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五讲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法律制度
第五讲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法律制度
2021/1/30
4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错。 5、对。 二、选择题 答:1、ABD; 2、ABD
2021/1/30
5
本讲内容
一、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概述 二、征收决定 三、补 偿
2021/1/30
6
案例:CBD开发商诉清华住户
2012年3月25日据《新京报》报道:去年7月,CBD开发商 和清华大学签订拆迁补偿协议,将该校光华路校区土地出让 给CBD核心区二期,协议约定补偿款总计24亿余元。
物权法第42条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 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 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注意:目前的房屋征收,不包括征收集体 所有土地上的房屋。
2021/1/30
11
征收的特征: ——公共利益; ——所有权转移; ——强制性(不经得所有权人的同意); ——有偿性; ——国有性。
2021/1/30
14
2001年国务院出台《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 例》第1条:为了加强对城市房屋拆迁的管 理,维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建设 项目顺利进行,制定本条例。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不符合《宪法》 和《物权法》关于“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才 能进行征收征用”的规定,而且处于下位法 的《拆迁条例》已经与《宪法》修改案和 《物权法》相抵触。
城市房屋拆迁是一种土地集约化经营行为。
特点:规划、国土、拆房(目的是土地使 用)、被拆迁人包括使用人(如央视大楼涉 及原清华美院职工用房的拆迁)、补偿安置 性。
2021/1/30
10
房屋征收是法律上取得房屋所有权的一种 方式,它是指国家为公共利益的目的而强 制、有偿地取得国有土地上的原属于其他 民事主体所有的房屋的法律行为。
资源保护、防灾减灾、文物保护、社会福利、市政公用等公 共事业的需要; (4)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需要; (5)由政府依照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的对危房集中、基 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旧城区改建的需要;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2021/1/30
16
冲突2
依据宪法和法律,补偿应在房屋拆迁之前完成,而 《拆迁条例》却将本应在征收阶段完成的补偿问题 延至拆迁阶段解决。
2021/1/30
12
2、房屋征收的目的——公共利益 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国有土地上单
位、个人的房屋,应当对被征收房屋所有 权人(以下称被征收人)给予公平补偿。
事例: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违宪 问题及公共利益之争。
2021/1/30
13
事例: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违宪问题
冲突1:公共利益
且是城镇国有土地,不包括集体所有的土地。
2021/1/30
2
二、选择题
1、以下说法哪些是不正确的?( )
A、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是一种无偿行为。
B、协议出让缺乏公开性和竞争性,人为因素影响较 大,因此不能作为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出让方式。
C、土地使用权期满,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 其他附着物所有权由国家无偿取得
冲突3
征收、补偿主体应是国家,但《拆迁条例》却将补 偿主体定位为拆迁人。
(如果是为了商业利益呢?不是征收,是民事协 商。)
冲突4
对单位、个人房屋进行拆迁,必须先依法对房屋进 行征收,而《条例》却授权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在没 有依法征收的前提下就可给予拆迁人拆迁许可。
2021/1/30
17
3、房屋征收的原则 原则一:决策民主、程序正当、结果公开。
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应当组 织有关部门依法对征收范围内未经登记的建筑进 行调查、认定和处理。
对认定为合法建筑和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 的,应当给予补偿;对认定为违法建筑和超过批 准期限的临时建筑的,不予补偿。
房屋征收范围确定后,不得在房屋征收范围内实 施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和改变房屋用途等不当 增加补偿费用的行为;违反规定实施的,不予补 偿!!
2021/1/30
15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关于“公共利益”的界定
第8条 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 利益的需要,有下列情形之一,确需征收房屋的,由市、县 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
(1)国防和外交的需要; (2)由政府组织实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3)由政府组织实施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和
D、土地使用者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 满二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 权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
2021/1/30
3
2、我国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特点包括:
(
)。
A、国有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
B、国家垄断城市土地所有权
C、城市土地所用权有期转让
D、城市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
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征收补偿费用应当 足额到位、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2021/1/30
22
4、征收决定的公告与争议的处理
征收决定公告: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 征收决定后,应及时公告。
公告应载明的事项:征收补偿方案和行政复 议、行政诉讼权利等。
争议的处理:被征收人对市、县级人民政府 作出的房屋征收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 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2021/1/30
20
2、征收补偿方案
(1)拟定征收补偿方案:房屋征收部门拟定征收 补偿方案,报市、县级人民政府。
(2)论证公布与征求意见:当地政府应当组织有 关部门对征收补偿方案进行论证并予以公布,征 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期限不得少于30日。
市、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征求意见情况和根据公 众意见修改的情况及时公布。
住户要求原告出示全部的拆迁补偿协议,并给予合理补偿, 否则不同意搬走(住户称,清华大学除获得24亿余元拆迁款 外,还得到一栋回迁办公楼,所以,如果仅按照24亿余元为 总数补偿,标准过低)。另外,在实际拆迁中,还存在未提 前公示等不符合程序的问题,拆迁涉嫌违规。
2021/1/30
7
本案涉及的问题: ——拆迁法律关系主体? ——客体(公租房还是宿舍)? ——住户与学校的关系(租赁、借助、房改房)? ——补偿标准?(清华:每平米补偿高于周边住户) ——回迁还是异地安置?(回迁办公楼原租户有不有
(3)听证会:因旧城区改建需要征收房屋,多数 被征收人认为征收补偿方案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 当地政府应当组织由被征收人和公众代表参加的 听证会,并根据听证会情况修改方案。
2021/1/30
21
3、风险评估与资金筹备
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前, 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房屋征收决定涉及被征收人数量较多的, 应当经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第五讲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 收与补偿法律制度
谭柏平
课堂练习题
一、判断题 1、1980年前,我国的国有土地无偿使用,无期
限使用,并且土地使用权不能交易。 2、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具有很强的计划性。 3、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不同于出让,相当于出
租。 4、娱乐用地的最高年限为50年。 5、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的土地仅限于国有土地,
1、《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 立法目的
规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活动 维护公共利益 保障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的合法权益
注:《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2011年1月21日公布实施,原《城市房屋 拆迁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2021/1/30
9
房屋拆迁与房屋征收
城市房屋拆迁,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 地上,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房屋及其附属物, 并由拆迁人对原房屋及其附属物的所有人或 使用人进行补偿和安置的行为。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10条第3款修订为: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 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补偿。”
物权法第42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 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 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 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 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 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目前,因10多户教职工未按约定时间腾退所居住的房屋, CBD开发商将清华大学和住户们分别作为被告和第三人起诉。
庭审时,清华大学表示,对CBD开发商的起诉无异议。住户 们则认为拆迁补偿不合理拒绝搬走。
住户们称,作为清华的教职工,现住房是清华大学多年前作 为“公租房”,分给他们租住多年,他们一直按月交租。校 方称,是暂时给教职工住的宿舍。
《房屋征收评估办法》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 部门制定,制定过程中,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21/1/30
28
3、评估机构的选定
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由被征收人协商选定; 协商不成的,通过多数决定、随机选定等 方式确定。
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应当独立、客观、公 正地开展房屋征收评估工作,任何单位和 个人不得干预。
原则二:先补偿、后搬迁。
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 被征收人给予补偿后,被征收人应当在补 偿协议约定或者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 内完成搬迁。
2021/1/30
18
原则三:禁止行政强拆(由司法强制搬迁)。 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不提
起行政诉讼,在补偿决定规定的期限内又不搬迁 的,由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依 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申请书应当附具补偿金额和专户存储账 号、产权调换房屋和周转用房的地点和面积等材 料。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胁或者违反规 定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 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迁。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搬 迁活动。 采取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进行的房屋征收与补 偿工作,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构成违反 治安管理行为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