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出师表》课件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出师表》课件 新人教版
sè
上页 返回 下页
朗读,正音2:
pǐ
zhì zāng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
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
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
使内外异法也。
上页 返回 下页
朗读,正w音è3i : yī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
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
上页 返回 下页
译文1
先帝创建大业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 现在天下分成三国,益州地区困苦穷乏,这 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然而在朝中侍 卫大臣毫不懈怠,在外面忠诚的将士舍身忘 死,这是因为他们追怀先帝对他们有特殊的 恩遇,想将此恩报答给陛下啊。陛下确实应 当扩大听闻,广开言路,使先帝留下的美德 得以光大,使忠臣志士的精神得以振奋,不 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话不当,因而堵塞忠 诚劝谏的道路。
出师表
作者
译文 阅读 1 阅读2 阅读3 阅读4 书法
教学目标
❖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 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精神。
❖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重难点:
❖ 1、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精神。
❖ 2、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诸葛亮(181. ~ 234),字孔明, 号卧龙,琅邪阳都 (今山东临沂市沂 南县)人,汉族,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 治家、战略军事家。 蜀汉丞相。谥曰忠 武侯。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9岁: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 恢复丞相职位。蜀建兴8年。
50岁:诸葛亮再次北伐。
51岁:诸葛亮北伐,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合。 54岁: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成都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
上页 返回 下页
湖北襄阳古隆中武侯祠
上页 返回 下页
湖北襄阳古隆中诸葛草庐
上页 返回 下页
第一自然段
上页 返回 下页
按课本注释学习加红色词语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 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过分急地存看亡之秋也。 然 外侍者卫,之盖臣追堵塞不先,懈帝阻于之塞内殊,遇忠,轻自志欲己之报士之忘于身陛于下 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 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
上页 返回 下页
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二自然段
上页 返回 下页
按课本注释学习加红色词语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表。明,
显示
上页 返回 下页
译文2
宫廷中和丞相府的官员,都是一个 整体,奖善罚恶,不应该不一样。如果有 邪恶不正、触犯法令的人和尽忠行善的人, 应当交付主管官评判他们应得的惩罚和奖 赏,来表明陛下公正明察的治理,不应当 出于私情偏袒一方,使得内廷外府法度不 一。
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 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 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 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
可计日而待也。zhǎng
上页 返回 下页
朗读,正音6:
wěi
wǎn
臣本布衣,躬耕于g南阳,苟全性命
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成都武侯祠 诸葛亮像
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
——杜甫
诸葛亮年谱
1岁:诸葛亮诞生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 15岁:诸葛亮和弟妹移居隆中。 27岁: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 天下 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河南南阳卧龙冈武侯祠
上页 返回 下页
河南南阳卧龙冈武侯祠
上页 返回 下页
陕西汉中诸葛亮墓
上页 返回 下页
关于“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帝王陈 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表”的基本特征 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 在出师北伐前写给刘禅 (刘后主)的呈文。
上页 返回 下页
岳飞书出师表
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
后施行 益。
,bì必
能裨补阙
quē
漏,
有所广
zī
上页 返回 下页
朗读,正音4: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
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
பைடு நூலகம்
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háng
liè
上页 返回 下页
朗读,qīn正g t音uí 5:
亲贤臣,远小人,h此u先án汉所以兴
nú rǎng
上页 返回 下页
朗读,正音8:
jiù
zōu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
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
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
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
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shēng
tì
上页 返回 下页
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上页 返回 下页
朗读课文 正音
上页 返回 下页
朗读,正音1:
cú
shì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
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
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
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
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
fěi
28岁: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之战获胜。
41岁: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43岁: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 侯,领益州牧。
45岁: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46岁: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47岁: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 进行北伐。 48岁: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
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上页 返回 下页
朗读,正音7:
sù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s以h来ù,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
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 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 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 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