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电子技术第七章

光电子技术第七章


★若物体表面为彩色,反射比越高则颜色越明亮,反射比越 低则颜色发暗,反射比中等则颜色发灰。
★若物体表面为黑白色,当物体表面的反射比在0~0.05之间 时,物体呈黑色;当反射比高于0.8时,物体就呈白色;而反 射比处于0.05~0.8时,物体呈灰色,且反射比越低,灰色越 暗,即反射比增加时,灰色就会由深到浅变化。
1853年格拉斯曼教授总结了下列相加混色定律: 1.补色律:自然界任一颜色都有其补色,它与它的补色按一 定比例混合,可以得到白色或灰色。 2.中间律:两个非补色相混合,便产生中间色。其色调决定 于两个颜色的相对数量,其彩度决定于二者在颜色顺序上的 远近。 3、代替律:相似色混合,混合色仍相似 。 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颜色A=颜色B,颜色C=颜色D,颜色(A+C)=颜色(B+D) 代替律表明,在混色中,某种颜色用外貌相同的另外颜色代
第七章 光电显示 7.1光电显示技术基础
7.1.1显示技术与显示器件 1897年德国的布劳恩(Braun)发明了阴极射线管(CRT) 雏形。全球第一只球形彩色显示器 CRT于1950年问世。CRT 显示图像的质量,如亮度、对比度、分辨率、视角和动态响 应是最佳的,但体积和重量大,而且只能做到40英寸以下。 1968年美国的Heilmeier发现液晶双折射的电光效应可以用 于制作显示装置,即现在的液晶显示器(LCD);1983年日 本制造出透射式型彩色LCD。20世纪90年代,液晶显示器首 先在笔记本电脑领域取得了绝对优势。目前。TFT-LCD已进 入TV领域,形成庞大的显示器件产业。
相加混色图
黄色、青色、品红都是由两种原色相混合而成,所以它 们又称相加二次色。另外: 红色+青色=白色 绿色+品红=白色 蓝色+黄色=白色 所以青色、黄色、品红分别又是红色、蓝色、绿色的补色。
以上各色即均是按照三基色光等量相加的结果;若改变 它们之间的混合比例,经相加可获得各种颜色的彩色。 由三基色混合而成的颜色只表示被匹配颜色的外貌,而不 能表示它的光谱成分。例如,由红、绿、蓝三基色混合而成 的白光与连续光谱的白光(如太阳光)在视觉上一样,但它 们的光谱组成成分却不一样,成为同色异谱。
k 1
6. 三基(原)色原理 (1)任一给定颜色可以用三种原色(红、绿、蓝)按一定比例 混合而成,或者说各种颜色的光都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 种原色。
(2)三原色理论认为,人眼视网膜上的锥状细胞包含着红、 绿、蓝三种反映色素,它们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发生反应, 视觉神经中枢综合这三种刺激的相对强度而产生一种颜色感 觉,三种刺激的相对强度不同时,就产生不同的颜色视觉。 所以,当眼睛受到单一波长的光刺激时产生一种颜色视觉, 而当受到—束包含不同波长的复合光刺激时也只产生一种颜 色视觉。 (3)三原色的选取原则: 其一,三原色中任意一种原色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而成; 其二,应该使三原色按不同比例混合时能产生尽量多的颜色。 为此,CIE规定的三原色为700nm的红色、546.1nm的绿色 和435.8nm的蓝色。
20世纪90年代,彩色等离子体显示器(PDP)出现,目前已 有40英寸以上的高清晰度电视(HDTV)。
21世纪,出现LED显示器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OLED)。 LED显示亮度高、色彩丰富,但分辨力差,适用室外大屏幕 显示;OLED可用于可视移动电话及小型显示器。 场发射(FED)可用于可视移动电话及小型显示器。 各种显示器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目前全世界显示器销售额 达到几千亿美元。
视网膜
视网膜是视觉的光学过程和电生理过程的接口,是人眼 感受光的部分。其边缘部位主要分布着杆状细胞,中央部位 主要分布着锥状细胞。当光落在视网膜上时,视细胞吸收了 光能,使视细胞中含有的视紫质分解、并刺激神经末梢,形 成生物脉冲(生物电流),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导到大脑后部 的视觉皮层,经大脑综合处理而形成视知觉。
2 对比度和灰度 对比度:指画面上最大亮度与最小亮度之比。一般显示 器对比度应达30:1。 灰度:指图像画面上亮度的等级差别。灰度越多,图像 层次越分明,图像越柔和。电视图像画面应有8级左右灰度, 人眼可分辨的最大灰度级别为100级左右。
3 分辨力 分辨力是人眼观察图像清晰程度的标志。用光栅高度 (帧高)范围内能分辨的等宽度黑白条纹(对比度100%)数 目或电视扫描行数来表示(如:通常电视垂直分辨力为500 线,线越多,分辨力越高);也可用光点直径来表示,约为 几微米到几毫米,电脑显示器分辨力常为0.28mm,CCD则可 小到数微米以下(点越小,分辨率越高)。
[C ] R[ R] G[G] B[ B]

[C ] R[ R] G[G] B[ B]
7. 混色方法 把三原色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获得彩色的方法称为混色法。 混色法有相加混色和相减混色之分。可根据需要相加或相减 调配颜色。 由右图可见:
红色+绿色=黄色 红色+蓝色=紫色(品红) 绿色+蓝色=青色 红色+绿色+蓝色=白色
替,最后效果不变。 4、亮度相加律:混合色的亮度等于各分色的亮度之和。
三、视觉 视觉是指光射入眼睛后产生的一种知觉,即视觉依赖于光。 视觉的功用:人们通过视觉可以察觉某些物体的存在,鉴 别并确定它在空间中的位置,阐明它与其它事物的关系,辨 认它的运动、颜色、明亮程度或形状等等。
人眼彩色视觉特性包括: (1)人眼有三种锥状色感细胞,分别对红、绿、蓝最敏感;
(2)人眼具有空间混色特性,指同一时刻当空间三种不同颜色 的点靠得足够近,使得人眼不能分辨出其各自颜色,而只能 感觉到其混合色的特性。
(3)人眼具有时间混色特性,指同一空间不同颜色的变换时间 小于人眼的视觉惰性时,人眼不能分辨出其各自颜色,而只能 感觉到他们的混合色。
(4)人眼具有生理混色特性,指两只眼睛同时分别观看两种不 同颜色的同一景象时,人眼不能分辨出其各自颜色,而只能 感觉到他们的混合色。 1. 眼睛 人眼的工作状态很像一 架简单的照相机,把倒立的 实像投射到视网膜上,它的 焦距由晶状体控制。透镜的 孔径即瞳孔的大小由虹膜控 制,在低照度下瞳孔变大, 而在高照度下瞳孔孔径缩小。
显示器件主要性能指标 1. 亮度B 亮度是描述发光面或反光面上光的明亮程度的光度量。 (1)光通量 v 单位时间通过某截面积的所有波长的光能,单位lm(流明)。 40W白炽灯光通量为350lm,36W荧光灯光通量为2500lm (2)发光强度 Iv 一个光源在单位立体角内所发出的光通量称为该光源的光 强,单位是坎德拉,符号:cd,1cd=1 lm/sr。
d 2 v dIv B ,单位 cd / m 2 ds cosd ds cos
亮度的单位是尼特 (nt),1nt=1 cd/m2。即1m2发光面沿其法线 方间发出1cd光强时,该发光面在其法要在70cd/m2 以上,室外要 在300cd/m2以上。人眼可见的亮度范围为0.03-50000cd/m2。
(1)物体的光源色
(2)物体的固有色
(3)物体的环境色
4. 颜色的基本特征:色调、彩度和明度。
(1)色调 可见光谱不同波长的光在视觉上的表现称为色调。 色调是区分不同颜色的特征。 因为可见光的波长有无数种,即光谱色有无数种,但实 际上,相近波长的单色光用肉眼是很难区分它们的颜色。为 了能用文字描述不同的颜色,通常把各种光谱色归纳成有限 种色调,以表示色刺激的主观属性,以红、橙、黄、绿、青、 蓝、紫等区分。
v ( ) kmV ( )e ( )
对含有多种波长的辐射通量,它对应的光通量为:
v k m V ( ) e ( )d
注:辐射通量---单位时间通过某截面的所有波长的总辐射 能量,单位W。 (3)光亮度 亮度是描述发光面或反光面上光的明亮程度的光度量。 并且,亮度考虑了光的辐射方向,所以它是表征发光面在不 同方向上的光学特性的物理量。
4 发光(显示)颜色 发光(显示)颜色可用发射光谱或显示光谱的峰值及带宽来 衡量,或用色度坐标来表示。包括颜色的种类、层次与范围。
7.1.2 发光、色彩与视觉 一、 发光 定义:指固体受到某种形式的能量激励后所产生的光发射现 象,也即以某种方式(紫外线、高能电子、X射线、//射线 等高能辐射)来激发某些物质,使其部分能量以可见或近可见 光谱形式重新发射出来的现象。 根据激励方式分类: (1) 光致发光:激励来自对光子(通常是紫外光)的吸收。 荧光灯是这类发光的代表,灯内的水银蒸汽在外电场作用下 放电而辐射出紫外光,紫外光激发管壁上的荧光粉而发光。 (2) 阴极射线发光:发光体在加速电子的轰击下激发发光。 典型的器件有显像管(CRT),其中的电子枪在加速场作用下 产生高速电子束。
Iv d v d
空气中波长555nm的单色辐射体在给定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 (1/683)WSr-1 时 , 则 在 该 方 向 上 的 发 光 强 度 为 1cd 。 对 于 555nm,1W=683lm。
555nm是明视觉曲线中人眼最敏感的波长,即 V (555nm) 1 , 其它波长处, ( ) 1, 683 ( )lm 。 V 1W V 定义 km 683lm / W为明视觉最大光谱光视效能,可建立同一波 长下,辐射通量与光通量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颜 色 颜色是唤起人的第一视觉作用的重要媒质,因为人眼只有 通过光作用在物体上造成的色彩才能获得深刻印象。 1. 颜色的形成 颜色起源于光,波长不同的单色光,具有不同的颜色。 颜色是不同波长的可见光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后所产生的心 理感受。颜色是一种和物理、生理及心理学都有关的复杂现 象,由此有色盲、色弱等。
2. 颜色的分类 (1)非彩色 是指黑色、白色和介于两者之间的深浅不同的灰色。 非彩色可以排成一个系列,称作黑白系列或无色系列,从黑 色开始,依次逐渐地到深灰色、中灰色、浅灰色、直到白色。
(2)彩色 是指黑白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 根据波长不同,彩色可以依次排成一个系列,称为彩色系 列。波长由长到短依次为:红、橙、黄、绿、青、篮、紫。 3. 物体的颜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