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中学高一语文练习(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说明】选择题在答题卡相应题号下作答,非选择题在答题纸相应区域作答。
一、语言文字运用(26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⑴他们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四万多元资金,就添置了各种▲的设备,建起了一座小化工厂。
⑵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有时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分得清的。
⑶公安人员经50多天的▲,终于掌握了嫌疑犯张某的作案证据。
A.必须界线侦查B.必需界限侦查C.必须界限侦察D.必需界线侦察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B.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C.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可以使人世间所有的烦恼都焕然冰释....。
D.一批逼真的文物仿制品出口到海外,被一些中国藏家以天价购买后又回流到中国,这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B.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胃肠病的药粥系列产品。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坐火车到威尔士北部最高的斯诺登尼亚山峰去观赏高原风光,是威尔士最主要的一个景点。
4.下列标语表述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草坪标语)B.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图书馆标语)C.扬起希望的风帆,走上新生的坦途。
(医院标语)D.司机一杯酒,亲人几多愁。
(公路标语)5.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6.选出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3分)钓鱼岛群岛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及若干岛礁组成。
▲。
▲。
▲。
▲。
▲。
▲。
如果连缀起来,即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据链,呈现在我们眼前:明代钓鱼岛已是中国的领土,钓鱼岛的由来构筑了东海海上疆域形成的历史轨迹。
①在明代文献中,钓鱼岛又称“钓鱼台”,而更多的是称“钓鱼屿”。
②关于钓鱼岛,明人笔下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录。
③其中,钓鱼岛最大。
④明朝人笔端下的钓鱼岛,可以作为明代中国人的群体认识,直接反映的是当时人的认知。
⑤经过对明代历史文献比较系统的梳理,所见明人笔下的钓鱼岛记载大致有数十种之多,著者都是明朝人。
⑥“屿”即小岛,“岛屿”同义。
A.②①⑥③⑤④ B.③①⑥②⑤④ C.③②①⑥④⑤ D.②①③⑥④⑤7.对下列材料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对写作有形象的比喻:“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处建厅,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A.写文章应先安排结构,选定材料。
B.写文章必须注意衔接,前后勾连。
C.写文章需要打好基础,注重积累。
D.写文章应当围绕中心,收放自如。
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
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得体,不超过30字。
(5分)一位诗人在某学校给学生作有关诗歌创作的学术报告,准备朗诵一首诗时,发现诗作放在了学生的课桌上,于是走下讲台去拿。
他在上阶梯教室的台阶时,不小心摔倒了,学生们顿时愣住了,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诗人站起来稳住身体,指着台阶对学生们说:“▲。
”这一机智而又富于哲理的话语,不仅为诗人解除了尴尬,而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上杜中丞论举官书欧阳修①修前见举南京留守推官石介为主簿,近者闻介以上书论赦被罢,而台中因举他吏代介者。
介,一贱士也,用否未足害政,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②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力.学,喜辩是非,真好义之士也。
始执事举介,议者咸曰知人之明,今闻其罢,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曰当罢,修独以为不然。
主簿于台中,非言事之官,然大抵居台中者,必以正直、刚明、不畏避为称职。
今介未履台门之阈.,而已因言事见罢,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直可任御史也。
是执事有知人之明,而介不负执事之知矣。
③修尝闻长老说,赵中令相太祖皇帝也,□某事择官,中令列二臣姓名□进,太祖不肯用。
他日又问,复以进,又不用。
他日以问,复以进,太祖大怒,裂□奏,掷殿阶上,中令色不动,插笏带间,徐拾碎纸袖归中书。
他日又问,则补缀□复以进,太祖大悟,终用二臣者。
彼之敢尔者,盖先审知其人之可用,然后果而不可易.也。
今执事之举介也,若知而举,则不可遽止。
④且中丞为天子司直之臣,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
上虽恶之,其人贤,则当举而申之。
非谓随上好恶而高下者也。
故曰主簿虽卑,介虽贱士,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
⑤况今斥介而他举,必亦择贤而举也。
夫贤者固好辩,若举而入台,又有言,则又斥而他举乎?如此,则必得愚暗懦默者而后止也。
伏惟执事如欲举愚者,则岂敢复云;若将举贤也,愿无易介而他取也。
故敢布狂言,窃献门下,伏惟幸察焉。
(选自《欧阳修文集》,有删改)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介为人刚果有气节,力.学力:致力B.今介足未履台门之阈.阈:门槛C.度.介之才,不止为主簿度:衡量D.然后果而不可易.也易:轻视10.在第三段的方框内填入虚词,恰当..的一组是(3分)A.为乃而之B.为以其之C.以乃其为D.以为之乃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⑴皆谓赦乃天子已行之令,非疏贱当有说,曰当罢,修独以为不然。
(4分)▲⑵上虽好之,其人不肖,则当弹而去之。
(4分)▲12.请简要概括作者认为“其可惜者中丞之举动也”的原因。
(6分)▲三、古诗词鉴赏(12分)13.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12分)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⑴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6分)▲⑵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⑵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⑶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
▲。
(曹操《观沧海》)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⑸大漠孤烟直,▲。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使至塞上》)⑹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⑻▲,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五、现代文阅读 (24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
期待师陀在这条街上,我忽然想起徐立刚的父亲徐大爷同徐立刚的母亲徐大娘了。
徐立刚是我少时的游伴,据说早已在外面一个无人知道的地方被枪杀了。
我站在他们家门前想敲门。
好几回我伸出手又缩回来,忍不住去看街上。
云霞的反光更淡下去;猪仍旧在寻觅食物;孩子早已跑过;卖煤油的木鱼声越来越急,越响越远。
街上没有人了。
“砰,砰”终于我敲门,随后,一阵更深的静寂。
门闩响着,门呻吟着开了。
步履艰难的两位老人出现在门前。
“哦,马叔敖,真的是你吗?”两个老人同时喊,“进来,进来,别站在外面。
你怎么不先捎个信来?”我没有办法说明他们多快活。
他们说着同时奔出来,鸡被惊吓得满院子跑,他们也顾不得管了。
我们全坐下来。
“听说你也一直没在家,这些年你都在什么地方?你看见过立刚没有?接到过他的信没有?”她的老眼游疑不定地转动着,随即加上一句。
说着她站起来,一件别的事情分明又引动她了。
“你又……”徐大爷可怜地瞧着他的老伴,从他的神色上,又很容易看出他在向她乞求。
徐大娘干脆回答他:“你别管。
又不是你一个人认得字。
”“可你这是干什么呀?你这是?”在绝望中,老头子的声音差不多变成了呜咽。
现在我仔细地观察徐大爷,徐大爷也老得多了,比起徐大娘,我要说他更老了。
他的眼睛也就更加下陷,在昏暗中看去像两个洞;头发更少更白,皱纹同样在他脸上生了根,可是比他的老伴徐大娘更瘦,更干枯,更惨淡;衣服是破旧的,要不是徐大娘催逼,穿上后决不会想到换的;纽扣——自然是早晨忘记了,上面的两颗他没有扣上。
精神上的负担给人的影响有多大呀,徐大爷在我对面几乎始终没有做声,眼睛茫然向空中瞅着,慢吞吞地吸着烟。
烟早就灭了,可是他并没有注意。
徐大娘可不理他,一直朝里边去了。
一会儿,徐大娘回到网凳上,手里拿个布包,一个一层一层用布严密包起来的包裹。
“这是立刚的信。
”她说,一面把布包打开。
徐大娘小心翼翼地将布包打开,剥开一层又是一层。
最后有几封被弄污、被摸破的旧信从里头露出来了,人们很容易看出好几年来她都谨慎地保存着,郑重地锁在柜子里,每遇见识字的她就拿出来,它们曾经被无数的手摸过,无数次被打开过。
“你看这一封,”她从其中拣出一封顶龌龊的。
“他怎么说?”我忍着苦痛把信接过来。
这一封是从一个煤矿上寄来的,虽然我很不情愿,也只得存着为了满足一个孩子的心情从信封里抽出信纸,慢慢地读着,生怕漏了一个字……这些信的内容徐大娘大概早已记熟了,只要看信封上的记号她就准知道里面说什么了,但是她的老眼仍旧毫不转瞬地盯着我,留心听每一个字,好像要把它们捉住。
很可能,这些字在她听去一遍比一遍新鲜。
于是第二封,从湖北一所监狱里寄来的。
“好几年前,”她叹息说,“他蓦地写了这封信,叫家里给他兑钱。
”第三封,最后的没有发信地址的一封——我念着,手不住地抖着,这简直就是一封……,唉……“他为什么说不回来了呢?”徐大娘怀疑地问我,“一千个好不如一个好,外面再好总没有家里好。
”大家都不做声。
她的目光转到别处,望着空中,泪源源滚到老皱的脸上来。
她哽咽着,颤巍巍地举起手去擦眼泪。
难言的悲恸,强迫我走开。
我的眼睛转向旁边,看见桌子在我进来之前已经抹光,桌面上整齐地摆着四双筷子,先前我没有注意。
这当然不是给我摆的。
“你们有客吗,徐大爷?”我低声问,打算作为告辞的理由。
徐大爷始终沉浸在他自己的哀愁中,不可知的思想中,或幻梦中。
“没有,没有客。
”老人抬起头来懵懂地瞅着我,后来终于明白我的意思,翘翘下巴指着筷子,用几乎听不见的干哑声音说:“那一双是我外甥女的,她来住几天。
这一双是……是她给他放的。
”请想想两个老人的惊慌吧,当我终于硬着头皮站起来向他们告辞的时候。
天不知几时黑下来了。
我穿过天井,热泪突然滚到脸上,两个老人从后面追上来,直把我送出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