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认定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初等)试卷及答案

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认定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初等)试卷及答案

2017 年内蒙古自治区认定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初等)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2.所有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3.考试结束后,把试卷随同答题一起交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钧五分。

1.下列现象属于学习迁移的是()A.温故而知新B.书山有路勤为径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学而时习之2.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知识属于()A.陈述性知识B.条件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操作性知识3.耶克斯—多德森的定律表明,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A.线性关系B.平行关系C.倒U 型关系D.正U 型关系4.关键词记忆术、谐音联想法属于()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5.下列有关学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学习是一种适应性活动B.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学习引起的C.动物也具有学习行为D.学习可以通过相应的行为变化的以提现6.在韦纳的三维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这一因素的维度是()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B.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B.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7.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之一是其能否自觉()A.关注生存B.关注自我C.关注学生D.关注情境8.科尔伯格把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A.两种水平四个阶段B.三种水平六个阶段C.三种水平五个阶段D.两种水平六个阶段9.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A.准备律B.条件反射C.效果律D.练习律10.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7—12 岁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特点之一是()A.自我中心B.不可逆C.守恒D.不守恒11.教育心理学着重研究的对象是()A.家庭教育中发生的现象B.职业教育中发生的想象C.社会教育中发生的现象D.学校教育中发生的现象12.“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遇到困难时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该现象是()A.学习策略B.问题解决C.学习动机D.学习迁移13.如果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就会有迁移现象发生,此观点属于()A.形式训练说B.关系转换说C.经验泛化说D.相同要素说4.对学生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叫做()A.群体规范B.集体舆论C.群体凝聚力D.课堂纪律5.问一名 4 岁儿童:“你有兄弟吗?”他回答:“有。

”“兄弟叫什么名字?”他回答:“汤姆。

”但反过来问:“汤姆有兄弟吗?”他回答:“没有。

”这说明儿童思维具有()A.单维性B.抽象逻辑性C.自我中心性D. 不可逆性6.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以上答案都不正确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7.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D.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机8.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值得关心的是()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人机关系的影响C.后进生的感受D.学生听课效果9.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A.不同的学习结果B.学习水平的优劣C.学习情境的简繁D.学习层次的高低10.下列属于场独立性者认知方式的特点的是()A.偏爱人文、社会科学B.善于察言观色C.喜欢抽象思维D.学习欠主动11.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其核心为()A.能力B.需要C.性格D.气质12.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A.准备律B.效果律C.动机律D.练习律13.从规划到例子的学习实践实质上是一种()A.上位学习B.发现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下位学习14.吹拉弹唱属于()A.识记技能B.认知技能C.技能操作D.心智技能15.技能是一种()A.智力B.行为方式C.才能D.能力16.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大致在()A.一年级B.六年级C.五年级D.三年级17.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碰撞,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A.讨论法B.用途扩散法C.启发法D.头脑风暴法18.根据成就动机理论,趋向成功的学生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A.25%B.90%C.75%D.50%19.首先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班杜拉B.阿特金森C.奥苏贝尔D.布鲁纳20.学习某资料,10 遍正好记住,那么学习效果最好的学习遍数是()A.8B.15C.12D.1021.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精加工策略D.元认知策略22.掌握了汉语语法,在初学英语时总要用汉语语法去套英语语法表现的是()A.正迁移B.具体迁移C.一般迁移D.负迁移23.记忆官能增强后,可以更好地学会和记住东西;学习拉丁文,可以训练推理能力、观察能力等。

这些表现的基本观点理论是()A.形式训练说B.关系转换说C.概括说D.共同要素说24.陆钦斯“量杯”实验说明影响迁移的因素之一是()A.相似性B.认知C.思维D.定势25.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A.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B.学习结果与学习反思C.学习需要与学习期待D.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26.班级里的小集团属于()A.松散群体B.非正式群体C.正式群体D.联合群体27.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顺序不变的()A.5 个阶段B.8个阶段C.7 个阶段D.6 个阶段28.下列关于专家型教师教学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A.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B.专家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策略C.专家往往较注意课堂的细节D.专家型教师有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29.奠定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础的外在因素是()A.自然环境B.社会文化C.学校D.家庭30.关于心理健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有明确的界限B.心理健康是固定不变的A.心理健康是动态变化的 D.没有心理疾病就是心理健康二.多项选择题31.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A.依从阶段B.内化阶段C.认同阶段D.情感阶段32.下列对学习策略描述正确的有()A.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或技能B.学习策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的调节控制的统一体C.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D.学习策略是学习是学习的调节与控制技能33.学生心理的发展具有的基本特征是()A.定向性和顺序性B.不均衡性C.个别差异性D.连续性与阶段性34.课堂纪律的类型有()A.教师促成的纪律B.自我促成的纪律C.任务促成的纪律D.集体促成的纪律35.下列属于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的有()A.知识的学习B.有意义的学习C.行为规范的学习D.技能的学习三、判断选择题36.教育心理学只研究学生的群体差异,不研究个体差异。

()37.奥苏伯尔强调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指学习材料有意义。

()38.对多数学生而言,集中复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学习。

()39.技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和手段。

()40.马斯洛认为,需要是由高到低依次出现的,只有当较低一级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高一层的需要才会产生。

()41.学生在某一学科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成绩波动很大,说明测验的信度很低。

()42.在限定时间内产生的观念数量越多,其思维的的流畅性越强。

()43.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它必须经历一系列顺序不变的阶段,因此前一阶段发展不好就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44.教师资格考试是一种常模参照评价。

()45.态度与品德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

()四、简答题46.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7.简述小学生中易产生的心理障碍。

48.简述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征。

49.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以及培养良好态度与品德的方法。

五、论述题50.结合实际阐述教学中如何促进知识的保存。

六、案例分析题51.李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

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

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3)对老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52.【答案】A。

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温故而知新”是说先前的学习促进后面的学习,属于学习迁移现象。

53.【答案】A。

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54.【答案】C。

4.【答案】B。

14.【答案】B。

解析: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行为变化都是由学习引起的,比如药物、疲劳等引起的行为变化就不是学习引起的。

15.【答案】D。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A。

解析: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

突袭考试是在学生没有准备的情况使其学习,会使其感到烦恼。

因此不能突袭考试。

10.【答案】C。

11.【答案】D。

12.【答案】C。

解析:学习动机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

学习动机一旦形成,它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有一定的指导性,如用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去学习,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去吸取知识等,而且也有一定的动力使学习过程中的注意状态、兴趣水平保持下来,在遇到困难时还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13.【答案】D。

解析:相同要素说认为,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相同要素也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的联结越多,迁移越大。

14.【答案】D。

15.【答案】D。

16.【答案】D。

17.【答案】B。

18.【答案】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