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工程原理-沉降(1)

环境工程原理-沉降(1)


FD 3d pu ———斯托克斯(Stokes)定律
• ② 过渡区(2 < Rep<103)
开始发生边界层分离,颗粒后部形成旋涡——尾流→尾流 区压强低→形体阻力增大
C 18.5
D
Re
0.6 p
第一节 沉降分离的基本概念
• ③ 湍流区(103 < Rep<2×105) 形体阻力占主导地位,表面阻力可以忽略。阻力∝u2 , 阻力系数与Rep无关。
• 该阻力由两部分组成:形状阻力和摩擦阻力。 • 流体阻力的方向与颗粒物在流体中运动的方向相反,其大小与
流体和颗粒物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u、流体的密度、黏度以 及颗粒物的大小、形状有关。
• 对于非球形颗粒物,这种关系非常复杂。
第一节 沉降分离的基本概念
(一)球形颗粒的几何特性参数及流体阻力
体积: 表面积:
3.形状不规则颗粒的表征
形状不规则颗粒可以用颗粒当量直径和球形度来表征。
CD 0.44
• ④湍流边界区( Rep>2×105) 阻力系数骤然下降,层流边界层→湍流边界层分离点后移, 尾流区收缩,形体阻力突然下降。
CD 0.1
第一节 沉降分离的基本概念
(二)不规则颗粒的几何特性参数及流体阻力
1.颗粒的当量直径
不规则形状颗粒的尺寸可以用与它的某种几何量相等的球 体颗粒的直径表示,该颗粒称为当量球形颗粒,其直径称 为颗粒的当量直径。
第一节 沉降分离的基本概念
层流区 过渡区 湍流区 湍流边界区
CD
24 Re p
CD 0.44
C 18.5
D
Re
0.6 p
CD 0.1
第一节 沉降分离的基本概念
• ①层流区(Rep<2) 表面曳力占主导地位,不发生边界层分离,曳力与速度成 正比,服从一次方定律。
CD
24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Re p
黏性流体对球体的低速绕流(也称爬流)时FD的理论式:
第六章 沉降
学习目的
1.沉降过程属于流体力学中的两相流动,通过本知识点学习, 能够运用颗粒与流体之间的相对运动规律达到非均相混合物 分离的目的; 2.掌握沉降过程(速率)计算方法; 3.掌握沉降设备过程有关计算,根据工艺要求和物系特性进 行沉降室设计和离心设备选型; 4.学习对复杂的工程问题进行简化处理的思路和方法。
第一节 沉降分离的基本概念
在环境领域沉降原理如何利用?
• 水与废水处理: 各种颗粒物(无机砂粒、有机絮体……)的沉降 比重较小絮体的上浮 油珠的上浮
• 气体净化: 粉尘、液珠……
混凝沉淀池
旋 风 除 尘 器
污泥离心脱水
第一节 沉降分离的基本概念
二、流体阻力与阻力系数
• 当某一颗粒在不可压缩的连续流体中做稳定运行时,颗粒会受 到来自流体的阻力。
溶液:精馏、萃取 均相混合物
混合气体:吸收、吸附
混合物
非均相
含雾气体 气态非均相
含尘气体
混合物
悬浮液
液态非均相 乳浊液
泡沫液
第II篇 分离过程原理
分离过程的分类?
• 机械分离:非均相混合体系(两相以上所组成的 混合物)
• 传质分离:均相混合体系 • 平衡分离过程(借助分离媒介,如溶剂或吸附 剂等,使均相混合体系变成两相系统) • 速率分离过程(在某种推动力下,利用各组分 扩散速率的差异实现组分分离)
第六章 沉降
了解内容
1.沉降分离的一般原理和类型; 2.离心沉降和其他沉降原理及其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理解内容
1.流体阻力来源与阻力系数的概念; 2.影响沉降分离的因素分析。
重点掌握内容
1.掌握固体颗粒在流体中相对运动的基本规律;
2.掌握降尘室、旋风分离器等典型设备的基本结构、 操作方法及基本设计方法。
Vp
6
d
3 p
Ap
d
2 p
比表面积:单位体积颗粒所具有的表面积
ap
A Vp
6 dp
第一节 沉降分离的基本概念
对于球形颗粒,流体阻力的计算方程:
FD
CD AP
u2
2
(6.1.10)
CD:阻力系数,是雷诺数的函数。 AP:颗粒的投影面积
CD f (ReP )
(6.1.11)
Re P
udP
…颗粒的雷诺数
第六章 沉降
难点内容
1.重力沉降速度的计算; 2.降尘室的工艺计算。
第一节 沉降分离的基本概念
本节的主要内容
一、沉降分离的一般原理和类型 二、流体阻力与阻力系数
第一节 沉降分离的基本概念
一、沉降分离的一般原理和类型
流体: 液体 气体
重力场
离心力场
相对运动
电场
惯性力场
固体颗粒物
液珠
沉降表面:器底、 器壁或其他表面
重力沉降 离心沉降 电沉降 惯性沉降 扩散沉降
第一节 沉降分离的基本概念 沉降过程类型与作用力
沉降过程 作用力
特征
重力沉降 离心沉降 电沉降 惯性沉降 扩散沉降
重力 离心力 电场力 惯性力 热运动
沉降速度小,适用于较大颗粒分离 适用于不同大小颗粒的分离 带电微细颗粒(<0.1m)的分离 适用于10-20m以上粉尘的分离 微细粒子(<0.01m)的分离
分离在环境污染防治中的作用
• 将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他污染物分离开来,从 而达到去除污染物或回收利用的目的。
• 如在给水处理中需要从水源水中分离去除各种浊 度物质、细菌等。
• 在废气净化中,也需要分离废气中的粉尘等。
例:城市污水处理工艺
例:给水处理工艺
例:大气烟尘净化
第II篇 分离过程原理
混合物的分类
2.颗粒的形状系数
球形度φ
deV deS
2
与非球形颗粒体积相同的球形颗粒表面积
非球形颗粒表面积
1
在体积相同的各种形状的颗粒中,球形颗粒的表面积最小。
球形颗粒: φ=1 非球形颗粒:φ<1
正方体: φ=0.805 直径与高相等的圆柱:φ=0.874
大多数粉碎得到的颗粒:φ=0.6~0.7
第一节 沉降分离的基本概念
第六章 沉降
第II篇 分离过程原理
问题的出现?
混合体系
• 自然界是混合体系。在生活和生 产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对混合体系 中的物质进行分离的问题。
• 在环境污染防治领域,研究对象 都是混合体系(非均相和均相)
第II篇 分离过程原理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
隔离
分离
转化
混合污染体系
第II篇 分离过程原理
(1)等体积当量直径:体积等于不规则形状颗粒 体积的当量球形颗粒的直径
deV
3
6Vp
第一节 沉降分离的基本概念
(2)等表面积当量直径:表面积等于不规则形状颗粒 体积的当量球形颗粒的直径
deS
A
(3)等比表面积当量直径:比表面积等于不规则形状 颗粒体积的当量球形颗粒的直径
dea
6 a
第一节 沉降分离的基本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