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论文(设计)题目:插花的形式美与意境美学号:姓名:崔瑞津年级:学院:系别:专业:任课教师:李娟玲完成日期:2014 年11 月17 日摘要【摘要】我们日常生活中,插花作品所要表现的内容,即主题,最直观地来源于表现该内容的艺术形式。
例如表现崇高、景仰、节操高洁、蒸蒸日上、顶天立地之类主题,常采用直立型的构图;表现奋勇前进、归心似箭、风吹浪打之类主题,则多采用倾斜式的构图;表现大自然优美景色,常用盆景式的构图等。
这样,形式表现出来的不仅是外在形态轮廓的美,即形式美;而且,透过外在的形态轮廓,反映出包孕在形式中的内容美,即艺术家热情讴歌的自然美和生活美,也就是意境美。
在不同的地区与时代的文化背景下,所要表达的意境美是不同的,所以在形式的表达上有较大的差异。
东方插花则更注重线条感,以幽雅见长。
西方插花讲究强烈的美感,给人以奔放热烈的印象。
中国传统插花主张“天人合一”赋予作品更多精神上的意义。
现代插花表现手法灵活多变,作品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关键词】插花基本造型形式;东方插花形式美与意境美;西方插花形式美与意境美;中国传统插花的形式美与意境美;现代插花形式美与意境美。
目录1插花造型形式 (3)1.1插花基本造型 (3)1.2插花中的构图 (3)2. 各不同文化背景下插花的形式美与意境美 (4)2.1东方式插花 (4)2.2西方式插花 (4)2.3中国传统插花 (5)2.3现代插花 (6)致谢 (7)参考文献 (7)一、插花造型(一)插花基本造型1、水平型:设计重心强调横向延伸的水平造型2、三角型:花材可以插成正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不等边三角形。
外形简洁,安定,给人以均衡,稳定,简洁,庄重的感觉。
3、L型:两面垂直组合而成,左右呈不均衡状态。
给人以开阔向上的感觉。
4、扇形:在中心呈放射形,并构成扇面形状。
5、倒T型:纵线及左右横线的比例为2:1,给人以现代感。
6、垂直型:体形态呈垂直向上。
此外还有椭圆型、倾斜型、新月型、S型、圆球型、冠型等等。
(二)插花中的构图1、插花的高度(即第一主枝高)不要超过插花容器高度的2.1.5-2倍。
容器高度的计算是瓶口直径加本身高度。
在第一主枝高度确定后,第二主枝高为第一主枝高的2/3,第三主枝高为第二主枝高的1/2,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凭经验目测就可以了。
2、第三主枝起着构图上的均衡作用。
数量不限定。
但大小、比例要协调。
自然是插花花材与花器之间的比例的配合必须恰当,做到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避免露脚、缩头、蓬乱。
规则式插花和抽象式插花最好按黄金分割比例处理,也就是说,瓶高为3花材高为5,总高为8。
比例3:5:8就可以了。
花束也可按这个比例包扎。
3、插花色彩的配置。
插花的色彩配置,既是对自然的写真,有是对自然的夸张,主色调的选择要适合使用环境。
浓重温暖的色调(红、橙、黄)适于喜庆集会、舞场餐厅、会场展厅;明快洁净的中性色调适用于书房、客厅和卧室;而冷色调(浅黄、绿、蓝、紫、白)常用于凭吊悼念场所。
4、花材的种类。
本木求其深重有力,草本求其鲜明可人。
自然式花艺以丽不乱性,艳不眩目的色彩为主,纵使无花,亦可用苍松翠柏作主角。
而图案式花艺则以色彩浓厚,火爆热烈,亦可将反差强烈的颜色集于同一作品之中。
5、花材与容器的色彩配合。
素色的细花瓶与淡雅的菊花有协调感;浓烈且具装饰形的大丽花,配釉色乌亮的粗陶罐。
可展示其粗犷的风姿;浅蓝色水孟宜插以低矮密集粉红色的雏菊或小菊;晶莹透剔的玻璃细颈瓶宜插非洲菊加饰文主,并使其枝茎缠绕于瓶身。
6、东西方花艺特点对比。
西方的花艺花枝数量多,色彩浓厚且对比强烈;而东方的花艺则花枝少,着重自然姿态美,多采用浅、淡色彩。
以优雅见长。
二、各不同文化背景下插花的形式美与意境美(一)东方式插花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
花型自然,活泼多变,线条优美重情趣,追求意境,耐人寻味。
东方插花则更注重线条感,使用花枝的数量并不多,形式追求线条、构图的完美与变化,多采用青枝绿叶,着重于天然姿态美,轻描淡写,清雅绝俗,插花用色淡雅,以幽雅见长,一般只用二三种花色,简洁。
1、注重意境和内涵思想的表达,体现东方绘画“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构思特点,使得插花作品不仅仅具有装饰的效果,而且达到了“形神兼备”艺术境界。
2、以线条造型为主,追求线条美,充分利用植物材料的自然形态,因材取势,抒发情感,表达意境。
3、在构图上崇尚自然,采用不对称式构图法则,讲究画意,布局上要求主次分明,虚实相间,俯仰相应,顾盼相呼。
4、注重作品的人格化意义,赋予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涵,采用自然的花材表达作者的精神境界,所以非常注重花的文化因素。
5、色彩以清新素雅,提倡轻描淡写,清雅脱俗。
6、手法上多以三个主枝为骨架,高低俯仰构成各种形式,如直立、倾斜、下垂等等。
(二)西方式插花。
以美国和荷兰等欧美国家为代表。
花型端庄,色彩华丽,构图较规则,对称均衡,活跃的气氛浓重,有图案之美,富于装饰性,但意境浅淡。
西方插花讲究强烈的美感,给人以奔放热烈的印象。
大多喜欢用色彩鲜明的花朵聚集在一起,给人视觉上的艳丽震撼。
因为是大把大把的花聚拢,因而并不讲究造型与意境,只是为了突出花草的茂盛华贵,使气氛热闹。
西方插花很注重几何构图,喜欢用S型和圆形。
1、插花作品怡情悦性。
讲究装饰效果以及插作过程的怡情悦性,不过分强调思想内涵。
2、讲究几何图案造型,讲究对称和均衡,追求群体的表现力,与西方建筑艺术有相识之处。
3、追求丰富艳丽的色彩,着意渲染浓郁的气氛,常使用多种花材进行色块的组合,富于装饰性。
4、花材用量大,多用草本花卉,给人以花木繁盛之感。
5、注重花材与花器的协调,插花作品同环境场合的协调。
(三)中国传统插花中国传统插花深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及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和审美情趣,认为万物有灵性,主张“天人合一”,视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更是有灵性、有情感之物,所以中国人历代都有寄情花木之凤,赋予各种花木许多象征性和寓意,被人格化和神化,借以明志,寄托情思,舒展情趣。
在插花中也自然视各种花材不单纯是造型的素材与表现形式美的主要物质基础,而是构思传情的语言和工具,是创造和表现意境美的重要要素。
因此自古以来,插花以凡材必有意,意必吉祥为创作的中心与主题,以追求枝情花韵之美,突出花品花格的表现为最高艺术境界。
比如荷花,“出淤泥而不染”,被视为清净高洁,称为净友,常用于佛前供花牡丹,花大色艳,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称为“花中之王”,是富有和显贵的象征,是唐代宫廷插花的主要花枕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有清高淡雅,傲雪凌霜的性格;桂花,是官运亨通、文思长进和中秋团圆的象征;竹,是虚心和忠诚的象征;松,是威严与长寿的象征等等。
另外,一些品高韵胜的花材组合一起,或根据它们的习性、或按照它们的名称的谐音,赋予一定的寓意。
如玉兰、海棠、牡丹组合一起,名为“玉堂富贵”;松、竹、梅,名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等。
民间还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习俗,这些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花材使传统插花作品在花材自然美的基础上又被赋予更多精神上的意义,从而更增添了作品的美感,使作品更充满了诗情画意的魅力。
(四)现代插花1、材料的选择与运用立意的创新。
这是成功佳作的关键,器具、花材及配件的巧妙搭配,是立意新颖的具体表现。
(1)植物材料的选择与运用现代自由式插花中植物材料的选择更加广泛,对植物材料的处理运用方法越来越多,如常将植物材料分割、编织,或喷漆、镀金及镀银,对枝条脱水、烘干、染色等——目的是表现插花作品主题。
(2)器具的运用极力体现作品的主题现代自由式插花的创作,继承了东方式插花对花器选择的重要性,把花器作为作品构思、造型的一部分,除了传统的瓶、盆、篮、钵等容器外,经常使用一些异形花器,使构图增添奇异的色彩,以满足创作的需要。
作者还刻意加工制作花器,如木制车、铜架、不锈钢造型、试管、木制粮仓等。
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插花作品展览中,四川代表为表现《人与自然》、《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理念,用竹子制成了地球的模型作插花的器具。
《地球》内鲜花、白鸽和平相处,将现代人追求和平、珍惜生态环境的意念坦率地表现于插花作品之中。
(3)配件的选择现代自由式插花非常注重配件的作用,对作品主题的烘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2、造型的表现手法灵活多变。
现代自由式插花的艺术表现手法往往既是东西方式插花技法的融合,同时又吸收现代艺术的创作手法,推陈出新。
东方式插花中,写意的技法在现代插花中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常常以非自然的手法和构筑的意念,强调作者创造性的构思。
有时,为了表达一种精心设计的构思,表现造型的优美,不需理会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故意将线状花材弯曲折扭而成方框、圆圈、三角形,或将许多线状花材排列在一起,使之呈现面的效果,将点状花材集合成块,以强调斧凿神工的效果。
3、现代中国插花的主要类型。
艺术插花、礼仪插花、自然式插花、盆景式插花、野趣式插花。
其他形式插花——壁挂式插花、悬吊式插花、小品插花、组合插花、大型插花、浮花、敷花、画式插花。
致谢经过几个月的忙碌和学习,插花艺术与切花制做课程已经接近尾声。
面对第一次接触的领域和知识,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如果没有指导教师的的督促指导,想要学好这门课程是难以想象的。
现在我发现,自身的成长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我很庆幸自己生活在这样的空间。
我要向那些帮助过我、鼓励过我的人们致以我最诚挚的谢意。
首先感谢老师,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生动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们在课堂上学到了许多只是。
她严谨的工作作风,渊博的知识,还有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将会对我影响深远。
除此之外还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编写论文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论文的完成,奠定了我的能力,它会帮助我在今后的插花学习。
在此我向我的指导老师,和小组的同学们致以真挚的谢意,谢谢你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1、黎佩霞,插花艺术基础,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6,22、朱迎迎,插花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3、中国学术期刊网4、景观中国5、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