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旅游攻略玩!一、褒斜道(门票:10元)褒斜道因南口名“褒谷”(位于汉中市城北),北口名“斜谷”(在眉县),沿谷成道而得名。
它是我国古代横跨秦岭,连接关中、巴蜀凿石架木而成的栈道,又叫阁道。
由褒谷口经留坝县东北,越衙岭山,至眉县西南的斜谷口,全长250公里,是一条很古的通道。
古书称:“褒斜之道,夏禹发之,汉始成之。
南褒北斜,两岭高峻,中为褒水所经,春秋开凿,秦时已有栈道”,至唐宋褒斜道是兵家行军必经之路,同时又是商旅的要道。
巴蜀的物产,通过栈道运抵关中。
唐在褒斜道上建了11个驿站。
唐宋以后,由于连云栈道的畅通,褒斜道逐渐衰落。
褒斜道地处秦岭深处,在崇山峻岭之中。
水流湍急,树密草深,开凿极为困难。
从现存的遗迹看来,铁器的出现方使褒道斜道的开凿成为可能。
始建褒道时,火药尚未发明,“石坚不受斧凿”,人们只好采用火烧水激法开山破石。
施工方法是:先用火烧石面,待石温很高时突然用凉水激冲,热石受冷裂肃。
“遇大石塞路,则所锤碎而通之;遇峭壁悬崖,则在崖壁上凿孔,架横木,上复木板,钳钉以通之;遇沟险涧,则石栏以通之。
”楼阁的建造,大多是在崖壁上凿成30公分见方、50公分深的孔洞,洞中插木柱、石柱,分上、中、下三排,上排铺板成路、下排支木为梁。
榫卯结合,远望如空中悬阁。
有的仅安横梁,没有立柱,即《水经注》中所说的“干梁无柱式”,多用于危险难以施工的地方。
地址:陕西省汉中开放时间:全天旅游时节:四季皆宜公交:从汉中乘23路、21路、102路等至河东店下。
出租车:从汉中市政府出发约1.2公里,时长5分钟。
二、紫柏山(门票:40元)紫柏山位于留坝县西南,与宝鸡市接壤。
系秦岭主峰太白山支脉。
海拔1300—2600米,山势巍峨壮观,山上古树多紫柏,故名紫柏山。
此地雨量充沛、气候爽朗;草木葱茂,苍翠欲滴;山顶云雾缭绕,山下溪水淙淙,青山绿水,风景如画。
紫柏山岩谷地貌奇异,自然风景秀丽,野生动植物较多,森林覆盖面积4000公顷。
山下张良庙背靠紫柏山,其最高建筑“授书楼”屹立山颠,掩映在紫柏青松之间,隐现于云海雾涛之中,雄伟壮观。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城关镇南环路105号开放时间:08:30—18:00 ;停止售票时间:16:00旅游时节:四季皆宜,夏季花草繁茂,适宜避暑。
交通提示:汉中中心广场乘坐汉中——留坝的客运班车,到达留坝县城,改乘公交车或者景区客运班车,然后到达紫柏山景区。
三、拜将坛(门票:20元)拜将坛亦称拜将台,位于汉中石城南门外。
南环中路南侧有南北两座土台组成,台高3米多,面积为7840平方米,相传为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所筑。
史称:韩信足智多谋善用兵,为萧何赏识,向刘邦推荐,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并采纳了韩信迎三秦东向以争天下之策,完成了西汉统一大业。
南台四周用汉白玉栏杆围砌,台场平坦宽敞,台脚下东西各树立一石碑,东碑阳刻“拜将坛”3个字,碑阴刻《登台对》。
西碑阳刻“韩大将韩信拜将坛”8个字,碑阴刻七绝一首:“辜页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
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
”两碑相望,更为古坛增添色彩。
北台上建有一亭,顶部是斜山式。
斗拱飞檐翘角,下边枋檩竹等均施玄紫彩色和苏式彩画。
此亭形体舒展而稳重,气势雄浑而大方,金碧辉煌,十分壮观!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将坛中路开放时间: 8:00-17:00旅游时节:四季皆宜。
交通提示:市内乘坐5路公交可到达。
四、武侯祠(门票:60元)公元236年,即诸葛亮死后第29年,刘禅才下诏立祠。
当时因“建之京师,又逼宗庙”,故选祠址于定军山下的武侯坪,祠靠近墓所。
这是全国唯一由皇帝下诏并拨给银两修建的祠庙,因而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
大殿两侧、山墙及正面檐下,碑石林立,上刻历代文人墨客及军政名流诗词歌赋。
后檐柱悬挂于右任先生题写的对联:“大名垂宇宙,遗像肃清风。
”大殿正中神龛上端坐诸葛亮塑像,极显慈祥睿智。
他左手持六韬兵书,右手抚膝。
琴童书童待立身旁,一持宝剑一捧印绶。
龛下关兴、张苞护卫在侧。
神龛上方蓝底金字匾额上“忠贯云霄”4个楷体大字为清代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皇帝领琰御书于皇宫,“驿发”到勉县,由钦差工部侍郎来勉县代表皇帝将匾悬挂于此的。
大门两侧有联道:“未定中原,此魂何甘归故土;永怀西蜀,饮恨遗命葬定军。
”此联道出了诸葛亮临终时的旷古遗憾。
武侯祠自魏晋以来,历代名人留下墨迹甚多。
唐朝李商隐、宋朝陆游、明代薛宣、清代王士祯等,都曾来此赋诗题字。
目前保留下来的碑石有60多通,匾30多方,联20余幅。
在众多石碑中,首数唐贞观十一年(公元795年)沈迥刻立的“蜀汉丞相诸葛武侯新庙碑铭并序”一碑最为珍贵。
除此之外汉柏、汉桂、旱莲、银杏等古树名木30余株,遍布各处,其中汉柏18株,据测定树龄均在1700年以上。
旱莲被证实为世界稀有花木,现被定为汉中市市花。
地址: 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县城108国道边开放时间: 8:00-17:00旅游时节:3、4月份前往将有机会观赏到盛开的旱莲以及清明庙会。
交通指南:从汉中乘坐汉中至勉县的中巴车,车费5元。
从县城内乘出租车前往景点10元可达。
五、张良庙(门票:30元)位于秦岭柴关岭南麓,紫柏山东南脚下,距汉中留坝县城17公里处的庙台子街上。
川陕公路横越门首,交通较为方便。
相传为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臣,“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之一的张良,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后,就“激流勇退”,托名“辟谷”,隐居于此。
后人仰慕他“明哲保身”的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高风,在这里建庙奉祠。
因他曾封“留侯”,故名“留候祠”,俗称“张良庙”。
地址: 陕西省汉中市留坝县留侯镇开放时间: 8:00-16:00旅游时节:四季皆可交通指南:汉中市北环路长途汽车站乘坐汉中-留坝的长途中巴车,每小时一班,约2小时路程,车费10元。
也可乘坐西安发往留坝、汉中的长途中巴车,约5小时路程。
六、汉中博物馆(门票:15元)汉刘邦驻汉中宫廷遗址。
现为游览胜地。
位于(陕南)汉中市城区中心稍偏东南方,又名“七星台”,由三级台地构成,台高7米,南北长156米,东西宽72米,占地面积11230平方米。
以此汉中市博物馆在古汉台辟有石门十三品,出土文物、古书画、汉中近代史、古生物化石、宗教造像等陈列室,珍藏各种文物达12000多件,成为汉中文物的荟萃之地。
汉中八景中的“梁山石燕”、“月台苍玉”与褒斜栈道、石门石刻均为文化珍品。
有“国之瑰宝”、“汉中石门,日本之师”等题词的赞誉。
据《史记·高祖本纪》载,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违背盟约,变立沛公(刘邦)为汉中王。
刘邦于公元前206年四月由关中南至汉中,采纳萧何的建议,拜韩信为大将,训整军马,一方面又收运、储藏马匹的粮草。
在此同时,以“明修栈道”麻痹敌人。
同年八月又由汉中北上,“暗渡陈仓”夺取关中。
后与楚争衡,最后战胜了项羽,统一全国。
刘邦在汉中时间虽短,但遗留的古迹很多,古汉台就是其中的一个。
地址:陕西省汉中市东大街26号开放时间: 8:00-18:00旅游时节:四季皆宜。
公交:汉中市内乘坐1、21、23路公交车可达。
自驾:经108国道从洋县龙亭上西汉高速,汉中站下,高速全程65公里。
七、南湖公园(门票:10元)汉中南湖公园湖面5700亩,湖水迂回于七山八沟之间,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亭立榭卧,为一处幽美的游览胜地。
南湖,即原强家湾水库,始建于1954年,该区方圆4公里。
近年来省、地、县投资近500万元,将南湖初步建成为以山水自然景观见长的公园。
主要游览区的湖心岛,南侧建有动物园,北有钓鱼台,西有儿童乐园,东有湖心亭。
百花园中栽有多种名花木,可供观赏;湖区码头备有各类游艇,可供泛舟;钓鱼台设有渔具,可供垂钓,还建有仿古式宾馆和餐厅,可供食宿,接待各种会议和游客。
登揽月楼,可观赏全湖风景。
水上游览区是年轻人的世界。
湖面碧翠如染,青年男女泛舟湖上,笑语盈盈。
湖水被七山八沟截分,形成了六七十个大小不一的湖面,大的上百亩,小的四五十亩,湖与湖相连,当游船快速行驶在宽阔的湖面时,山影、云影、树影一齐在湖中荡漾。
船后泛起层层浪花,引来许多鸟儿紧紧相随,鸣叫不已,使人兴趣盎然。
地址: 陕西汉中南郑县汉山脚下旅游时节:春夏最佳。
春季百花盛开,夏季避暑休闲交通指南:公交乘坐120路、232路、270路、277路、315路可以到达八、黎坪国家森林公园(门票:30元)黎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汉中盆地西南部,大巴山腹地,南郑县元坝镇境内,这里保存有留法农垦硕士安汉创办黎坪垦区的遗迹。
它是以森林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及现代人文景观为主体,集山景、林景、石景、水景、气候景观和田园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森林公园。
规划总面积4万公顷,景区平均海拔1500米,森林覆盖率达88.2%,经权威机构评估资源资产总价值约60亿元人民币。
现已探明的精品景点160余处,面积9403公顷,共划分为黄杨河、黎坪、石马山、冷坝四大景区。
地址:陕西汉中南郑县境内开放时间: 全天旅游时节:春夏最佳。
春季百花盛开,夏季避暑休闲。
公交:从汉中出发,乘坐101路,和司机说好在中圆城下。
对面就有到黎坪的直达班车,车票27元,约需2~3元,每天7:40发车,下午14:00从黎坪返回。
班车:南郑县汽车站有班车发往黎坪国家森林公园,车程57公里,票价:25元,发车时间:早7:40分、8:40分返回,发车时间10:00和15:00自驾:从西安来汉中可走西汉高速,在汉中站下高速路以后绕一个转盘向左行到周家坪(南郑县城名)。
到县城经东大街,见县城中十字口右转出北大街,一路有指示牌即可到黎坪国家森林公园。
客车:景区内有十几辆旅游观光大巴运营,车费已包含在门票中。
九、蔡伦墓(门票:8元)公元121年,纸的发明家蔡伦逝世。
人们在他的墓地,营建了祠庙。
墓南北长30米,东西宽17米,高7米,墓前有石碑3通并立。
右碑楷书“汉龙亭侯蔡公伦墓”为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秋,洋县知县崔象豫所立。
左碑楷书“汉龙亭侯蔡伦之墓”,是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七月县知事姚诚立。
墓后有明月池,传为蔡伦造纸的洗纸池。
蔡伦祠在墓前。
祠内古柏数株、汉桂1株,每当仲秋,花香四溢,凭吊者络绎不绝。
蔡伦墓冢巍峨高耸,壮观异常。
在古木掩映之中,墓前的石碑、石羊、翁仲一字排开,“蔡伦谱系碑”,记载着蔡伦家族的历史沿革。
墓前还有赵朴初手书“蔡伦墓”的祭亭与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手书“蔡伦墓”匾额垂花门。
蔡伦墓后为“明月池”,池上昔日有榭,为蔡伦之寝殿。
整个蔡伦陵园分为南北两部分,墓区居北,其南为蔡侯祠,蔡侯祠的中轴线上由南而北依次为山门、拜殿、献殿,正殿大门上高悬有唐代德宗皇帝的御书“蔡侯祠”匾额。
殿中有蔡伦塑像。
右侧壁上绘有“蔡伦纸”制作工艺流程图,左侧壁上绘有蔡伦于公元114年封为龙亭侯的谢恩图壁画。
在蔡伦祠中轴线两侧还有钟楼、鼓楼、厢房、戏楼等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