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经验分享-高三攻略

高考经验分享-高三攻略

高三攻略(外一篇)
最近有不少人问我学习方法,然而我并没有给任何人以确切的回复。

为什么?因为我认为我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搞不好还会造成误导。

我是那种基础学得比较扎实的人,所以到了高三,我除了借鉴老师的教学思路,更多地是自己一个人在规划自己的高三,我有着一套非常详细、非常全面的复习计划。

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完全抛开学校进度是一种比较危险等同于自杀的做法,所以我不会向大家推荐这种做法。

但是高三一年中,我确实在学习方面有着自己的一些想法,也可以向大家分享。

【笔记本.错题本.草稿本】
这些天里,我收到的最多的问题是:你是怎样做笔记本的?你觉得有没有必要做错题本?
然而却没有一个人问我:你是怎么看待草稿本的?
其实,在我看来,最重要的,反而是草稿本。

具体怎么用,我们后面再谈。

首先来看看大家比较关注的笔记本和错题本的问题。

笔记本这种东西要不要做呢?主要取决于你们老师的讲课风格。

比如说我们的英语老师会给我们补充很多单词短语,还有很系统的语法知识。

我注意到了这点,特地买了一本活页本,记了很多很实用的知识。

这时候我们面临了一个问题,老师讲的有时候太快了,根本记不下来嘛,怎么办?如果老师有留课件的习惯,那么好了,一下课赶紧跑上讲台抄笔记吧,课堂上大致记一下要点,把握一下脉络就好。

如果这位老师喜欢斋讲呢?这就要靠你的手速了,这个时候我一般不记在笔记本上,我记在哪呢?没错就是草稿纸上,这样就少了笔记工整强迫症,甚至有利于你的思维发散性,你可以根据老师讲的自己理清一个脉络,然后在草稿本上画出来。

一些比较琐碎的知识点,你就随手写在草稿纸某个角落。

在课堂上你有什么灵光一现,都可以快速记下来。

我记笔记手速是相当快的,有时候老师讲的一些非常不起眼的知识我都能捕捉到,经常是在某些考试中,考到了这个知识,很多同学都在哀嚎的时候,我却能轻松的说:这个知识在某月某日的课堂上,提到了。

课后的时候,如果我觉得必要的话,我就会把这些东西整理到笔记本上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整理一下逻辑了,甚至你可以过一段时间再来归纳,然后把几节课类似的知识点串到一起归纳,那种成就感……
我们的物理老师用了一个星期就讲完了物理原子部分,给大家看一下我当时做的归纳。

而有的老师的课程,简直就是照本宣科,你满怀期待的准备了一个厚厚的笔记本,结果他根本就不给你面子,完全就是按书上来的嘛。

你都气的要把笔记本砸过去了。

这个时候,不妨迁就一下,俺们也是有涵养的人,那就不做归纳了呗。

我想你们的老师不至于垃圾到只是读一遍教材(高三的话很多老师都直接一本教辅讲下来),肯定会有不少补充的地方,这个时候,你只需要把它记在教辅相应知识的旁边就好(可以考虑用不同颜色的笔啊,不同符号啊),没有必要再另外归纳了。

除非老师开始讲专题的补充知识,你才考虑做一下另开本子的归纳。

语文和英语的归纳那是肯定要的,这点我就不扯了。

接下来我们看看错题本。

我曾经心血来潮地做过这个东西,我当时是怎么个心血来潮法呢?我把题目完完整整地抄了下来,不管是粗心错的题,还是知识漏洞错的题。

然后我再认认真真地写出错误原因,并且把标准答案抄了下来。

但我很快就发现问题了。

我的抄错题最终落脚点不是在错题上,而是在抄上,错题归纳随着高三的枯燥与乏味的生活慢慢地失去了当时的热血澎湃,最终沦为了一种机械的重复。

我像个复印机一样,仅仅是把它从一处搬到了另一处。

而且,到了复习阶段,我总是很难想起那个积了灰的错题本。

不要说,这只是我的毅力问题,我们都只是普通人。

我很快就醒悟了这样行不通,起码对我行不通。

然后我换了个方式。

我把错题原因归结为:脑洞(思维定势)问题、知识漏洞问题、纯粹的粗心问题。

对于知识漏洞问题,我不会再愚蠢到抄一遍了。

如果是化学生物英语语文,我会将那个知识点记到笔记本的某个专栏。

如果是物理数学,我要让自己完全搞懂,然后我再不看解析自己重做一遍,做到草稿纸上,你弄懂了,草稿纸就可以丢掉了。

铁心分手,不要留恋,你可以把它狠狠地捏成一团。

告诉自己你已经将其烂熟于心。

放心吧,你做到笔记本上你也不会再看几眼的。

说实话,物理数学这种东西,你一旦懂了,就很难忘记的。

对于脑洞(思维定势)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什么是你的脑洞?
脑洞是那个我们很容易归结为粗心的东西。

比如说,十字相乘配凑y=x^2-5x+6这个式子,你配成了y=(x-6)(x+1),其实应该是y=(x-2)(x-3)。

考完试你一拍脑门,哎呀,粗心。

不过这个真的是粗心吗?我赌你还会在下几次考试吃同样的亏,等你错了好几次,然后仔细思索的时候,才会发现,像这种非偶然性的,已经深入骨髓中的错误,这就是脑洞,根本不是你理解中的粗心了。

你的思维已经养成了一种错误的习惯,看到了这些东西就会有条件反射了。

就像你总会把韦达定理的两个式子写反,不厌其烦;你总是喜欢把某个条件理解为另一个意思,不思悔改;你总是漏掉平衡常数的单位和产率的那个×100%,执迷不悟……
然后你总在考试后,掩面叹息:哎,粗心如我,愚蠢如我,我不活了,我要跳楼,放开我,这种错误也会犯,就让我随风而去吧。

这时候,你要告诉自己:
朋友啊,那不是粗心,那是你深深的深深的脑洞。

建议你专门用一页纸来整理你这些奇奇怪怪的思维定势,我相信如此习惯,会让你到了高考前的愚蠢错误越来越少,直到为0。

你想你寒窗苦读,挑灯夜战,累成狗的学习,却输在了你的脑洞上,你会甘心吗?
那么真正的粗心是什么呢?就是那些非常偶然的错误,并非你的思维定势,你下次一般都不会再错的,这次的错误,都是当时考试脑子进了水。

这个时候你只需要狠狠地扇自己几个巴掌,痛定思痛,那就够了。

最后,我们谈谈重头戏:草稿纸。

我是那种用洁白光滑的A4纸做草稿纸的人,每当看到我在A4纸上算数的时候,总会有人凑上来说:“天惹,土豪啊,友乎?”
其实吧,我高三就买了一沓非常厚的A4纸,只花了12元,相比起肯德基豪华午餐或五三欢乐刷题套装,这个真的是白菜价了,而
且我用了整整一个高三才写完这些草稿纸。

让我来揣测一下目前大多数人做草稿的现状:收集一堆废纸,比如通知的背面,考试发的草稿纸等等,每次想要算数了,就从柜子里狂翻,哎呀,终于找到一张还算干净的,然后狂算,有些找不到的,干脆就拿本书找空隙写草稿了。

每当我看到某些同学辛辛苦苦地在油墨的空隙中写算式时,我都会感动于他们的节俭。

当然我还会看到一些同学一张空白的纸上,只是草草地写了几个式子,就丢了,我又会深深地痛惜他们的糟蹋。

好了,现在我告诉你们为什么要重视草稿纸。

这个问题我高二的物理老师和我有着惊人相似的观点:作为一个理科生,一个整洁的草稿,反映了你清晰的思维。

这个清晰的思维,我只能说,相当重要。

它几乎是一个理科生的灵魂。

如果你的草稿写的乱七八糟,随便一张纸条就可行,那么你的思维可能就比较乱,有时候你虽然能够解出不少题目,也搞得懂很多知识,但是你考试就是输给别人,你缺了什么?思维习惯不好,你就容易犯错,要么脑洞,要么粗心。

在算完了数学物理后,草稿纸总会有很多空隙,这个时候我就开始无意识地往里面填英语单词、语文字音,反正背着无聊,就抄一遍,有时候,我还会在缝隙里抄一下生物化学知识点什么的,加深一下印象。

到了最后,基本上物尽其用了。

我在前面提到了,课堂笔记也可以做到草稿纸上。

我的草稿纸是
用一个夹子夹起来的,我需要的那页往往放在上面,草稿纸一直摆在桌面,有了任何想法和灵感,我都会赶紧记下来,包括课堂那些小小的知识点。

课后的时候,我会仔细的看我的草稿纸,理解的就忽略了,觉得比较重要的,就用荧光笔在草稿纸上圈出来,以后算数算到无聊时,或者讲课讲得很无聊发呆时,就时不时看一下,很快的,我就牢牢地记住了。

我的草稿纸定期清一次,只有那些我认为值得永久收藏的知识,我才会抄到笔记本上。

不过告诉你们,最重要的还是记在脑子里,不要让笔记本取代了你大脑的作用,不要总觉得抄在笔记上,你就掌握了。

我记得高考前一个月,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我辛辛苦苦写了一整本的生物归纳,不见了。

我当时像疯了一般到处寻找,你们可以想象我在上面花费的心血。

直到后来我意识到,我再也不可能找到那本笔记了,我开始冷静,我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缺了这本笔记本,高考就会输吗?我有那么依赖这本笔记吗?
不是的。

那些记下的东西,我早已看了无数遍,早已烂熟。

我闭着眼都能背出来,我还需要那些可笑的纸质的媒介吗?
包括高考后完成的生物攻略,我都是凭借着自己平时的积累,自
己构架出整个生物的框图。

所以我想要告诉你们的是,如果有一天你们的笔记不见了,你能做到自信满满,告诉自己不再需要那本东西了吗?这才是你们追求的境界。

草稿纸也是这个道理,你记住了,就该扔掉了。

你不需要那么多思维的垃圾产物,你只需要一条非常清晰的线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