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因工程药物概述 PPT

基因工程药物概述 PPT

• 将编码病原体有效抗原的基因插入无致病性的活 病毒(如痘病毒疱疹病毒、腺病毒等) 或细菌 (沙门氏菌、结核杆菌)基因组,利用重组病毒 或重组细菌制成的疫苗。也称为重组活疫苗。
二、重组激素类药物应用现状
(一)FDA激素类上市产品
• 胰岛素及各种突变体:治疗糖尿病 • 甲状旁腺激素:调节钙磷代谢,治疗绝经期妇女的骨质疏松 • 人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性矮小症 • 胰高血糖素:治疗胰岛素使用过量的低血糖症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进女性排卵,治疗不育症 • 促卵泡激素( FSH ):促进卵泡发育和排卵,治疗不育症 • 促黄体素(LH):治疗严重缺乏LH和FSH的不育症患者。 • 鲑鱼降钙素:预防骨质疏松症及骨折、Paget疾病、恶性高钙血症。
长因子) :创伤、烧伤、眼科疾病等。
(四)我国CFDA2013年9月登记的进口重组 细胞因子类药物
• rhIFN α2a注射液:罗荛愫,Roferon-A:瑞士。 • PEG化rhIFN α-2a注射液:派罗欣,Pegasys,瑞士。 • PEG化rhIFN α-2b注射剂:佩乐能,Peg-Intron,新加
基因工程及制药发展历史(续-2)
• 1990年,噬菌体展示人源抗体制备技术创立 • 1994年,第一个基因重组嵌合抗体ReoPro上市 • 1997年,FDA批准第一个肿瘤治疗性抗体Rituxan上市(IDEC和
Genentech公司)(CHO表达,抗CD20) • 2002年,EMEA批准第一个治疗性人源抗体Humira上市(Abbott公
司,抗TNF-α抗体,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 2004年,中国批准了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P53腺病毒注射液 • 2006年,FDA批准第一个基因重组肿瘤疫苗Gardasil(佳达修,加
德西)上市(用于预防HPV感染诱发的宫颈癌) • 2011年,FDA批准第一个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抗CD30-毒素偶
5、生长因子
• 定义:具有刺激细胞生长作用的细胞因子。
种类:
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 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 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ic growthfactor,HGF )
治疗疾病:糖尿病、不育症、矮小症、骨质疏松
胰岛β细胞破坏与糖尿病
我国CFDA2013年9月登记的重组激素类药物
• 国产:胰岛素及各种突变体、人生长激素(rhGF )。
• 进口:瑞士、蛋白、韩国产生长激素;瑞士产人 促黄体激素;瑞士和荷兰产人促卵泡激素;意大 利产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治疗疾病:糖尿病、矮小症、不育症
1、抗原结合位点:位于N段可变区。 2、补体结合位点: 位于IgG分子Fc段的CH2,可与补体结合。 3、Fc受体结合位点:位于IgG分子Fc段的CH3,可与IgG的
FcR结合。 4、母体胎盘结合位点:位于IgG分子Fc段的CH2,可与母体胎
盘滋养层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介导IgG从母体一侧穿过胎 盘到达胎儿。
1、白细胞介素
• 定义:由白细胞产生并主要介导白细胞间相互作 用的细胞因子命名为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已发现33种,IL-1~IL-33。
功能:刺激免疫细胞增殖、免疫调节(抑制或 增强)、促进炎症等作用。
2、干扰素
• 定义:具有干扰病毒感染和复制的低分子可溶 性糖蛋白。
分类:根据稳定性(耐热耐酸性)、天然来源细胞、氨 基酸组成和序列差异,分为不同的型( Ⅰ型和Ⅱ型)、 类(α、β、γ)、亚类( α 1~ α 25、 β1~ β4、 γ 1~ γ 4) 及次亚类(如α 2a~ α 2c) 。 生物活性:不同种类IFN生物活性相似,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 节活性(干扰病毒复制、增强细胞免疫、抑制体液免疫)。 Ⅰ型(主要为α和β类)稳定性较好。
IgG尚有母体胎盘结合位点;IgA有
IgG类抗体的功能
1、识别和结合抗原产生中和、封闭等作用。 2、活化补体,产生溶菌、溶细胞作用及补体的调理
作用。 3、结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受体(IgG和IgE),介导抗体的调理作用
(IgG)、 ADCC作用(IgG)等。 4、通过胎盘(IgG):参与胎儿及初生儿被动免疫
抗体的中和作用和封闭作用
(二)核酸类重组药物
• 利用重组核酸进行疾病防治的药物。
DNA疫苗( DNA vaccine ):是把编码病原体保护性抗原 的基因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上,用重组载体制成的疫苗。 又称为基因疫苗(genetic vaccine)、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immunizaiton)等。
(三)重组活载体疫苗
(一)基因重组多肽及蛋白类药物
• 是将具有药物活性的多肽及蛋白的编码基因与载 体DNA重组后转入受体细胞表达并分离纯化生产 的药物。
常用种类:蛋白多肽类激素、细胞因子、抗体、酶、可溶性 受体、亚单位疫苗、血浆蛋白等
细胞因子(cytokine,ck)
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具有调控细胞生长分化、 调节免疫功能等生理活性并参与病理反应的小分 子蛋白质。
三、重组细胞因子类药物应用现状
(一)细胞因子分类 •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 • 干扰素(interferon, IFN) •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 集落刺激因子(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CSF) • 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 GF) • 趋化性细胞因子(chemokine)
• IL-2:肿瘤。 • IL-11:血小板减少症。 • 各种类型干扰素(IFN):治疗肿瘤、炎症、自身免疫
性疾病。 • EPO:肾性贫血。 • TPO: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rhG-CSF: 白细胞减少症
IL-2:T细胞生长因子,刺激T细胞增殖。 IL-11:血小板刺激因子,促进血小板产生。
美国FDA上市的CK产品及适应症(续)
• 1982年,第一个用酵母表达的基因重组胰岛素-Novolin 上市
• 1983年,PCR技术出现 • 1984年,嵌合抗体技术创立 • 1986年,人源化抗体技术创立 • 1986年,第一个重组抗肿瘤药物α-IFN上市 • 1987年,第一个用动物细胞(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
表达的基因工程产品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上 市 • 1988年,第一个基因重组疫苗上市(乙肝疫苗, Recombivax-HB)
6、趋化性细胞因子
• 定义:对多种白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具有趋化作用和激活活性的小分子蛋 白质。
趋化作用(chemotaxis) :是指化学刺激物(趋化因子)刺激细 胞沿浓度上升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定向移动的作用(移动的速度 为每min5~20μm)
(二)美国FDA上市的CK产品及适应症
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
3、肿瘤坏死因子
• 定义:一种能使肿瘤组织 发生出血坏死的细胞因子。
分类: TNF- 和TNF-
功能:抗肿瘤作用(引起肿瘤细 胞凋亡、肿瘤组织坏死)、免疫 调节作用、炎症介质。
TNF的功能
4、集落刺激因子
• 定义:能够刺激造血干细胞和不同发育分化阶段 的造血祖细胞增殖分化、在半固体培养基上形成 相应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又称为造血刺激因子 或造血调节因子。
第一章、基因工程药 物概述
提纲
发展历史 应用现状 今后研发方向
第一节、基因工程药 物发展历史
主要参考资料:汤仲明.生物技术药物(第1版).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基因工程药物发展历史
• 1953年,Watson和Crick揭示了DNA双螺旋结构 • 1966年,遗传密码被破译 • 1970年,发现了限制性内切酶 • 1973年,Cohen和Boyer用限制性内切酶第一次完成了DNA的切割
•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促进创伤愈合,治疗糖 尿病足溃疡。
• 骨成型蛋白2(BMP-2):促进骨质形成,治疗脊骨退行 性融合。
• 角化细胞生长因子-1(KGF-1):促进上皮细胞移行及再 生,用于治疗化疗引起的重度口腔黏膜炎。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儿童IGF缺乏性生长不 良
坡。
• rhIFNβ-1b:倍泰龙,Betaferon, 美国 • rhIFNβ-1a注射液:利比,Rebif,意大利。 • rhEPO注射液:利血宝,ESPO,日本;阿司伯根,
Espogen,韩国;罗可曼,Recormon,瑞士。
• rhG-CSF:惠尔血,GRAN,日本;格拉诺赛特, Granocyte,日本。
与连接 • 1977年,Genentech公司在大肠杆菌表达第一个人蛋白生长抑素,
随后又成功表达了rhGH。 • 1978年, Genentech公司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
• 1979年,FDA批准了第一个基因重组药物-人胰 岛素Humulin上市( Genentech公司)
基因工程药物发展历史(续-1)
联物上市(用于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第二节、基因工程药 物的种类及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①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网站: Drags@FDA: ②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网站 ③胡显文在“基因工程药物与抗体药物研发与质量控制关键技术 研讨会”上的报告。
一、基因工程药物的种类
• 基因重组多肽及蛋白药物 • 核酸类重组药物 • 重组活载体药物
• 中和作用:抗体与病原微生物和毒素等有害抗原 物质结合,阻止其与细胞受体结合而保护细胞免 受危害的作用。具有中和作用的抗体称为中和抗 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