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结构基础第12章 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

建筑结构基础第12章 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

第12章 地震作用与结构抗震
12.1
1及其分类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地面运 动而引起的振动。振动的原因是由于地 壳板块的构造运动,造成局部岩层变形 不断增加、局部应力过大,当应力超过 岩石强度时,岩层突然断裂或错动,释 放出巨大的变形能。这种能量除一小部 分转化为热能外,大部分以地震波的形 式传到地面引起局部地面振动。这种地 面震动称为地震 1
本烈度。
3
2、地震分类
(1)地震按其成因分 地震按其成因可分成四种: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 落地震和诱发地震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60 km)
(2)按震源深度分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60 ~300km)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300 km)
4
12.1.2地震强度 1、地震震级
地震的震级是衡量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用符
在往复水平地震作用下,即产生斜裂缝,甚至倒塌
18
(3)地基和其它原因造成的震害 建造在软弱地基土的高柔建筑物,烈度虽不甚高,但由
于结构自振周期与地基土卓越周期接近,发生类共振而导致 建筑物破坏 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
防震缝宽度过小,地震时结构相互碰撞也容易造成震
害。
19
12.1
地震的基本知识
12.2.1抗震的设防的依据和目标 1、抗震设防的依据 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抗震 设防烈度为 6 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物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抗震 设防烈度是一个地区的建筑抗震设防依据,抗震设防烈度必须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确定。
7
13
抗震的基本知识
2、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发生时在一定地点振动的强烈程度, 它表示该地点地面和建筑物受破坏的程度(宏观烈度), 也反映该地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峰值的大小(定值烈 度)。地震烈度与建筑所在场地、建筑物特征、地面运动 加速度等有关。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而不同地点则会 有不同的地震烈度,用I来表示。 注:震级与烈度是不同的概念。
13
(6)房屋附属物的破坏 突出屋面的屋顶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烟囱、
女儿墙,由于“鞭端效应”引起破坏。房屋附属物的破 坏比下部主体结构破坏严重。6度区有所破坏,7度区普 遍 破坏,8-9度区几乎全部破坏或倒塌。
14
2、 多层框架房屋的震害
(1)框架梁、柱和节点的震害
(d)
框架梁、柱的震害主要反映在梁柱节点处。柱的震害重 于梁,柱顶震害重于柱底,角柱震害重于内柱,短柱震害重
(2)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
地面某处
震中距 震中
地面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60 km)
震源深度 地震波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60 ~300km)
震源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300 km)
2
(3)地震基本烈度
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随机性,通常采用概率的方法 来预测某地区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可能发生地震的最大烈度, 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 可能遭遇超过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该烈度称为地震基
与地震释放能量E(单位erg)之间有如下关系
lgE =1.5M + 11.8
释放的 能量 里氏震 级
当震级相差1级时,地面振幅相差 10倍。震级差1 级,能量相差32倍。
6
13
抗震的基本知识
微震:M<2 有感地震:M=2~4 根据M的大小可地震分为: 破坏性地震:M>5 强烈地震:M=7~8
特大地震:M>8
于一般柱,震害情况如下:
①柱顶 柱顶周围有水 平裂缝、斜裂缝或 交叉裂缝。重者混 凝土压碎崩落
15
②柱底 柱的底部常见的震害是在离地面或楼面
100mm~400mm处有环向的水平裂缝,其破 坏情况与柱顶相似 ③短柱 当有错层、夹层或有半高的填充墙, 或不适当地设置某些连系梁时,容易形 成 H/b≤4 ( H 为柱高; b 为柱截面的边长) 的短柱。一方面短柱能吸收较大的地震 剪力;另一方面短柱常发生剪切破坏,
9
(2)墙角的破坏
由于墙角位于房屋尽端,
房屋对它的约束作用减弱,使
该处抗震能力相对降低,因此 较易破坏。此外,在地震过程 中当房屋发生扭转时,墙角处 位移反应较房屋其他部位大,
这也是造成墙角破坏的一个原
因。
10
(3)内外墙连接处的破坏
内外墙连接处是房屋的薄弱部位,特别是有些建 筑内外墙分别砌筑,以直槎或马牙槎连接,这些部位 在地震中极易拉开。造成外纵墙和山墙外闪、倒塌等 现象。
11
(4)楼梯间墙体的破坏 楼梯间除顶层外,一般层墙体计算高度较房屋其他部位墙
体小,其刚度较大,因而该处分配的地震剪力大,故容易造成 震害。而顶层墙体的计算高度又较其他部位的大,其稳定性差, 所以也易发生破坏。
12
(5)楼板与屋盖的破坏
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由于楼板支承长度不足,引起局部 倒塌,或其下部的支承墙体破坏倒塌,引起楼板与屋盖的破 坏。
号M表示。国际通用的是1935年里克特所提出的,故称为里 氏震级。
震级的原始定义是:在离震中 100km 处的坚硬地面上,
由标准地震仪(摆的自振周期为 0.8s ,阻尼为 0.8 ,放大倍 数为 2800倍)所记录的最大水平位移 A(单位为 μm)的常 用对数值,用公式表示为:M= lgA
5
震级的大小直接与震源释放的能量大小有关,震级 M
形成交叉裂缝乃至脆断。
16
④节点
梁柱节点区的破坏大都是因为节点区无箍筋或箍筋不
足,混凝土出现斜裂缝甚至挤压破碎,严重的纵向钢筋压
曲呈灯笼状。 ⑤角柱
房屋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扭转,因此角柱所受剪力最大,
同时角柱又受有双向弯矩作用,而其约束又较具它部位柱 小,所以震害重于内柱。
17
(2)填充墙的震害
框架结构的砖砌填充墙破坏较为严重,一般7度即出现裂 缝,端墙、窗间墙及门窗洞口边角部分裂缝最多,9度以上填 充墙大部分倒塌。其原因是在地震作用下,框架的层间位移 较大,填充墙企图阻止其侧移,因砖砌体的极限变形很小,
8
12.1.3地震震害 1、 多层砌体房屋的震害 (1)墙体的破坏 在砌体房屋中,与水平地震作用方向平行的墙体是主 要承担地震作用的构件。这类墙体往往因为主拉应力强度 不足而引起斜裂缝破坏。由于水平地震反复作用,两个方 向的斜裂缝组成交叉型裂缝。由于多层房屋墙体下部地震
剪力大,交叉型裂缝在多层砌体房屋中一般是下重上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