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故事》孝心故事(一):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
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一个人如果都不明白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不仅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就应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职责。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
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
尤其以勇敢闻名。
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但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样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能够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孝心故事(二):孝心的故事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13岁的女孩在一个富裕人家做保姆。
一天,主人家吃月饼。
主人也给女孩一个月饼,女孩没有同主人一道吃,她到另一个房间去了,没有人注意女孩吃或不吃,在只有女孩一个人的房间里,一个香甜的月饼,在女孩陌生的眼里显的很模糊了。
有一个熟悉的背影愈来愈清晰:她驼着背,淌着汗锄草、拾粪在烈日下,在雨中艰难地支撑起一个家。
她就是小女孩的母亲。
小女孩的鼻子酸了,泪水模糊了她的眼睛。
于是,她用那双颤抖的小手用旧报纸包了一层又一层,留意翼翼地藏起,小女孩要留着让她的母亲尝尝啊!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小女孩最后获得了回家的机会,稚嫩的小手郑重地捧出月饼,从未有过的喜悦袭遍全身:妈妈,您尝尝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所以,心中有孝,才能感悟充满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激,才能体验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孝心--不必须非得是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激之心。
从我出生以来,每时每刻都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中,同时,我也学会了关爱,做有孝心的孩子。
一天,我放学回家。
刚进门,就听见妈妈在呻吟,咦?妈妈怎样没去上班?我感觉不妙,奔进卧室,只见妈妈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
此刻,我眼睛充满泪花。
妈妈微笑着说:没事,先做作业吧。
妈,怎样会没事啊,吃药没有?待会吃。
我学着平时妈妈的样貌,用手摸妈妈的额头。
啊!好烫啊!我十分果断的说:不行,让我来吧!但是,我的脑海一片空白,该怎样办呢?突然,我想到我以前发烧的情景。
于是,我跑到洗手间,又用水把毛巾浸湿,拧干放在妈妈的额头上,并把温度计夹在妈妈的腋下。
放完一切,我坐在床边问妈妈病情。
我帮妈妈撑着身子坐起来。
妈妈笑着说:好多了,去学习吧。
但是我心里涌起一股力量和职责,务必坚守在妈妈身边。
在等待漫长的十分后,我一看体温计,妈呀!三十九度!我赶紧在药箱里翻出几瓶退烧药,认真地看说明书,上面写着:饭后服用。
于是,我决定先给妈妈做饭。
妈妈曾在我发烧时,给我做了面汤,并告诉我:发烧喝面汤比较好。
好!就决定做面汤,并在汤里下了一个荷包蛋,面汤的香味扑鼻而来。
这是,我的肚子开始抗议了,但我忍住饥饿把面汤端到妈妈面前,对妈妈说:妈,先喝碗面汤吧。
妈妈激动地点点头。
我轻轻地舀了一勺汤,用嘴轻轻地吹了几下,感觉不烫时,才喂给妈妈喝。
妈妈平时就是这样照顾我的。
妈妈服了药睡下后,我一向守在妈妈身边,给妈妈换毛巾。
渐渐的,妈妈的烧退了,我这才想起作业没写,便赶紧去写作业。
第二天早上我一齐来,就来到妈妈的屋里,问她怎样样了。
她说好了,她和爸爸不停地夸我: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会照顾妈妈了,是个有孝心的孩子。
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孝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亲情的温暖,奉献的伟大。
同时,我也了解孝的真正含义――就是发自内心的关爱。
孝心故事(三):孝心的故事有一种鱼叫黑鱼,当老黑鱼产子后双目暂时失明,小黑鱼出生后便侍奉在老黑鱼左右,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往老黑鱼嘴里钻,自我献身以饱母腹,表达孝心。
待到老黑鱼的眼睛复明,能捕捉食物了,剩下的小黑鱼才离开。
孝心故事(四):有这样一个儿子,他是个大款,母亲老了,牙齿全坏掉了,于是他开车带着母亲去镶牙,一进牙科诊所,医生开始推销他们的假牙,可母亲却要了最便宜的那种。
医生不甘就此罢休,他一边看着大款儿子,一边耐心地给他们比交好牙与差牙的本质不同。
可令医生十分失望的是,这个看是大款的儿子却无动于衷,只顾着自己打电话抽雪茄,根本就不理会他。
医生拗但是母亲,同意了他的要求。
这时,母亲颤颤悠悠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一层一层打开,拿出钱交了押金,一周之后镶牙。
两人走后,诊所里的人就开始大骂这个大款儿子,说他衣冠楚楚,吸的是上等的雪茄,可却不舍得话钱给母亲镶一副好牙。
正当他们义愤镇时,不想大款儿子又回来了,他说:医生,麻烦您给我母亲镶最好的烤瓷牙,费用我来出多少钱都无所谓。
但是您千万不要告诉她实情,我母亲是个十分节俭的人,我不想她不高兴。
这样的孝心,这样的孝顺,这样的爱是不要回报的。
孝心故事(五):清丰规矩唐大历九年,清丰县城东关有个老员外朱青斋,一日去坑李家村看望老姐姐。
吃饭时,发现外甥朱三不懂礼数,饭没熟就下手捏了个鸡腿啃起来,到吃饭时更是毫无规矩,不等老舅和母亲坐下,就大吃起来。
这下惹急了老舅,朝他的头打了一巴掌,喝斥其跪下。
外甥问老舅咋回事,员外反问:清丰的县名是咋来的呀?外甥说:是因有个叫张清丰的孝子。
又问:张清丰这个孝子咋孝敬爹娘的?外甥说:头一炉烧饼不卖,留给父母吃。
员外一拍桌子:你不把锅尖留给老母亲,算个啥东西!怪舅打你吗?外甥连连磕头:以后跟张清丰学着,把锅尖留给老娘,和清丰一样做个孝顺儿。
在清丰,直到此刻,吃饭时都要给老人先盛。
这就是清丰规矩。
孝心故事(六):孝心的故事我上床的时候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
我缩到被子里面,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我忘买电池了。
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起来。
我就给妈妈打了个长途电话:妈,我闹钟没电池了,明天还要去公司开会,要赶早,你六点的时候给我个电话叫我起床吧。
妈妈在那头的声音有点哑,可能已经睡了,她说:好,乖。
电话响的时候我在做一个美梦,外面的天黑黑的。
妈妈在那边说:小桔你快起床,这天要开会的。
我抬手看表,才五点四十。
我不耐烦地叫起来,我不是叫你六点吗?我还想多睡一会儿呢,被你搅了!妈妈在那头突然不说话了,我挂了电话。
起来梳洗好,出门。
天气真冷啊,漫天的雪,天地间茫茫一片。
公车站台上我不停地跺着脚。
周围黑漆漆的,我旁边却站着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我听着老先生对老太太说:你看你一晚都没有睡好,早几个小时就开始催我了,此刻等这么久。
是啊,第一趟班车还要五分钟才来呢。
最后车来了,我上车。
车的是一位很年轻的小伙子,他等我上车之后就轰轰地把车开走了。
我说:喂,司机,下面还有两位老人呢,天气这么冷,人家等了很久,你怎样不等他们上车就开车?那个小伙子很神气地说:没关系的,那是我爸爸妈妈!这天是我第一天开公交,他们来看我的!我突然就哭了。
我看到爸爸发来的短消息:女儿,妈妈说,是她不好,她一向没有睡好,很早就醒了,担心你会迟到。
忽然想起一句犹太人谚语: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
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
看过的,记得做一个孝顺的子女,这一辈子,欠的太多的,能让你欠的,而且不求回报的也只有父母,不要抱怨妈的唠叨,多多体谅他们。
孝心故事(七):孝心的故事小时候,夏夜纳凉,爷爷喜欢给我们讲这样一个关于孝道的故事:一对夫妻父母早逝,家中无长,憾缺承膝之欢,妻子便责令丈夫外出寻亲。
另外一对夫妇,家中有一耄耋(modi)老母,口流涎眼生疮,越看越令人生厌,于是妻子责令丈夫将老人送至野外,盼其自然死亡。
不孝之子反复斗争,无奈妻管严严重,只好照办。
老母被抛弃后,恰被寻亲者遇到,于是背至家中,精心侍奉。
有老人的日子没有闹饥荒,善良的夫妇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气少雨,旁人无收,他们的稻谷依然粒粒饱满。
如此循环,日子便越过越安、越过越好、越过越殷实。
爷爷说:真是善有善报啊!而送走老娘的夫妻,没有因节省了口粮而舒坦,反而越过越紧张,最后一场天火将房屋烧尽。
无奈,夫妻只好双双出门讨饭。
好心人家富足,决定放粥三天救济周边穷人。
第一天从队伍的东首发放,排在队尾的忤逆(wǔn)夫妻没有分到;第二天,忤逆夫妻赶了个大早抢至东首,但好心人家思考到前一天西首的人没得到就从西边放起,忤逆夫妇又没得到;第三天好心人家从两头放起,花了心眼排在中间的忤逆夫妻又没得到!三天没有分到粒米,好心人家甚感愧疚,就把他们请至家中,预备食物招待。
忤逆夫妻走进好心人家殷实的堂屋,发现自家耳不聪目不明却满脸红光的老母,顿时羞愧难当爷爷说:人老了,对晚辈总是有用的越老的人越是家里的福星。
这样的教化故事带有太多的离奇色彩,爷爷的思想里也掺杂了太多的因果报应,我读书比他多,自然不全信。
但我相信那句话:人老了,也是有用的。
不谈其他,只谈夫君家年近九旬的祖母。
在我们全家离开的日子,她老人家每一天从大伯家赶过来照看我们的院子。
鸡来赶鸡,狗来撵狗,碰到陌生人进来了,还能瞪上昏花的老眼骂上几句,实在无事就扫上两帚只是一把老骨头,却持续了我们老家院子的整洁与安宁,同时赐给我们后人一种对家的向往和亲近。
之后,奶奶越过越老,越过越糊涂,不认识邻居,不认识亲友,甚至不认识自己的儿子。
但我那不常回家的女儿走至她身边时,她却惊喜不已,伸出枯瘦的手摸摸女儿花一样的脸蛋,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慈祥:这不是我们家的孩子吗!这样昏聩的老者,有时如老僧入定,有时如大仙跳场,有时如巫师宣法,但她见到亲人的这一句话,我立即感受到了一种骨肉亲情,我这个孙辈媳妇立即拥有了家族的回归感。
看来,老人的一句话抵得上一本书的宣传教化啊!5岁的女儿说:太奶奶什么也不晓得了,没用了,要死了。
童言无忌,一家人都发笑,而我赶紧制止:太奶奶有用,太奶奶往那儿一坐,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就成立了,一颗漂泊不定的心就安定了,一段匆匆赶路的旅程就吉祥了。
逢年过节,家中有一高寿老者硬朗地坐着,就彰显出家庭的安然、宁静和吉瑞。
这样的气氛,对联贴不出,窗花剪不出,鞭炮的轰鸣创造不出。
所以,怎能说太奶奶没用呢?因为奶奶的存在,我的公公婆婆需要定期回家照顾,年近半百的他们搀扶着走过许多路,经过许多事,此刻又一齐回家照顾老人,共同的担子愈发凸显出他们相濡以沫的感情。
奶奶年轻时对我婆婆很苛刻。
而此刻婆婆不计前嫌,替她洗头洗澡剪指甲。
老人家清醒时说尽好话,为当年事羞愧不已。
婆婆听了自然舒坦,多年的心结因此打开,心结打开了便愈发活得简单愉悦。
而我们晚辈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对待他们也尽心尽力。
这样的良性循环,不能不说是一种善报,就像故事中的好心夫妇。
所以,那个关于孝道的故事,我会继承爷爷的习惯,继续讲,讲给我的弟妹听,讲给我的女儿听,此刻写下来,讲给亲爱的你听。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讲故事的爷爷早已作古,但爷爷的那句话依然是至理:善有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