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
襄阳市第三中学地理组宋行【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教材分析】
这节教材的编写思想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类型,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突出这一特点。
而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时,必须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去分析,找出优势区位。
亚洲的季风水田农业,重点是让学生仿照对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分析,自主分析、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以及生产的特点。
在这里,分析能力的迁移更显重要。
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备了大量的地图和景观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学生提取图片信息以及分析案例的能力。
【学情分析】
季风水田农业是一种典型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需要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到目前为止对农业区位的含义、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概况有了一定的掌握和了解,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有关的图片和资料,着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在世界的分布范围;举例说明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
过程与方法:学会提取地理信息;通过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学会读图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来认识身边的地理事物,培养热爱地理的精神;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区位因素。
难点:归纳季风水田农业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