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植物病理学

普通植物病理学


一 寄生性
专化寄生物 非专化寄生物
二 致病性
寄生物破坏寄主引致病害的能力叫致病力。对 寄主具有致病性的寄生物叫病原物。
一般来说,寄生物就是病原物,但有些寄生物 不是病原物,如根瘤菌。专性寄生物对寄主的 活细胞破坏不大。致病性弱。非专性寄生物先 分泌毒素杀死寄主细胞,在获取营养,致病性 强。
一 病状类型—坏死
坏死: (1)叶斑: (2)叶枯: (3)叶烧: (4)猝倒: (5)溃疡:
一 病状类型—腐烂
腐烂: (1)干腐: (2)湿腐: (3)软腐: 按腐烂部位分:根部腐烂、基部腐烂、茎部腐烂、果实腐烂和花部
腐烂。
一 病状类型—萎蔫
萎蔫: (1)枯萎: (2)黄萎: (3)青枯:
(二)教学目的
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熟悉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 念和原理,掌握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病害流行规律及防治原理。 为下一步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本门课 又是本专业学生接触专业的第一门专业课,要吸引学生热爱学科、 热爱专业。
教材及参考书
许志刚主编,1997,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二 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二 植物病害类型
按致病因素分: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按病原物种类分: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 病害和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的病害等
按病原物传播途径分:气传病害、土传病害、种传病害、 虫传病害等
按症状分:花叶病、斑点病、溃疡病、腐烂病、枯萎病、 疫病和癌肿病等
按发病部位分:根部病害、叶部病害、茎杆病害、花部病 害和果实病害等
植物病理学是在医学、微生物学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与真菌学、细菌学、病毒学、线虫学、植物学、 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气象学、分子生物 学等相关学科有密切的关系。
五 如何学好普通植物病理学
理论联系实际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比较法——病原物的形态及分类 推理法——病原物的鉴定及证明 演绎法——病害流行原因分析 归纳法——病害防治技术
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课堂记好笔记,课后及时整理记忆。
第二节 植物非侵染性病害 和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的相互
关系 (1)非侵染性病害加重后者 如伤口 (2)后者可致使非侵染性病害发生
病害三角与病害四面体
1933年林克提出病害三角学说
1976年鲁滨逊提出病害四面体学说
一 病状类型—畸形
畸形: (1)增生型: (2)增大型: (3)减生型: (4)变态 2、粉状物: 3、小黑点: 4、菌核: 5、菌脓: *注意:病毒是细胞内寄生物,只有病状,无病症。
三 症状的变化
典型: 综合症: 并生症: 隐症现象:
第四节 病原物的寄生性 和致病性
普通植物病理学 Plant Pathology
普通植物病理学
1、教学对象:植保专业三年级本科 2、规定学时:40学时 3、开课学期:三年级
(一)授课内容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保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 主要讲授植物病害发生原因、病害发生发展规律、植物与病原物之 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植物病害防治的原理等。讲授的主要内容包 括植物病害的概念及其症状类型;病原物侵染过程、病害侵染循环、 植物抗病性与病原物致病性、病害流行预测技术以及植物病害防治 原理等基本知识。
于正常,病态相当于异常。 (2)植物病害与机械创伤不同。植物病害有一个生理病变过程,而
机械创伤往往是瞬间发生的。 (3)植物病害必须具有经济损失观点。
如:茭白 郁金香杂色花 韭黄等
(三)植物病害的重要性
植物病害对人类社会发生过重大影响: (1)爱尔兰马铃薯晚疫病 (2)孟加拉水稻胡麻斑病 (3)美国玉米小斑病 (4)中国红麻炭疽病 (5)中国玉米小斑病 (6)中国小麦赤霉病
病原物致病性和寄生性是种、属的特性,是可 遗传的。
第五节 侵染过程和侵染循环
1、接触期: 2、侵入期: 3、潜育期: 4、发病期:
一、侵染过程
二 病害的侵染循环
概念: 包括: 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 2、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3、病原物传播途径
第六节 植物病理学简史
植物病理学的近代史是从1845年 欧洲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开始的, 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下面通 过主要任务及其贡献来了解植物 病理学历史。
一 植物病原学
1755年,梯来特(Tillet)
1、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病害的表现 和危害、发生流行规律以及如何控制病害的生物学科。
2、包括普通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 前者介绍病害的基本概念原理
后者介绍具体病害诊断与防治
自1845年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至今150多年历史。 De Bary是植物病理学奠基人,被称为“植物病理学之 父”。
宗兆锋等,《植物病理学原理》,中国农业出 版社,2002,面向21世纪教材
Agrios, G.N.(陈永萱等译),1995,植物病理 学(第三版,1988),中国农业出版社
陆家云主编,1997,植物病害诊断(第二版),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方中达主编,1997,中国农业大百科全书—植 物病理学卷,中国农业出版社
环境
人类
寄主
病原物
第三节 植物病害症状 Symptom
症状:植物生病后经过一定的病理 过程所表现的病态。包括外部和内 部特征。
症状由病状和病症两部分组成
病状:是患病植物本身所表现的不 正常状态。
病症:是生长在植物病部的病原体 特征。
一 病状类型—变色
变色: (1)花叶: (2)褪色: (3)黄化: (4)斑驳: (5)条纹: (6)白化苗: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植物病害和植物病理学 一 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在自然界中受到有害生 物或不良的环境条件的影响,使 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受阻,在代谢 上发生改变,造成了损伤或损害 叫植物病害。
(二)植物病害的特点
植物病害概念的界定可根据以下特点: (1)植物病害是根据植物外观的异常和正常相对而言的,健康相当
按被害植物类别分:大田作物病害、经济作物病害、蔬菜 病害、果树病害、观赏植物病害、药用植物病害等
按病害流行类型分:单年流行病、多年流行病
按病原物生活史分:单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
三 植物病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降低产量 降低品质 产生有毒物质 限制农作物栽培 影响农产品的运输和贮藏
四 植物病理学定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