》 (42)千古名句500 (54)霍州简史 (65)风景名胜 (67)学校办学理念 (69)治校方略 (70)模式 (70)文化 (71)单元说明诸葛亮《诫子书》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实质讲的就是修身之道。

本单元所选的《弟子规》就是修身之法的最好教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

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学习《弟子规》首先要领会其要旨,用以指导我们的生活。

其次要科学地分析,合理地理解古今道德观、处事法的差异,运用扬弃的方法去学习。

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tì)次谨信解:学生有学生的规矩,这是古代圣人的教训;当学生的首先要孝敬父母,顺从兄长,其次要做事小心,说话诚实,讲究信用。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要对大家有爱心,应该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平时有精力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学习。

(一)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解:父母呼唤的时候,要立刻答应;父母要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要偷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解:父母教导的时候要恭敬地听;父母责备的时候,要心悦诚服地接受。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解:照料父母要冬暖夏凉。

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照料父母安眠。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解:每次出去和回来,都要禀告父母。

居住应有定所,选定了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可见异思迁。

事虽小勿擅(shàn)为苟擅为子道亏解:不要因为是小事就不禀告,而自作主张去做,那就不合为人子女的道理了。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解:东西虽小,也不要私自隐藏,如果父母知道你隐藏了别人的东西,一定会很伤心。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解: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一定要尽力做到。

凡是父母所不喜欢的东西,要尽力丢掉。

身有伤贻(yí)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解:如果我们的身体有所不适,会使父母为我们担忧。

如果品德上有所缺失,会使父母没面子。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解:父母爱我,我孝敬父母,这并不是一件难事。

如果父母不爱我,我又能孝敬父母,这才是真正的大孝。

亲有过谏(jiàn)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解:如果父母有了过失。

我们应劝他改过,在劝的时候一定要和言悦色,声调柔和。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tà)无怨解:如果父母不接受子女的规劝,要反复地再劝,甚至哭泣恳求,如果因此而遭父母的鞭打,也不要怨恨父母。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解:当父母大病的时候,父母所吃的药要先尝,要昼夜照料在生病的父母身边。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解:父母去世,要居丧三年。

在居丧期间常哀思养育之恩,居处力求简朴,不可饮酒作乐。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举行丧礼,要按照礼法;祭奠时,要表现得诚恳。

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对待在世时的父母一样尽孝道。

(二)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解:做兄长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尊敬兄长。

兄弟和睦,这也是对父母的一种孝道。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fèn)自泯(mǐn)解:把财物看得轻淡些,兄弟之间就不会相互怨恨,言语上处处忍让,便不会引起忿怒。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解:或吃、或坐、或走,都要让长者在先,幼者应跟在后面。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解:长者呼人时,即要代为呼叫;若所叫的人不在,自己要先代为听命。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解:称呼尊长,不可以直呼其名。

在尊长面前,要谦虚,不可以夸耀自己很有才干。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解:走路时,遇见尊长,要即刻迎上行礼问候;如果尊长一时还没有说什么,要退在一旁等候指示。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解:遇见尊长要下马下车,让尊长先过百步以外,自己才可以上马上车。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解:长者站着,幼者不可坐,待长者坐下后,招呼幼者坐下,幼者才可以坐下。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解:在长辈面前,不可高声讲话,讲话声音要低些。

但是,如果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解:要见尊长的时候,动作要敏捷。

告退的时候,动作要缓慢。

尊长问话,要站起来回答,不可左顾右盼。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解:对待他人的父亲,应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尊敬。

对待他人兄长要像自己的兄长一样恭敬。

(三)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解:清晨要尽早起床,晚上要迟些才睡;人生的岁月有限,所以每一个人都要珍惜此时此刻。

晨必盥(guàn)兼漱口便溺回辄(zhé)净手解:早晨一定要洗脸漱口。

大小便完后,要洗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解:帽子要戴端正,纽扣要结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整齐。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huì)解:脱下的衣帽,要放在固定的地方,不要乱丢,以免把它弄脏弄乱。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解:衣服贵于整洁,不在于华丽。

穿衣服要依照自己的身份,还要和自己的家境状况相称。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解:对食物,不要挑食,不要偏食,适可而止,不可吃得太饱。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解:年青人不可饮酒,一旦喝醉酒,会丑态百出。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解:走路的时候步态从容,站立要身子端正,作揖要把身子躬下去,行礼时要恭敬。

勿践阈(yù)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解:进出门时,不要踩到门坎。

站立要端正,不可倚墙而立。

不可蹲着做事。

坐要坐稳,不可摇来摇去。

缓揭廉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解:掀开门帘时要轻,不得出声。

转弯要宽,不要触到棱角。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解:拿空器具,也要像拿装满了东西的器具一样小心。

进一间空屋子,就像进入有人在内的屋子一样谨慎。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解:做事情不可太匆忙,匆忙最容易出差错。

也不要怕困难,即使是小事,也不能轻易忽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解:凡是打架闹事的场所,绝对要远离;遇到不正当的事情,不要去打听。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解:拜访朋友,入门前要先问某某人在不在,进入客厅时要高声呼“有人在吗?”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解:当有人问“是谁?”的时候,你应当报出自己的名字,不能说“是我”,使对方不明白。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解:要用别人的东西,必须事先向别人说。

假如你不在事前得到别人的允许,随便拿来,这就是偷窃了。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qiān)解:要用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别人来借东西,如果有不可以吝啬不借。

(四)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解:凡是开口允诺之前,要先考虑自己能不能做得到,如果没有把握做到就不必讲,不可欺骗蒙混,失信是绝对不可以的。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nìng)巧解:讲话不可太多,言多必失。

要讲得恰当,要实事求是事,不可花言巧语。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解:尖酸刻薄的话,下流的脏话,阿谀奉承之类小市民习气都要彻底革除。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解:所见未真切时,不得轻易说出,所知未确实时,也不能轻易传扬出去。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解:不适宜的事不能轻易允诺别人,假如你不经考虑允诺了别人,会使你进退两难。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解:在讲话的时候,咬字要清楚,态度自然,不可以讲得太快太紧张,也不可以讲得含糊不清。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已莫闲管解:说东家长、西家短的话,与自己无关的不要去管他。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jī)解:看见别人的善行,就要想到自己也应该努力做到。

虽然差距很远,但经过自己努力,也会慢慢地与别人一样。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解:看见别人的恶习,要即刻自我检讨,如果发现自己也有这个毛病,就要即刻改掉,如果没有,要时刻警惕,不能染上这种恶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