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崤之战
战争背景:
❖ 秦、晋这两个大国的关系在春秋时代是颇为特殊的。 它们为了各自的利益结成联盟,又用“联姻”的形 式来巩固这个联盟。
❖ 在外流亡了19年的晋文公得以借助秦国的力量回国 争夺君位。
❖ 晋文公因为强调不忘秦国的恩惠,跟秦国的关系处 理得相当好。但随着他打败南方的强楚,晋国一跃 而成为中原霸主,秦晋双方争夺中原霸权的矛盾就 逐步激化起来。
内容总结
本篇记叙了春秋时期秦晋之间一场争夺中 原霸权的战争,作者以蹇叔论战为纲,以秦 军东征的始末为线索,解释了战争胜负的因 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知己知彼方可百 战不殆。
写作特点
1、围绕中心选材,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以蹇叔论战为纲,通过蹇叔哭师、王孙满观师、弦 高犒师、皇武子辞客、先轸论战等情节,来一一印证 蹇叔的预言。至于战争的具体经过则不是叙述的重点, 所以一笔带过。这种对战争题材的处理手法对后世的 历史散文有很大的影响,如《资治通鉴·赤壁之战》的 写法。
❖ 不着重写交战情景。
蹇叔阻战
❖ 观点:劳师以袭远,未所闻也。 ❖ 理由:
对秦:师劳力竭,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对郑:远主备之,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对晋: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一谏:直谏 二谏:哭师 三谏:预言
人物形象:蹇叔——忠君爱国,老谋深算
秦王——刚愎自用,利令智昏
王孙满观师议师
❖ 观点: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 理由:轻则寡谋
❖ 面对这一情势,秦穆公担心郑穆公的亲晋势必危 及秦国在郑国的利益,杞子等人不可能长期戍守 郑国都城的北门,加上错误的估计了晋国新值国 丧,一定无暇外顾的局势,就认为应抓紧时机袭 郑,错过了机会,就会永远丧失争霸中原的机会。
❖ 这种担心,就使秦穆公利令智昏,听不进蹇叔的 意见,作出悍然出兵袭郑的错误决策。
文嬴请三帅、原轸怒斥、阳处父追三帅
人物形象: 晋襄公:优柔寡断、缺少主见 原轸:忠直刚烈 阳处父:随机应变 孟明:决心复仇
秦伯哭师
人物形象:勇于认错,知错能改
总结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 它不仅在史书领域独树一帜,而且在文学史上占有重 要的地位。《左传》的文学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 善于记事和善于写人两个方面。《秦晋崤之战》作为 《左传》中的杰出篇章,非常典型地、完整地体现出 《左传》的艺术特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秦晋崤 之战》就象一个《左传》艺术的“微雕”,
❖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 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 第一部科普作品——《梦溪笔谈》 ❖ 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春秋三传:
❖春秋左氏传 ❖春秋公羊传 ❖春秋谷梁传
2、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来突出人物个性,刻画人 物形象。
如蹇叔的忠直耿介、老谋深算,秦穆公的刚愎自用、 最后能自我反省,王孙满和弦高的机智聪明,先轸的 忠直急躁,文嬴的花言巧语等都刻画得惟妙惟肖。
❖ 3、含蓄委婉、巧妙得体的外交辞令。
弦高犒师的一段话语意双关,外表彬彬有礼, 骨子里却虚实相间,软中带硬,句句是弦外之音。 皇武子辞客一段话,旁敲侧击,在表示抱歉的客 气话中婉转而又严厉的揭露了秦国的阴谋,下达 了逐客令,使秣马厉兵的秦军狼狈逃窜。孟明谢 辞一段话绵里藏针,话中带刺,所谓“三年将拜 君赐”,表面上感恩戴德,骨子里却含有报仇雪 恨的誓言,点破了阳处父诱捕的企图,流露出侥 幸生还的得意心理。
秦 晋
殽 之 《战
左 传 》
——
文学常识
(1)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 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
(2)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 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 体。
(3)国别体是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国语》、 《战国策》
(4)断代史是不连续地记载朝代历史。除《史记》 外的其余二十三史。
无礼则脱 入险不知 人秦军必败的内因: 骄兵必败,是蹇叔论战的有力补充。
弦高犒师、皇武子逐客
❖ 人物形象: 弦高:机智,爱国 黄武子:委婉,坚决
从侧面印证了蹇叔论战的正确性
原轸论战
❖ 观点:必伐秦师 ❖ 理由:秦国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秦国无力,不必念旧恩 纵敌将祸及子孙 人物形象:直言善谏 再次证明蹇叔预见的正确性
段落层次
❖ 1-4:秦王谋划袭郑,蹇叔劝阻不止(开端) ❖ 5-8:秦军东征未果,中途灭滑而还(发展) ❖ 9-10:秦军遭遇晋军伏击,三帅被擒(高潮) ❖ 11-13:文嬴纵敌,原轸抗辞未果(结尾) ❖ 14:秦伯哭师认错(尾声)
《左传》写战争有怎样一个突出的特点?
❖ 重在写人物议战,揭示胜败根 源,刻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