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复习提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心理现象(主要是人类心理现象),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以及能力和人格(个性心理特征)三大方面,及其对行为之影响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对象:个体心理1.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2)情感过程:人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3)意志过程:控制行为、克服困难的过程2.个性差异1)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兴趣、动机、理想和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稳定性:能力、气质和性格3)自我意识:人对自身的觉知与体察:自我认识、体验、控制●运动心理学:研究体育运动活动中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运动心理学研究内容:研究人在体育运动中的心理过程及人的个性与体育运动的关系研究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产生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研究掌握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进行技能训练的心理学规律研究运动竞赛中人的心理状态问题●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竞技运动领域:心理评定,心理选材,心理训练2.体育教育领域:掌握运动技能,增进心理健康3.大众健身领域:体育锻炼动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动机: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
●动机作用:动机对人的行为具有起动、调节、维持和制止的作用。
1.选择行为的定向功能2.激发行为的始动功能3.促进行为的强化功能4.持久行为的维持功能●动机理论:1.认知评价理论:每一事件均具有两种功能,即与自我决策感相关的控制功能和与能力感相关的信息功能。
2.自我效能理论: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或者对自己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
3.目标定向理论:分为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
前者关注自己完成任务的情况,后者关注自己与他人相比的成绩。
●运动动机的培养和激发:一、满足运动员的各种需要二、合理运用强化手段三、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直接激发动机四、变化训练比赛环境,间接激发动机五、给予自主权,培养责任心六、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唤醒:指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焦虑:指由于不能克服障碍或不能达到目标,而体验到身体和心理的平衡状态受到威胁,形成的一种紧张、担忧并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
成分:生理唤醒;情绪体验;威胁、不确定性、担忧的认知表征原因:三不知,不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不知道别人期望自己做什么,不知道最好的行动方针是什么分类:状态焦虑:一种短暂的情绪状态,特点是由紧张和忧虑所造成的一些可意识到的主观感受,也是高度的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
特质焦虑:一种人格特征,即在各种情境中产生焦虑反应的情绪倾向和行为倾向。
躯体焦虑:焦虑的生理特征,直接由自发的唤醒引起,通过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手心出汗、肠胃痉挛以及肌肉紧张表现出来。
认知焦虑:焦虑的认知特征,由对内外刺激的评价引起,是含有担扰性视觉表象成分的一种不愉快感受。
竞赛焦虑:对当前的或预计到的具有潜在威胁的竞赛情境产生的担忧,它包含情绪体验、认知表征和生理变化三种成分。
●唤醒,焦虑与运动成绩关系一、倒U形假说1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的关系,处于较低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较低;处于中等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最高;处于较高唤醒水平时,工作效率下降。
2完成简单任务时,最佳唤醒水平要求处于较高位置;任务越复杂,最佳唤醒水平要求处于越低的位置。
二、内驱理论高唤醒水平对于熟练的运动员是有利的,对于新运动员是有害的;低唤醒水平能增加初学者获得成功的机会,而成功的经验又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三、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每个个体有一个自己的理想机能区段。
当焦虑水平处于这一区段内时,可获得最佳操作成绩。
四、多维焦虑理论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
五、焦虑方向理论应当重视竞赛焦虑体验的方向和发生频率●空间能力:知觉空间关系和表象物体位置变化的能力,包括空间知觉能力、心理旋转能力、空间视觉化能力和时间空间判断能力。
●运动智力:人们在掌握和表现运动技能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人格:是一个人内在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外在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人格特质:是具有跨情境一致性和跨时间稳定性、能够表现一个人独特行为的倾向。
●阿尔波特的人格特质:1.阿尔波特将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体特质。
2.个体特质又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1.卡特尔把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2.表面特质是可以通过观察得到的行为或特质的集合。
根源特质是决定表面特质、支配个人一贯行为、作为行为或特质根源的基本人格因素。
●人格研究应用:1.人格评价与心理选材了解运动员的人格特征,区分不同项目运动员之间的人格差异,预测运动员的行为,为运动员的选材提供参照系。
2.人格评价与心理咨询人格测验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和掌握咨询对象心理状况的工具,测验结果可作为进行运动员心理咨询的依据之一。
●动觉:运动觉或本体感觉,它负责将身体运动的信息传入大脑,使个体对身体各部位的位置和运动有所觉知。
●空间知觉:对物体空间特性的反映,包括形状、大小知觉、深度知觉与距离知觉、立体知觉、方位知觉与空间定向等。
●专门化知觉:它是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经长期专项训练所形成的一种精细的综合性知觉,能对自身运动和环境线索(器械、场地、运动媒介物质如水、空气)做出敏锐和精确的识别和觉察。
●专门化知觉的特征:综合性——依赖多种分析器的同时活动。
专项性——各类感觉在不同专门化知觉中起不同作用。
动觉——冰上项目的“冰感”,球类项目的“球感”等都以高度发展的动觉为基础。
运动记忆:也称动作记忆,是指以自己做过的动作、运动及其系统为内容的记忆,其生理机制是动力定型的建立与保持。
●短时记忆的遗忘曲线:运动反应的记忆也有一个遗忘过程,遗忘的特点也是先多后少,先快后慢,时间大约持续1分钟。
如果训练以后紧跟着对该技能进行心理演练,可能会有助于短时记忆的改善或转化为长时记忆。
热身损耗:指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在间歇后不能立刻回复到原有表现水平的现象。
●热身损耗现象的启示:1.上场前的准备活动,必须认真做,且准备活动的动作结构、频率等特征应尽量与所要完成的动作技能相似。
2.在比赛间歇过程中,如果利手、利脚需要放松休息,可利用非利手、非利脚在临赛前做热身活动,以保持利手、利脚的技能定势。
3.当对方竞技状态极佳,势不可挡时,要采取措施,想法设法打乱对方的定势,如要求暂停,故意拍球以推迟发球时间等。
●不同种类技能长时记忆的比较:1.连续技能的长时记忆特点:许多连续技能,一旦被掌握,常能记忆相当长的时间。
2.分立技能的长时记忆研究:分立技能的长期记忆测验成绩很差。
●运动表象:指在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大脑中重现出的动作形象或动作情景。
●操作思维:是反映肌肉动作和操作对象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思维活动。
●运动直觉:是个体在复杂的运动情境中,根据有限信息,对问题做直接和迅速求解的思维。
●运动直觉的特点:1.快速性(经历的时间短,甚至在瞬间完成)2.直接性(由现象直接到本质,未经严密的逻辑程序)3.或然性(决策结果具有不确定性)4.情境性(出现于带有一定压力的、复杂的竞争情境)5.信息受限性(在先行线索不充分时,容易表现出来)●注意方式理论:注意的结构分为注意的范围和注意的方向。
注意的范围指在刺激域中人能够注意到的刺激数量,由非常狭窄到非常广阔。
注意的方向是指人正在关注外部的环境信息还是内部的身心情况。
分类:即广阔内部注意、广阔外部注意、狭窄内部注意和狭窄外部注意。
运动项目不同,运动任务不同,要求的注意方式也不同项目、场上位置与注意结构有关:广阔外部注意——适合于把握复杂运动情境,集体项目运动员,如足球、冰球、篮球等;狭窄外部注意——做出反应的短暂时刻需要这种注意,这时注意指向外部且范围很窄,以便击球或对抗对手;广阔外部注意——具备这种注意能力的人善于分析,因此学习速度快,善于把各种信息纳入自己的知识储备之中,并籍此制订计划和行为策略,预测未来和回忆过去。
广阔外部注意——对于敏感地把握各种身体感觉是最必要的,如射击、射箭、跳水、体操、武术等项目中的动作和运动体验,表象演练。
●注意分配的测量:双任务范式在双重任务实验中,要求被试在完成一项主任务的同时,必须完成一项次任务(通常为简单反应时任务)。
此种条件下测得的简单反应时比正常条件下的简单反应时减慢的程度,可作为主任务占用注意容量或注意资源的指标:减慢得越多,占用的容量或资源越多。
●注意分配的改进:1.操作者对一个或两个任务的注意需求减少。
2.操作者提高了时间分配和注意转移策略,从而减少了任务之间的干扰。
3.可能是由于操作者降低了加工双重任务所需要的资源,使双重任务的各方都能避开另一方所需要的资源。
●警觉:是指在相对较短的时限内,在一定的环境中觉察特定的、不能预期出现的事件的准备状态。
●警戒:指在相对较长的时限内,在一定的环境中觉察特定的、不能预期出现的事件的准备状态●心理技能训练:广义讲,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训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
狭义讲,是采用特殊手段使受训者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并进而调节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
●常用的心理技能训练类型:1.目标设置训练:是根据有效推动行为的原则设置合理目标的过程。
2.放松训练:是以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过程。
3.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过程。
4.注意训练: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注意的稳定性、抗干扰性或提高注意集中程度的过程。
5.暗示训练:是利用言语等刺激物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
6.模拟训练: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过程,目的是适应各种比赛条件,保证技术战术在变化的情境中也能得到正常发挥。
●目标与行为关系:长期的和短期的;具体的和模糊的;现实的和不现实的;任务定向的和自我定向的放松训练:是以暗示语集中注意,调节呼吸,使肌肉得到充分放松,从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的过程。
表象训练: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过程。
注意训练:指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注意的稳定性、抗干扰性或提高注意集中程度的过程。
暗示训练:也叫自我暗示训练,是利用言语等刺激物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并进而控制行为的过程。
●模拟训练方法:1.对手特点的模拟模拟国内外对手的技术、战术特点及比赛风格、气质表现等2.不同起点比赛的模拟包括领先、落后和关键球相持三种情况3.裁判错判误判的模拟帮助队员将注意力集中在可以控制的事情上,而忽略难以控制的行为及裁判行为4.观众影响的模拟有助于减少运动员实际比赛时的应激反应●比赛的角色定位:是指运动员比赛前和比赛中对自己、队友、对手之间关系的认识倾向,它直接左右着运动员判断自己的比赛表现正常与否,影响着运动员的自信心和比赛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