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原施工

高原施工

高原地区施工
本项目施工地点位于玻利维亚的拉巴斯市,平局海拔3600m,属于高原地区。

从医学角度看,“高原”系指海拔3000m以上的广阔地域。

在此高度上可以使大多数人在静息状态下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而超过此高度时,其生理、生化、病理和临床方面的改变则明显加剧。

因此,要考虑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及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由此导致的施工效率降低的情况,还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措施来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3.2.1.1劳动力的选派
(1)选择身体素质好的施工人员,经医院体检,能适应高原地区低气压、缺氧的特殊自然环境。

(2)政治思想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勤奋,遵纪守法。

(3)业务能力强,施工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并经过高原地区卫生、保健及施工技术培训过的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4)进入高原地区工作的人员必须建立健康档案,要严格执行工前、工作期间和工后三个阶段的健康体检,实行全程动态健康监护。

工前健康体检,主要针对高原反应的程度,对不适应高原环境的人员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工作期间实行季度体检制度。

(5)根据本工程海拔高的特点,本工程在施工中尽量采用机械化作业,减少劳动强度,提高施工的劳动生产率。

在施工条件和要求许可的前提下,尽量雇用当地劳动力补充非熟练工种岗位用工。

3.2.1.2建立针对高原的应急救援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项目部对高原常见、特发性疾病的防控管理,以及当发生高原疾病时,做出应急响应。

(1)防控措施
1)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体温、脉搏、血压及呼吸功能测定;对心、肺听诊和肝、脾、肾等主要脏器进行检查,并对心肺X 透视、心电图检测。

通过全面体格检查,剔除高原病“易患者”,筛选出适应进驻高原的人员。

同时,应保留检查记录,以供查阅。

2)进驻高原前,应对拟进驻人员进行心理训练。

使其正确认识不良环境影响,增强意志,减除心里负荷,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保持情绪稳定。

同时,应向人员讲解有关高原地理、气候等特点,以及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和卫生防护原则,高原饮食、饮水、居住、营养卫生及进驻前适当和科学锻炼等知识。

3)高原劳动应遵循的原则:
a.初入高原勿做超负荷劳动;
b.久居高原勿做持久的强体力劳动;
c.非特殊情况勿做过长徒步行走;
d.尽量避免长途乘车,以防长途颠簸过度疲劳;
e.避免精神刺激,尽量减少沉重的思想负担和过度悲伤。

4)高原应注意的饮食卫生如下:
a.精制细做多样化、饭菜可口易消化,不吃生冷与腐食,清洁卫生经常化;
b.且忌暴饮暴食,晚餐不宜过饱;
c.加强饮食卫生监督:蔬菜等未经卫生处理不得生食,严禁食用变质食品。

5)急性高原反映预防的原则是:
a.正确认识高原。

初上高原者既不要抱有毫无准备和无所谓的态度,也不要有过分紧张的恐惧心理;
b.保证能量供给和充足睡眠。

高原膳食宜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大脑在保护性抑制状态下对低氧耐力增强。

因此,应保证人员有充足的睡眠;
c.避免过度疲劳和烟酒过量。

劳累和剧烈运动会使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肺负担,是急性高原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吸烟会加重缺氧;高原过量饮酒比平原危害更大,需消耗更多的氧,加重机体缺氧。

d.重视药物预防。

预防急性高原病的药物多以中草药为主,如人参、西洋参、党参、丹参、沙参等,其中以西洋参效果较好。

(2)伤病员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如伤病员病情严重,不适宜继续留在高海拔的拉巴斯市,可将伤员下送至海拔低的地区继续治疗。

下送伤病员首先要全面分析病情,
考虑当地的医疗设备情况,同时也要考虑是否具备下送条件,如交通工具、途中继续治疗的可能性、气象和道路情况等,需综合分析,权衡利弊后再慎重决定留治还是下送治疗。

1)适应症
a.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心脏病合并心衰的患者首先就地抢救治疗,待病情稳定,途中没有生命危险时方可下送。

b.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就地治疗无条件,或仅有小量出血,但反复发作,未能明确诊断者可下送。

c.对胸、脑外伤或脑血管意外,应积极抢救。

当生命体征稳定后,在维持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可下送。

d.胆道急性炎症和急腹症经药物保守治疗好转,血压平稳,在坚持途中治疗的情况下尽快下送。

e.对发生休克的伤病员,经抢救至血压平稳,休克纠正后1~2天,在补充有效循环量,保证途中继续治疗和给氧的情况下,下送治疗。

f.严重创伤、挤压伤、多发性骨折、骨盆尿道损伤等,经抢救处理,给予必要的止血、固定、牵引,待休克纠正后可下送。

g.严重冷损伤和烧伤应处理保护创面,基本纠正休克,尽快下送。

h.其他慢性疾病和慢性高原病,确因在高原治疗有困难,经全面检查,向上级有关部门请示批准后可下送。

2)禁忌症
病情危重,下送途中有生命危险,伤病情不允许,应积极就地组织抢救治疗。

同时尽快请求有关部门根据伤病员情况派出医疗队或有关专家,携带药品器械共同就地抢救。

对下列疾病未稳定前禁忌下送。

a.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高原心脏病心衰,病情未能控制者,急性心肌梗死处于危险期。

b.急性大出血有休克倾向者。

c.胸部损伤,骨折并发张力性气胸;脑外伤并脑压升高;颈椎、脊椎骨折,四肢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未经必要固定处理者。

d.急腹症,病情急重,有休克倾向者。

(3)电话报救须知
1)在现场抢救的同时,应立即拨打拉巴斯市的医疗单位电话,向其求援,并安排好车辆准备运送病员。

2)拨打电话时要尽量说清楚以下事项:
a.说明伤病情况和已经采取了哪些措施,以便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准备;
b.说清伤病者所在地方,附近环境有何特征;
c.说清报救者姓名和现场联系电话;
d.通话后,应派人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

同时,将救护车进入工地途中的障碍及时清除。

3.2.1.3提高高原施工效率的措施
(1)选择正确的施工方法
在本建设项目施工时,各专业要相互协调配合,具体内容详见1.4.4各阶段转转材料、机械和劳动力的穿插和协调。

(2)人员的配备
施工人员中除了项目部的管理人员及部分技工,其余工人在施工所在地进行招聘,以减少因高原带来的对施工人员的影响。

施工时,施工人员要按办公楼的工作量,将同时进行流水作业工程量配足,组织流水施工,合理利用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施工机械的利用
由于施工地点位于平局海拔3600m的拉巴斯市,属于高原地区,普通的施工人员过去后均会有头晕、气喘、乏力、消化不良等高原反应。

施工过程应尽量利用机械进行施工,以此提高项目的施工效率,减少因高原施工带来的对施工人员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