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界埠镇端溪村能繁母牛养殖项目实施方案江西腾威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16年10月目录1. 项目背景1.1项目区概况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3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及目标1.4项目编制依据2. 项目建设条件2.1地理环境2.2气候资源2.3土地资源2.4水利资源2.5劳动力资源2.6社会经济条件2.7技术保障3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4.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4.1 投资概算4.2 资金筹措4.3实施方式5. 生产技术方案5.1牛舍布局5.2肉牛饲养管理要求5.2.1饲养方式5.2.2育肥方法5.2.3肉牛的一般管理5.3 肉牛的疫病防治5.3.1 卫生与消毒5.3.2牛群检查5.3.3免疫接种5.4粪尿及污水处理5.5技术培训6. 项目组织管理和进度安排6.1组织管理6.1.1组织机构6.1.2项目管理6.1.3资金管理6.1.4组织形式6.1.5项目监测6.1.6后续管理6.1.7竣工验收6.2项目进度安排7. 效益分析与预测7.1经济效益7.2 社会效益7.3 生态效益8.综合评价结论上高县新界埠镇端溪村能繁母牛养殖项目实施方案1. 项目背景1.1项目概况新界埠镇位于上高县城东南部,东临高安市相城镇,西连上甘山林场,北界野市乡,西南与蒙山镇和高安田南乡接壤,东北与泗溪镇毗邻,土地总面积107.24平方公里,距离上高县城18公里,总户数5156户,总人口19800人。
境内除锦江沿岸属冲积平原外,均为丘陵地。
锦江河锦惠渠自西向东经过,在境内长约15公里,蒙水自西南向东北流经中部,在境内长约13公里,影响农业生产常见的自然灾害主要有锦江及蒙水的洪涝。
境内气候湿润,平均气温18摄氏度,年降水量1760毫米,雨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自然条件好,适合于各种农作物生长。
新界埠镇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分布较广,地上有杉松竹等丰富的植物资源。
地下有丰富的赤铁矿,石灰石碤石等矿藏。
盛产甘蔗、棉花、大豆,土豆等。
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肉牛生产和肉食品供应,专门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肉牛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各地要把发展肉牛生产作为稳定市场供应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性措施来抓。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肉牛产业,上高县人民政府制订了肉牛产业发展规划。
肉牛养殖是全县畜牧业中的第一大产业,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
有丰富的饲养草料资源,母牛养殖总量和存栏基数大,环境条件适合发展有机畜产品。
土地面积、播种面积和草场可利用面积较大,发展无公害和绿色畜产品具有广阔的空间。
拥有一支比较完备的技术服务队伍,能够为畜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基本的技术保障。
广大农民在长期的养殖过程中,已积累了一定的养殖经验,为发展母牛养殖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坚持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培养和提高农民科学养殖意识和技术,营造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环境,促进新界埠镇端溪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新界埠镇端溪村母牛养殖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实现种、养双赢的发展目标。
新界埠镇端溪村母牛养殖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把分散、个体的母牛养殖整合起来,通过职能部门和牧业协会,为农户提供信息服务,技术培训,种牛改良服务,争取把新界埠镇端溪村建设成为母牛繁殖基地,使新界埠镇端溪村养牛业逐步走向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的道路。
1.3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加强母牛生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母牛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发展与保障并重,大力推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组织化管理,培育特色品种,树立无公害健康养殖理念,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完善母牛生产市场预警体系,全面实现母牛生产突破发展战略,大力提高母牛养殖数量和养殖水平,实现母牛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将母牛产业打造成为我镇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按照“增加总量、提高质量、突出重点、择优发展”的方针,进一步优化母牛养殖结构,依靠母牛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标准化规模化母牛养殖,形成“扶龙头、建基地、抓大户、带农户”的生产格局;以母牛品种改良为突破口,采取“一年抓示范,两年搞推广,三年大发展”的思路,全面推进母牛品种改良,建立良种牛生产基地,树立良种品牌,提高母牛品质;畅通母牛及产品销售渠道,打破传统销售模式,实现产、加、销良性循环,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确保母牛生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项目以覆盖贫困农户为重点,紧紧围绕农民促进贫困农户增收为目标,以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品种改良为目标,发展特色优势产品;以先进实用农业科技为支撑,着力解决生产中有关技术问题,帮助农户掌握先进的养殖生产管理技术。
增加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新界埠镇端溪村母牛养殖质量,加大贫困地区产业扶贫后续管理,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推进脱贫进程,为建设小康生活创造条件。
1.4项目编制依据①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关于提前下达2016年产业扶持专项资金预算指标的通知》(赣财农指[2015]160号);②关于印发《关于创新模式提高产业扶贫成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赣扶移字[2015]3号);③《关于下达2015年上高县产业扶贫项目资金(第二批产业扶持资金)计划的通知》(上扶移字[2016]15号)。
2. 项目建设条件2.1地理环境新界埠镇端溪村位于上高县的东南部,距离上高县城18公里,距离新界埠镇5.8公里。
2.2气候资源新界埠镇端溪村气候湿润,平均气温18摄氏度,年降水量1760毫米,雨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自然条件好,适合于各种农作物生长。
2.3土地资源新界埠镇端溪村辖区面积4.69平方公里。
有耕地面积1364亩,其中水田1240亩,旱地124亩,人均耕地2.2亩;林地3860亩。
其中经济林果地,341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55亩,荒山荒地334.74亩,其他面积3184.26亩,草原面积大。
2.4水利资源新界埠镇端溪村水利资源丰富,锦江河锦惠渠自西向东经过,在境内长约为15公里,蒙水自西南向东北流经中部,在境内长约13公里,。
春夏两季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760毫米,可满足项目实施。
2.5劳动力资源新界埠镇端溪村共有545户,总人口2507人,有劳力1679人,其中男劳力924人,女劳力755人。
2.6社会经济条件新界埠镇端溪村共有545户,总人口2507人,有劳力1679人,其中男劳力924人,女劳力755人。
2015年经济总收入827.31万元,人均纯收入3300元,人均有粮360公斤。
有耕地面积5515亩,其中水田5014亩,旱地501亩,人均耕地2.2亩;林地7860亩。
其中经济林果地,1378.85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55亩,荒山荒地734.74亩,其他面积5746.41亩,草原面积大。
新界埠镇端溪村领导班子团结、健全,民风淳朴、社会稳定,经济正逐步增长。
2.7技术保障新界埠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建设、畜牧业地位明显。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健全,具备丰富的养殖、管理等经验,镇农业服务中心兽医站有职工11人,其中高级畜牧师2人、畜牧师2人、兽医师5人、助理兽医师1人,并在各村配置兽医员。
干部、群众对发展畜牧业的认识充分、积极性较高。
新界埠镇政府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引领人民群众走科学发展、科技致富的道路,每年组织农业、科协等部门举办几期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协会进行1+1技术指导,通过培训指导,新界埠镇端溪村村民明白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及致富奔小康中的重要作用,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高,这给新界埠镇端溪村母牛养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项目的立项建设,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建设和今后的母牛养殖生产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3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新界埠镇端溪村采用“分散饲养,分散管理”的产业发展扶贫模式,把农户组织起来,提高农民的劳动组织化程度,解决贫困地区群众不会养牛、和养牛周期过长,成本过高的问题,有利于群众的持续发展,确定购买母牛40头,选择重点扶贫困难户农户进行养殖。
4.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4.1 投资概算根据我县市场行情计算,本项目预计总投资20万元。
其中购买肉牛40头,共需资金20万元。
4.2 资金筹措项目计划总投资20万元,10万元申请财政移民扶贫资金,自筹资金1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母牛购买。
母牛40头购买共需资金20万元。
4.3实施方式财政移民扶贫资金全部用于购买母牛。
由新界埠镇端溪村母牛养殖协会统一购母牛,母牛分发给困难户,由困难户分散饲养。
5. 生产技术方案5.1 牛舍布局牛舍建设要符合母牛不同生理阶段的需求、有利于环境控制、布局科学合理简单实用坚固耐久、有利于母牛疾病控制、有利于防火、水源充足等选址原则:应建在地势高、干燥、平坦、背风向阳、空气流通、土质坚固、地基高、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场地,地面坡度不应超过25%,圈舍地板坡比一般以2-5%为宜。
应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能保证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交通便利,供电充足,并适当远离村庄(圈舍需离人口密集区125米以上,离交通主干线125米以上的场所)绝不能建在人畜饮水的水源头,以利于防疫。
建筑材料及标准:基础开挖深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必须挖至持力层;墙体用砖砌筑;墙体水泥砂浆采用M5.0水泥砂浆;砖柱砌筑砂浆采用1:2.5水泥砂浆;半砖墙砌筑砂浆采用M7.5水泥砂浆;内外墙采用1:2.5水泥砂浆抹平;地板采用为C20砼标准,地板坡比为2—4%,墙体二度粉白;石绵瓦为大厂合格石绵瓦;所配制水泥砂浆的砂应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2006的规定。
建设标准:牛舍主要由牛床、食槽、水槽、粪尿沟等组成。
牛床采用单列式。
单列式牛舍左右有墙,房顶盖瓦,敞开面与运动场相通,并设粪尿沟,正面设有走廊、食槽、水槽;围栏面积根据饲养量来定(每头牛占地按约47平方米计算),另外可修建部分遮荫棚,棚舍地面用水泥铺垫,运动场地面以沙质土为好,一方面牛卧下舒适暖和,另一方面,易于尿液下渗,粪便也容易干燥。
食槽、水槽用砖砌成,加水泥涂抹,表面可贴瓷砖,以便清洁卫生,内壁呈半弧形,一般宽60——70厘米,高50——60厘米,其上装有横栏,距地面160厘米左右,供拴牛使用。
粪尿沟宽30厘米,深10——15厘米,并应有一定倾斜度,通往牛舍外的贮粪池。
在牛舍入口处应设消毒设施。
除正常饲养牛舍外,在牛场的边缘地带应有一定数量的备用牛舍,供新购入牛的观察饲养及病牛的隔离治疗。
5.2 母牛饲养管理要求5.2.1 饲养方式根据农户自身情况可采用舍饲或结合放牧饲养,舍饲喂养必须提前保证充足的草料,种植牧草,建青贮氨化池,充分利用农作物秸杆生产青贮氨化饲料喂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