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控直流稳压电源实验报告

数控直流稳压电源实验报告

数控直流稳压电源实验报告学院:信息学院专业: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班级:12自动化班姓名:陈志强学号: 3指导老师:胡乾苗2014年7月8日数控直流稳压电源一、系统初步设计直流稳压电源框图:我们只对稳压电路部分进行设计,前三部分利用现成的实验室稳压电源。

即U=实验室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I1.1.1 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有一定输出电压调节范围和功能的数控直流稳压电源。

1.1.2 基本要求(1)输出直流电压调节范围0-15V,纹波小于20mV。

(2)输出电流0-500mA。

(3)稳压系数小于0.2。

(4)输出直流电压能步进调节,步进值为1V。

(5)由“+”、“-”两键控制输出电压步进值的增或减。

(6)用数码管显示输出电压值,当输出电压为15V时,数码管显示为“15”。

1.2基本工作原理1.2.1 串联型稳压电路稳压电路较常用的串联型线性稳压电路具有结构简单、调节方便、输出电压稳定性强、纹波电压小等优点,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

输入电压为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电压。

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为:(1-1)由式(1-1)可知输出电压与基准电压为线性关系,当改变UZ 的大小,则输出电压也将发生变化。

如果此基准电压时一个数控基准电压,则此稳压电路就可以构成一个数控的稳压电源。

图1 串联稳压电路原理图1.2.2 数控基准电压源数控基准电压源的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

数控基准电压源的电压大小可以通过可逆计数器预置数据,计数器的内容对应于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同时该计数值经译码显示电路,显示当前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

计数器的输出送至D/A 转换器,转换成相应的电压,此电压去控制稳压电源的输出,使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以1V 的步进值增或减。

图2 数控基准电压源框图1.2.3 数字直流稳压电源总框图图3 数字直流稳压电源总框图二.单元电路设计系统单脉冲通常可以用按键产生,实际的电路有多种形式,可以由门电路构成,也可以由集成单脉冲触发器构成。

按键闭合:C 充电,τ充=R 1C ,按键断开:C 放电,τ放=R 2C ,G :施密特触122()N OUU R R R =+122()P U R R R =+U 'O发器,有V T+、V T-,则u c与u o的波形为:2.1.2VCC值估算根据实验公式:VT+可根据选用的施密特触发器型号,从下表查得表1 CD40106 阈值数值综上,取Vcc=5V,V T+=3.6V,可计算得到选取R1=0.2R2。

2.1.3 R、C估算按键闭合后,必须能使电容C充电到V T+以上,从而使施密特触发器输出翻转。

设:充电开始到u C=V T+所需时间为t W。

则:故:其中:综上,若假设手按键时间为1ms,C=0.1uF,R1=0.2R2,且t W必须小于手按键时间,根据实验室器材的具体情况,选取R1=2KΩ.R2=10KΩ.2.2 可逆计数器电路可逆计数器可直接用74LS192/74LS193实现。

为使D/A转换方便起见,本实验选用十六进制的 74LS193。

2.3 D/A转换电路D/A转换电路有多种型号,我们选用最常用的DAC0832 D/A转换芯片为例,说明D/A 转换电路的设计。

①、内部结构VREF :参考电压输入端,电压范围为±10V;Iout1: D/A转换器电流输出端,接外部运放的反相输入端;Iout2: D/A转换器电流输出端,接外部运放的同相输入端;RF:反馈电阻端,内部已有与倒T型网络匹配的电阻R。

接外部运放的输出端。

D/A转换电路有多种型号,我们选用最常用的DAC0832 D/A转换芯片为例,说明D/A转换电路的设计。

DAC0832可以有三种基本的工作方式:双缓冲方式、单缓冲方式、完全直通方式。

根据实验电路要求,选取完全直通方式。

2.3.1 D/A 转换电路的连接图4 DAC0832完全直通方式连接图2.3.2 D/A 转换电路的参数V REF 设置8位 D/A 转换器的输出电压为: 因计数器输出只有4位,只能接D/A 转换器中D0~D7的4位,故输出电压与输入端的选择有关。

1> 若选低4位,则:步进值为: 2> 若选高4位,则:步进值为:综上所述,根据实验室所提供电源的实际情况和减小实验误差,选取高4位,VREF =-5V 。

则'0U ∆=0.3125V, 2.3.3 D/A 转换电路的外接运放选取 运放的最大输出电压为:运放的最大输出电流为:综上,所需运放的输出电压要大于9.375V ,输出电流要大于0.9375mA 。

2.4 稳压电路2.4.1 稳压电路连接图 2.4.2 输入电压UI 的确定由模电知识:因设计指标: ,一般 故 考虑电源电压波动10%,则: , 即: 取2.4.3 调整管参数选择设计指标: 由模电知识可知: 选择管子时,应使 256REFOV U '∆=-4225616REF REFOV V U '∆=-⋅=-2400~256OREFU V '=-max 240240109.375256256OREF U V V '==⨯=Im max in O CESU U U >+max 15O U V =2CES U V =Im 17in U V>I 0.917U V >I 18.9U V>max 0~500L I mA =0~15O U V=max max 1max max 500C E R L L I I I I I mA≈=+≈=max1.1CMC I I>max 1.1CEO CE U U >max 1.1CM C P P >据9013、8050、13005的资料可知13005的参数如下:Icm=4A ;Vce=400V ;Pcm=1.5W ; 9013的参数如下:Icm=0.5A ;Vce=45V ;Pcm=0.625W ; 9013的参数如下:Icm=1.5A ;Vce=25V ; 综上所述,调整管选取130052.4.4 集成运放的选取 设计指标:运放输出电流: 运放输出电压:综合,可得集成运放的输出电压要大于15.7V ,输出电流要大于500mA/B 。

据LM324、LF353的资料可知LM324参数如下:单管Vo=3~32V ;双管Vo=1.5~16V ; LF353参数如下:Vo=+/-18V综上所述,集成运放选取LF353,集成运放的V DD =18V ,V EE =-18V 。

2.4.5 取样电路R1、R2的选取设计指标: 步进值: 输出电压: 步进值: 则:由于'0U ∆=0.3125V ,则R1=2.2R2,故选取R1=1O0 K Ω的滑动变阻器,R2选取1O K Ω。

2.4.6 纹波小于20mV 的设置考虑VREF 基本不变,故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控制滑动变阻器R1的阻值,控制R1/R2的比例,使产生的纹波在20mV之内。

2.5 实验器材max 0~500L I mA=0~15O U V=max max /500/L I I mA ββ>=放m max 150.715.7O ax BE U U U V>+=+=放0~15O U V =1O U V∆=CD40106 六施密特触发器 174LS193 同步双时钟可逆计数器 10.1uF 电容 2电建 22K 电阻 110K 电阻 3100K 可变电阻 1三、仿真电路设计图3.1单脉冲产生电路如右图所示,该单脉冲产生电路由集成单脉冲触发器——施密特触发器构成。

单脉冲可由按键B产生。

按键B每按下一次都会通过施密特触发器产生并传送一个单脉冲。

3.2可逆计数器和D/A转换电路如右图所示,可逆计数器是直接由74LS193实现的,而D/A转换部分则是由DAC0832D/A转换芯片实现的。

74LS193芯片的4号5号引脚分别是单脉冲信号上升沿和下降沿的信号输入端。

当4号引脚接收到一个单脉冲信号时,计时器会产生‘+1’的任务响应。

反之,当6号引脚接收到一个单脉冲信号时,计时器会产生‘-1’的任务响应。

而3,2,6,7号引脚则是信号输出端,将信号输出至译码显示器和D/A转换器。

DA0832D/A转换芯片则是起到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作用。

3.3稳压电路后半部分如右图所示,分别由NPN硅三极管,LF353集成运放,两个固定电阻和一个滑动变阻器构成调整管部分,比较放大部分,取样电路。

其中,由调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来控制R1与R2的比值,进一步调节步进值,提高实验的精确度。

3.4 实验设计总电路图3.5 仿真结果1、当调试至3V时,显示管跟电压表显示2、当调试至12V时,显示管跟电压表显示3、当调试至0V时,显示管跟电压表显示4、由“+”、“-”两键控制输出电压步进值的增或减。

仿真结果符合实验设计要求,清点实验所需器材和实验设备,便可开始焊接实验。

四、系统的焊接组装总结4.1.使用的主要仪器仪表电压源、数码管、电烙铁、镊子、万用表、剪刀,导线、线路板等。

4.2.调试电路的方法技巧总结:整体结构布局的合理性;电子电路的合理布线;元器件的安置要便于调试、测量和更换;采用分块逐个焊接的方法:此方法的好处在于在焊接好每一块功能块之后都可以及时检验是否焊接成功,以免出现在全部焊接完毕之后再进行检验时无法找到出现问题的部位。

4.3实验测量数据如下表所示:误差分析:纹波系数在20mv以内,符合实验要求,实验达到预期目标。

五、实验过程问题总结问题:虚焊是电路焊焊接实验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

解决方法:在每次焊接好一根线路时及时用万用表测量是否导通,可以极大得避免虚焊出现。

问题:由于焊接时在电路板的背面进行,而元器件都插在正面,所以在焊接过程中背面不方便看出元件管脚尤其是芯片管脚。

易产生错误。

解决方法:在背面的芯片槽内贴一张标有管脚号的小纸片或标注记号。

问题:在所有电路单个分块调试成功之后验证实验最后结果时,发现系统的数字无法正常的跳变。

解决办法:重新检查了一遍所有的线路是否有断开或者短路,分块检测了各块的功能。

没有发现问题,经询问老师和查阅发现LF353的正负引脚接错并且未将两个电源的地端连接才导致问题的出现,需将两个电源发生器的地端共接才能实现线路板中所有地线共地。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制作一个实际电路的整体过程。

首先在进行电路焊接之前必须对电路进行模拟测试,即可以用Multisim等操作软件对电路进行模拟仿真,在保证模拟电路输出误差等实际量值达到预定指标时,才可将电路数据用于实际操作中。

但不可过于理想化,电源的选择不正确,在multisim上可以运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烧坏芯片。

其次,电路的设计中必须事先掌握了各元件、芯片数据信息,可通过网络查找资料,选取合理电压源,以满足实验室供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