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情案例分析与微表情心理学微表情案例分析与微表情心理学快速眨眼表示很紧张或得意刚才答题者有一个偏头的动作,同时嘴角单侧上扬,有轻视、得意和挑衅的意味,潜台词就是我让你们上当了。
判定她所说的"请消防队员帮助摘掉手上戒指"这件事是假的。
5月2日,在江苏卫视益智答题类节目《非常了得》中,一位女选手因无法辨别对方回答是否真实,向栏目嘉宾、微反应专家姜振宇求助。
结果,通过一般人难以察觉的微表情,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律信息中心主任、心理应激微反应研究小组负责人又一次准确判断了真伪。
其实,在此类辨别真假节目之前,网络热播美剧《Lie to Me》就将“微表情”这一原本属于科研领域的内容介绍给大众。
如今,随着相关科普读物的盛行,微表情分析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人们果真能通过“读心秘笈”在最短时间内识别他人,甚至有益于自己的人际交往和职场生涯吗,再能“装”的人也无法掩饰趁着来南京录制节目的间隙,微表情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提出,后来随着《Lie to Me》(男一号就以他为原型)而普及。
微表情是微反应的一种,主要是指脸部细微的表情动作,也是相对容易观察到的微反应。
微反应是每个人在遇到有效刺激的一刹那产生的瞬间本能反应,是了解他人内心意图最准确的线索。
其不受思维控制,再能“装”的人也无法掩饰。
“嘴巴抿紧+下巴上扬,表示自豪;快速地眨眼,表示很紧张或很得意……”举例说明几种微表情。
人在产生情绪的时候,面孔对主要表情形态的本能反应是一致的,但由于社交规则的复杂性以及社会性行为的干扰,人们需要根据所处的情境,克制本能反应,换上一幅社交面孔。
因此,情绪产生的表情会很快被意志主导的社交表情(如讨好的笑,强颜欢笑等)打断和替换,仅在很短的时间之内,以不完整的形态转瞬即逝。
之所以叫"微",其关键点的转变,从浮现到消失,微表情一闪而过的时间不到1/4秒。
从2007年至今,一直研究“微反应”,曾经做过郭美美、王勇平等公众人物面对镜头是否说谎的分析。
而在《Lie to Me 》中,剧中男一号常常通过微表情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
如一个男人一边竭力向情人告白“我一定会离婚”一边下意识地耸了一下肩,表明他绝不会为了她而离婚。
微表情并不高深莫测。
比如,高档商场里的售货员面对衣着寒酸的顾客,笑脸相迎中会闪过一丝轻蔑的嗤笑。
顾客能敏锐地捕捉到这种微表情,虽然大多数人不能对此确切解读,但大脑依然受到影响,据此改变对别人表情的理解。
侦破应聘都有人“用”微表情在百度上搜索“微表情”,共找到相关结果约171万个,新浪微博也能搜索到近29万条结果。
微表情引发人们强烈的兴趣,不仅应用于破案、相亲、娱乐游戏、应对招聘面试等领域,甚至有人尝试在教学上引进微表情识别技术。
微表情分析具有一定的悬念性,因而成为许多电视台提高收视率的法宝之一。
在网络热传的一段视频、山东卫视《和为贵》的一期节目中,女孩小侯怎么也没料想到,相恋11年的男友竟然是个白眼狼,与她同居期间竟然偷偷与别人领了结婚证~当这个男人的连篇谎言被参与节目的“微表情”专家杜冰当场戳穿时,被蒙蔽的小侯悔恨不已。
而杜冰解释称,当人突然要撒谎时往往会出现视线的游移(眼睛忽左忽右)和眼神的闪躲,那期节目中,男方在撒谎时,就多次出现这种眼神。
运用“微表情”还成为镇江市经济开发区检察院执法办案的新利器。
在对诈骗嫌疑人陈远军的提审中,公诉科助检员吴文豪正是通过当事人反复摸鼻子的“微表情”,揭穿了他以借为名行诈骗之实的情况,并结合其他证据攻破他的狡辩。
吴文豪在电话中告诉记者,男人揉鼻子与掩饰真相紧密关联。
说谎时,鼻子里的海绵体结构会膨胀,他会觉得鼻子不舒服,所以会不自觉地触摸它。
“对于一些高智商、高情商的涉贪、涉毒和涉及诈骗人员,我们会仔细研究侦讯录像,捕捉微表情,寻找突破口,再严肃追问细节。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份《中国大学生面试压力调查》,有82%参加面试的毕业生会出现表情僵硬、挠头等“不自然”的“微表情”,据分析,这些透露了极高的心理压力。
为此,一些针对于此的培训也应运而生。
河海大学毕业生王瑞就曾参加过在南京理工大学校园招聘会上举行的“微表情特训”活动。
他告诉记者,印象最深的是,中华英才网的人力资源专家点评说:自荐时不要眼神飘忽、抿嘴、不要不自觉紧握双拳。
“在后来的几次面试中,我就有意识地改善自己的微表情,获益颇丰。
别随意揣度身边人就算是微表情专家,《非常了得》中,姜振宇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
他自嘲说,“对抗游戏要求现场判断,费心费力,在头头是道分析后我也会惨败,会让演技好的人漏网。
”他同时强调,一套正式微反应分析判断的成功率大概70%出头。
“我只是个普通研究人员,并没有超能力。
”除了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微表情方面也开展了系统的研究。
中科院心理所课题组的一位成员表示:在很多一般性的撒谎中并不会出现微表情现象,人们只是在说一些跟自己利益高度攸关的谎言时,才会出现微表情。
但是通过微表情进行是否撒谎检测,其准确性究竟有多高,还有待研究。
他们希望研制出一种用于捕捉并识别转瞬即逝的微表情的机器。
对于在白领中广泛流传的《N种说谎时的小动作》等微表情识别技巧,姜振宇说:“答题时生硬地重复问题是典型的说谎表现,明知故问时眉毛会微微上扬。
这些判断技巧的确适用于绝大多数人,但谎言不能倒叙等说法并不靠谱,是伪知识。
”除了微表情,人的肢体语言等也能传递信息。
要想准确判断真假,还需要逻辑考量和提问辅助,必须全神贯注,但这样会影响正常的交流。
受影视剧的影响,很多人武断地将微反应、微表情与“是否说谎”直接关联。
他强调,不要生搬硬套微表情的教条,要注意的必须是那种下意识反应,并且一定要结合情境和刺激源才能解读,不能一概而论。
另外,除了人力资源管理者、记者、新闻发言人等职业外,其他人在生活中没必要用微表情随意揣度他人。
他特别强调,此研究方法不适用于家人、恋人和朋友,当局者迷,身在其中的人反而容易判断不客观。
对于时髦的“微表情特训中心”一类的培训,大部分考官其实更看重应试者回答是否自然流利,逻辑严谨,心理素质良好。
“微表情培训实质相当于非语言的面试技巧培训或礼仪训练,青涩的学生经训练会变得稳重、自信,能够提高求职的成功率。
然而在阅人无数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保持原生态的面貌也不是坏事,精于世故有时反而弄巧成拙。
”自信,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来自内心的充实和强大。
按照科研概念,微表情是无法控制的,更不能被训练。
在一对一的问答考核过程中,遇到自己的薄弱环节,仍有可能露出破绽。
微表情案例分析男生向女生用短信表白,女生表示感情的是要慢慢来的,目前还没什么感觉,男生默许。
次日,两人见面,男生一见女生就虹膜上升,深吸一口去,眼睛瞪大,眉毛上扬,嘴唇,轻压嘴角微微上翘,全身僵住. (表现为喜悦,紧张,冻结反映,以及压力)女生看见男生,快乐的表情,大说一声早~ (脸部表情为喜悦,带有一点小小的自信,女生并无压力表现)要求分析男生对女生的感受女生对男生的感受男生:带有一些故意的惊讶,表示一种有些紧张的情绪,冻结反映和呼气,表现为紧张,喜悦表情表现为喜欢女生,看到女生的喜悦~ 压力代表对女生是否会喜欢自己,以及未知的一些事表示压力,紧张)女生:由于知道男生喜欢自己,所以带有一定的自信感觉,自信的和喜悦的微笑,毫无压力,表示对男生并无任何未知的恐惧,完全处于被动享受自信的状态。
) 男生拿出全家买的苹果给女生,女生接过,嘴角微扬,(表示压抑住的喜悦),收下了苹果。
女生表现分析:如果女生喜欢男生,应该会有害羞的表现,而女生只有喜悦,(由于临场观察不全面,女生的微笑也可能是单边嘴角上扬,表示为自信的轻视) 总结,还总结啥呢,男生,祝你好运吧~ps:以上情境均无视频资料完全是临场观察分析准确率低,客观性低,只做参考,而非学术性研究~微表情之怎样才是代表喜欢如果一个男人帮你拎包,帮你买单,帮你拉椅子,说明他有过女友,而且还不止一个。
如果第一次见面,男人盯着女人8.2秒以上,就不单单是喜欢了。
有一个人对你说“我爱你” 给ta一耳光,要是还爱着你,就是真心的。
当见到、听到、说出某人某物某事时有吞咽动作,表示对其有强烈情感初次见面时真心喜欢你的人会挑起眉毛(或将眉毛弯成拱形),相反,那些不太友好的人会轻轻地斜视你。
微表情心理学给你一双识人的慧眼~一把度人的尺度~让你灵活运用微表情心理学以便从体态上辨认人的性格~从谈吐中推断人的修养~从习惯中观察人的心机~从细微处洞悉人的气质。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一座城,因为城门的紧闭而让别人总是拥有浓厚的兴趣去打开它。
《读心神探》的热播让人们了解了“微表情”这个名词,而江苏卫视全新推出的脱口秀节目《非常了得》更是让微表情学说风靡一时。
作为一个心理学名词,“微表情”可以反映出一个人内心的流露与掩饰。
人们通过做一些表情把内心感受表达给对方看,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泄露”出其他的信息。
而这个过程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这是种烦人的特性,很容易暴露情绪。
当面部在做某个表情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会突然一闪而过,而且有时表达相反的情绪。
在这个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无时无刻在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往。
社会是一所大学,每个人都必须在这所学校中,接受人生的考验和灵魂的洗礼。
从破解他人身体语言的一般准则和方法入手,给人以一双识人的慧眼,一把度人的尺子,以便从体态上辨认其性格,从谈吐中推断其修养,从习惯中观察其心机,从细微处洞悉气质高低。
如果你具有破解他人身体语言的本领,就意味着你可以轻松地看透周遭发生的人与事、勘破一个人的真伪,洞悉他人内心深处潜藏的玄机,以不变应万变,顺利地窥探出情绪变化的温差,辨别出气色蕴藏的内涵,使你在人生的旅途上左右逢源,把人生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们都知道,机会不是等来的,是要自己通过努力去寻找的。
如果我们通过这本书学到了如何通过一个人的行为表情来读懂他的内心的本领,那么我们就会在对时局的把握上占得先机。
也就非常容易捕捉到成功的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自然就会水到渠成了。
总之,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中,观人于细致、察人于无形,轻而易举地看破他人他心,让你有一张王牌在手,你就能够轻易绕过生活中的险滩和躲过四处碰壁,使你非常从容地融入这个社会,面对人生各种挑战时都能游刃有余,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把握局面的主动权,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者。
微表情心理学书籍《说谎》~保罗〃艾克曼~微表情专门著作《身体语言密码》~芭芭拉皮斯《读心术》~亨利克•费克萨斯。
《微表情》,姜振宇,《别对我撒谎》是一部描述心理学的美国电视剧~于2009年1月21日首播于福克斯电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