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终端专用技术规范(范本)本规范对应的专用技术规范目录智能终端专用技术规范(范本)智能变电站故障录波装置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1. 本技术规范分为通用部分、专用部分。
2. 项目单位根据需求选择所需设备的技术规范,技术规范通用部分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原则上不能更改。
3. 项目单位应按实际要求填写“项目需求部分”。
如确实需要改动以下部分,项目单位应填写专用技术规范“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并加盖该网、省公司物资部(招投标管理中心)公章,与辅助说明文件随招标计划一起提交至招标文件审查会:1)改动通用技术规范条款及专用部分固化的参数;2)项目单位要求值超出标准技术参数值;3)需要修正污秽、温度、海拔等条件。
经标书审查会同意后,对专用技术规范的修改形成“项目单位技术差异表”,放入专用技术规范中,随招标文件同时发出并视为有效,否则将视为无差异。
4. 对扩建工程,项目单位应在专用技术规范提出与原工程相适应的一次、二次及土建的接口要求。
5. 本技术规范的页面、标题、标准参数值等均为统一格式,不得随意更改。
6. 投标人逐项响应专用技术规范中“1 标准技术参数”、“2 项目需求部分”和“3 投标人响应部分”三部分相应内容。
填写投标人响应部分,应严格按招标文件专用技术规范的“招标人要求值”一栏填写相应的招标文件投标人响应部分的表格。
投标人填写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响应表时,如有偏差除填写“投标人技术偏差表”外,必要时应提供相应试验报告。
7. 一次设备的型式、电气主接线和一次系统情况对二次设备的配置和功能要求影响较大,应在专用技术规范中详细说明。
目次智能变电站故障录波装置技术规范(范本)使用说明 (721)1总则 (723)1.1引言 (723)1.2供方职责 (723)2技术规范要求 (724)2.1使用环境条件 (724)2.2故障录波装置额定参数 (724)2.3装置功率消耗 (724)2.4故障录波装置总的技术要求 (724)2.5故障录波装置具体的技术要求 (726)2.6柜结构的技术要求 (728)3试验 (728)3.1工厂试验 (728)3.2系统联调试验 (728)3.3现场试验 (729)4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 (729)4.1卖方提供的样本和资料 (729)4.2技术资料、图纸和说明书格式 (729)4.3供确认的图纸 (729)4.4买卖双方设计的图纸 (729)4.5其他资料和说明书 (729)4.6卖方提供的数据 (729)4.7图纸和资料分送单位、套数和地址 (730)4.8设计联络会议 (730)4.9工厂验收和现场验收 (730)4.10质量保证 (730)4.11项目管理 (730)4.12现场服务 (731)4.13售后服务 (731)4.14备品备件、专用工具、试验仪器 (731)智能终端专用技术规范(范本)1总则1.1引言提供设备的厂家、投标企业应具有GB/T 1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宜具有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和GB/T 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年检记录,宜具有AAA级资信等级证书、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证书并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商业信誉。
提供的保护装置应在国家或电力行业检验检测机构通过型式试验、动模试验、IEC 61850的一致性测试等。
投标厂商应满足2.4.2中的规定、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招标方在专用技术规范部分提出的要求投标方也应满足。
提供的产品应有部级鉴定文件或等同有效的证明文件。
中标单位应按买方要求开展相关检验测试。
(注:第一批招标项目可暂不提供鉴定文件;相关检验测试报告在供货前提供。
)投标方除满足本技术规范要求外,还应在国家电网公司常规变电站同电压等级同类保护设备招标中已取得相应资质。
1.1.1本技术规范提出了故障录波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1.2本技术规范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方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1.3如果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规范的条文提出异议,则表示投标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的要求;如有异议,应在报价书中以“对技术规范的意见和同技术规范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
1.1.4本技术规范所使用的标准如遇与投标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按较高的标准执行。
1.1.5本技术规范经招、投标双方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1.1.6供方提供的智能变电站故障录波器及相关设备应符合Q/GDW 441的要求。
1.1.7智能变电站故障录波器与站控层信息交互采用DL/T 860(IEC 61850)标准,跳合闸命令和联闭锁信息可通过直接电缆连接或GOOSE机制传输,电压电流量可通过传统互感器或电子式互感器采集。
供方提供的继电保护及相关设备所采用的技术应遵循Q/GDW 441及本技术规范中与之对应的部分。
1.2供方职责供方的工作范围将包括下列内容,但不仅仅限于此内容。
1.2.1提供标书内所有设备的设计说明书及制造方面的说明。
1.2.2提供国家或电力行业级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动模试验报告和型式试验报告,以便确认供货设备能否满足所有的性能要求。
1.2.3提供与投标设备版本相符的安装及使用的说明书。
1.2.4提供试验和检验的标准,包括试验报告和试验数据。
1.2.5提供图纸,制造和质量保证过程的一览表以及标书规定的其他资料。
1.2.6提供设备管理和运行所需有关资料。
1.2.7所提供设备应发运到规定的目的地。
1.2.8如标准、规范与本标书的技术规范有明显的冲突,则供方应在制造设备前,用书面形式将冲突和解决办法告知需方,并经需方确认后,才能进行设备制造。
1.2.9在更换所用的准则、标准、规程或修改设备技术数据时,供方有责任接受需方的选择。
1.2.10现场服务。
2技术规范要求2.1使用环境条件2.1.1设备储存温度:-25℃~+70℃。
2.1.2设备工作温度:-5℃~+45℃。
2.1.3大气压力:86kPa~106kPa。
2.1.4相对湿度:5%~95%。
2.1.5抗地震能力:地面水平加速度0.3g,垂直加速度0.15g,同时作用。
2.2故障录波装置额定参数2.2.1额定交流电源:220V。
2.2.2额定直流电源:220V/110V。
2.2.3额定频率:50Hz。
2.2.4额定电流:额定交流电流常规模拟量:5A/1A(保护TA);额定交流电流数字量:01CFH/00E7H。
2.2.5额定电压:额定交流电压常规模拟量:100V (线电压),100V/3(相电压);额定交流电压数字量:0x2D41H。
2.2.6打印机工作电源:交流220V,50Hz。
2.3装置功率消耗2.3.1装置交流消耗(常规模拟量):交流电流回路功率消耗每相不大于0.5V A,交流电压回路功率消耗(额定电压下)每相不大于0.5V A,供方投标时必须提供确切数值。
2.3.2装置直流消耗:当正常工作时,宜不大于50W;当录波启动时,宜不大于80W。
供方投标时必须提供确切数值。
2.4故障录波装置总的技术要求2.4.1环境温度在-5℃~+45℃时,装置应能正常工作并且满足技术规范所规定的精度。
2.4.2装置至少应满足表1所列规定、规范和标准的最新版本的要求,但不限于表1所列规范和标准。
表1 装置应满足的规定、规范和标准智能终端专用技术规范(范本)表1(续)2.4.3在雷击过电压、一次回路操作、系统故障及其他强干扰作用下,装置不应误启动或丢失故障信息。
装置快速瞬变干扰试验、高频干扰试验,辐射电磁场干扰试验、冲击电压试验和绝缘试验应符合 2.4.2的相关标准。
装置调试端口应带有光电隔离。
2.4.4故障录波柜与其他设备之间,应采用光电耦合或继电器触点进行连接,不应有电的直接联系。
2.4.5故障录波柜中的插件应接触可靠,并且有良好的互换性,以便检修时能迅速更换。
2.4.6故障录波柜内各组电压量、电流量的中性线必须分开。
2.4.7各装置应具有直流电源快速小开关,与装置安装在同一柜上。
直流电压消失时,装置不应误启动,同时应有输出接点以启动告警信号。
直流电压在80%~115%额定范围内变化时,装置应正确工作。
直流电压纹波系数≤5%时,装置应正确工作。
拉合直流电源时,装置不应误启动。
直流电压出现各种异常情况(如短路、断线、一点接地等)时装置不应误启动。
2.4.8应提供标准的试验插件及试验插头,以便对各套装置的输入和输出回路进行隔离或能通入电流电压进行试验。
2.4.9各套装置的采样报文或网络异常、出口电路、主要电路、装置异常及交直流消失等应有经常监视及自诊断功能,以便在启动后启动告警信号、远动信号、事件记录等。
2.4.10装置中央信号的接点应自保持,在直流电源消失后应能维持动作。
只有当运行人员复归后,信号才能复归,复归按钮装在屏上的适当位置,以便于操作,并应有远方复归功能。
用于远动信号和事件记录信号的接点不应保持。
2.4.11装置中任一元件损坏时,装置不应误启动。
2.4.12供方应提供装置已经运行的情况以及在运行或制造过程中改进情况资料。
2.4.13所提供的设备应能与变电站内继电保护运行及故障信息管理子站或直接与监控系统连接,供方应提供符合国家电网公司要求的通用规约文本。
故障录波装置向子站或监控系统提供的信息包括:故障录波的启动信号、启动时间、启动原因。
2.4.14故障录波装置宜采用全站后台集中打印方式。
为便于调试,故障录波装置上应设置打印机接口。
2.5故障录波装置具体的技术要求2.5.1故障录波装置应按照DL/T 860标准建模,具备完善的自描述功能,以MMS机制与站控层设备通信,相关信息经MMS接口直接上送站控层设备,SCD文件规范符合Q/GDW 441。
2.5.2站控层MMS以太网接口数量不少于3个,设备的最大客户端连接能力应满足系统内不少于8个客户端同时连接的需求。
2.5.3采用数据网传输至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主站,通信规约采用DL/T 667和DL/T 860通信规约。
故障录波数据应符合GB/T 22386标准要求。
2.5.4故障录波装置应能记录DL/T 860.92 或GB/T 20840.8 协议的采样值;对于构建了GOOSE网络的智能变电站,应支持记录故障前后的GOOSE 信息。
2.5.5当采样率为4000Hz 时,单套故障录波装置可接入的合并单元台数不少于24台,每个100M 的SV采样值接口接入合并单元数量不大于4台,模拟量(包括交流量、直流量和高频检波量)经挑选的SV 采样值组合后不少于96 路;每个GOOSE接口可订阅控制模块数量不小于32个,开关量经挑选的GOOSE 信号组合后不少于256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