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C=90º,沿着B 点的一条直线BE 折叠这个三角形,使C 点与AB 边上的一点D 重合。
当∠A 满足什么条件时,点D 恰好是AB 的中点?写出一个你认为适当的条件,并利用此条件证明D 为AB 中点。
2、将长方形ABCD 的纸片,沿EF 折成如图所示,延长C`E 交AD 于H ,连结GH 。
求证:GEHF 是菱形
4、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ADC=45º,把❒ADC 沿AD 对折,点C 落在点C'的位置,求BC'与BC 之间的数量关系。
5、在梯形纸片
ABCD 中,AD BC ∥,AD CD >,将纸片沿过点D 的直线折叠,使点C 落在AD 上的点C '处,折痕DE 交BC 于点E ,连结C E '. (1)求证:四边形CDC E '是菱形;
(2)若BC CD AD =+,试判断四边形ABED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A
B
C
E D
A
B
C
D
C'
B
A D F E
D'
C'
G H
6、如图,将一张对边平行的纸条先沿 折叠,点A 、B 分别落在 、 处,线段 与 交于点 ,再将纸条的另一部分 沿 折叠,点C 、D 分别落在 、 处,且使 经过点 . (1)求证: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2)当翻折角 度时,四边形是菱形.(将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EMF=90o
C'
B’
D‘
B M C
E
A F D
7、现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 (如图),其中AB=4㎝,BC=6㎝,点E 是BC 的中点。
实施操作将直线AE 对折,使点B 落在梯形AECD 内,记为点B / (1)请用尺规,在图中作出 (保留作图痕迹); (2)试求B / 、C 两点之间的距离。
在画出图形的基础上,根据轴对称变化的性质,可得3,4''====E B BE AB AB 。
根据等面积法,
通过求四边形
A AB
B '的面积,可求得=
'BB 5
12。
根据在三角形中,一边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则此三
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可得'
CBB ∆是直角三角形。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
5
122'
6-=C
B =
215
6
8、(如图1)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可得到一条折痕,继续对折,对折时每次折痕与上次折痕保持平行,连续对折六次能得到几条折痕,n 次有几条折痕?
图1
分析:在这个折叠问题中对折方式不变,变化的是随着对折次数的增加折痕有规律的增加,情况如下表
对折次数 折痕 规律
n ... 2n -1
6 63 26-1 5 31 25-1 4 15 24-1 3
7 23-1 2 3 22-1 1 1 21-1
所以对折6次能得到63条折痕,对折n 次可得到( 2n -1 )条折痕。
9、将矩形纸片ABCD (如图7-1)对折,折痕为MN ,将AB 一边折起,使点A 落在MN 上点A ′处(如图7-2),求∠ABE 的度数?
A’
E
D M C
A N B
A N
B D M C
( 图7-1) ( 图7-2)
分析:矩形ABCD 沿MN 对折,点A 落在MN 上点A ′处, 则 AB =A ′B
因为 点N 为的AB 的中点,即NB =1∕2AB NB =1∕2A ′B
在Rt △A ′NB 中,∠NA ′B =30o ∠NBA ′=60o 在折叠过程中 △EAB ≌△E A ′B 所以 ∠ABE=30o
10、将矩形纸片ABCD 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AE 、EF 为折痕,∠BAE =30°,AB =3,折叠后,点C 落在AD 边上的C 1处,并且点B 落在EC 1边上的B 1处.则BC 的长为( ).
A 、3
B 、2
C 、3
D 、32 根据互余,图中三角形全部相似(包括全等)
11、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使点B 落到点B ′的位置,AB ′与CD 交于点E. (1)试找出一个与△AED 全等的三角形,并加以证明.
(2)若AB=8,DE=3,P 为线段AC 上的任意一点,PG ⊥AE 于G ,PH ⊥EC 于H ,试求PG+PH 的值,并说明理由.
12、将两张宽度相等的矩形纸片叠放在一起得到如图所示的四边形ABCD.
(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2)如果两张矩形纸片的长都是8,宽都是2.那么菱形ABCD的周长是否存在最大值或最小值?如果存在,请求出来;如果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如图①,将一组对边平行的纸条沿EF折叠,点A,B分别落在A′,B′处,线段FB′与AD交于点M.(1)试判断△MEF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②,将纸条的另一部分CFMD沿MN折叠,点C,D分别落在C′,D′处,且使MD′经过点F,试判断四边形MNFE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3)当∠BFE= 度时,四边形MNFE是菱形.
(1)由AD∥BC,得∠MEF=∠EFB.由折叠的性质知∠MFE=∠EFB,所以∠MEF=∠MFE?ME=MF,即△MEF为等腰三角形.
(2)由(1)知ME=MF,同理NF=MF,∴ME=NF.即ME与NF平行且相等,故四边形MNFE为平行四边形.
(3)若平行四边形MNFE是菱形,则等腰三角形△MEF应为等边三角形,故∠MEF=∠BFE=60度.(1)△MEF为等腰三角形.
证明:∵AD∥BC,∴∠MEF=∠EFB.
∵∠MFE=∠EFB,∴∠MEF=∠MFE.
∴ME=MF,即△MEF为等腰三角形.
(2)四边形MNFE为平行四边形.
证法一:∵ME=MF,同理NF=MF,∴ME=NF.
又∵ME∥NF,∴四边形MNFE为平行四边形.
证法二:∵AD∥BC,∴∠EMF=∠MFN.
又∵∠MEF=∠MFE,∠FMN=∠FNM,∴∠FMN=∠MFE,∴MN∥EF.
∴四边形MNFE为平行四边形.
注:其他正确证法同样得分.
(3)60.
一张长方形纸片宽AB=8cm,长BC=10cm,现将纸片折叠,使顶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折痕为AE),求EC的长.
从点对折:
①利用勾股定理EF2=CF2+CE2,而CF=BC-BF,而BF2=AF2-AB2
②利用相似三角形△ABF∽△CEF
③④
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AB=8,将纸片折叠,使顶点B落在边AD的E点上,折痕的一端G点在边BC上.
(1)如图(1),当折痕的另一端F在AB边上且AE=4时,求AF的长;
(2)如图(2),当折痕的另一端F在AD边上且BG=10时,求AF的长.
邻边对折(1)利用勾股定理AF2+AE2=EF2(或BF2)
对边对折(2)利用菱形BGDF+勾股定理△ABF
如图,把矩形ABCD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点D处,点C落在C′处,折痕EF与BD交于点O,已知AB=16,AD=12,求折痕EF的长.
分析:连接BE,利用折叠的性质证明四边形BEDF为菱形,设DF=FB=x,在Rt△ABD中,由勾股定理求BD,在Rt△ADF中,由勾股定理求x,利用菱形计算面积的两种方法,建立等式求EF.也可勾股定理
已知:如图,矩形AOBC,以O为坐标原点,OB、OA分别在x轴,y轴上,点A坐标为(0,3),∠OAB=60º,以AB为轴对折后,使C点落在D点处,求D点坐标。
设AD,OB交点为E,则△AOE≌△BDE,至于D的坐标利用直角边之积=斜边高之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