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城县人工草场建设项目三年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一章:总论一、概况项目名称:拜城县人工草场建设项目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规模:高标准人工饲草料地1万亩项目建设地点:拜城县察尔齐镇、种羊场项目总投资:400万元项目管理单位:拜城县畜牧兽医局二、项目背景拜城县位于新疆阿克苏地区东北部,国土总面积19100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110万亩,常年耕种面积70万亩,县域内年均降水量94毫米,年光照总时数2780.1小时,其中4-9月日照为1564.3小时,历年年均气温7.6℃,无霜期163天左右。
气候资源和土壤条件适合于多种牧草生长。
2009年统计数据,全县存栏各类牲畜达86.81万头(只),全县1086.4万亩的天然草地和110万亩的耕地,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第二章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拜城县虽然有较大面积的天然草地,但长期以来的无序使用导致草地超载过牧严重,加上环境的恶化,大部分草地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因此发展饲草料基地对于建设草原和发展畜牧业生产增加农牧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我县,大多部分的草场天然草地的生产力常常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不稳定,因此给全县的畜牧业生产带来脆弱性和不稳定性,长期以来我县的草原畜牧业主要依赖天然草地,所以家畜“夏活、秋肥、冬瘦、春死”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就是我县畜牧业长期依附于天然草地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县畜牧业有了稳定的发展。
牲畜数量由85年的49.39万头(只),发展到了2009年的86.81万头(只),二十年多提高了2倍。
虽然畜牧业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但饲草料资源已经满足不了畜牧业生产的需要。
由于长期受传统经营观念的影响,我县的饲草料经营方式相对落后,饲草生产力水平同自治区畜牧业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近年来我县草原业务部门积极推广人工种草、秸秆氨化、青贮等实用技术,但因各方面原因,草与畜仍处于低饲养规模下的动态平衡。
随着拜城县畜牧生产建设步伐的加快,饲草生产总量不足的矛盾越来越凸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一是我县草地植被的退化严重,草地因而大面积退化,减产,使草地综合生产力逐年削弱。
根据1988年的阿克苏草原资源调查数据对比,至今已有万亩天然草原消失,60%天然草原覆盖度降低,产草量下降,天然草场超载已达37%;二是优质牧草所占比例较低,饲草结构不尽合理。
三是复种饲草面积小,品种单一,产量低,质量不高,7-9月丰富的光、热、水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四是受条件限制,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不高,冬季饲料贮备依然缺乏;五是由于投入不足,使饲草料生产速度赶不上畜牧发展的需要;六是县内无饲草料加工企业,饲草料供应能力和畜牧业市场竞争能力有所欠缺。
这些问题,已成为拜城县畜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在牧区建设优质草场、饲草料基地和在农区建设饲草料基地,对于又好又快的发展拜城县农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保证草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改变农区传统的粮-经“二元”种植结构为粮-经-饲“三元”种植机构,为拜城县畜牧业发展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拜城县各族农牧民具有一定的人工饲草料地建设管理经验。
1990年以来,为改善牧区贫困落后面貌,促进畜牧业经济发展,拜城县各族人民在各级党政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大力开展人工种草、改良草场为主要内容的牧业增草养畜建设,努力实现畜牧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加速牧民定居步伐,截止到2009年底,人工种草(主要为紫花苜蓿)保留面积达14.1万亩,套种草木犀15万亩,复播玉米3万亩。
(二)项目区自然条件优越项目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质地适中,肥力中等,并且具有较为丰富的光、热、水资源,为今后发展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政策支持、牧民建设积极性高为改善牧业生产条件,保护草地生态,增强牧业防灾能力,从中央到自治区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草地有偿承包,加强草地保护、改良和建设、防病改水项目等,极大的调动和激发了广大农牧民加强草地建设提高牧业增收的积极性,农牧民投身畜牧业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第三章自然概况一、拜城县概况拜城县位于天山中段南麓,地处东经80°37′—83°03′,北纬41°24′——42°51′,四周群山环绕,呈一狭长带状盆地。
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全县总面积 1.91万平方公里,辖4镇10乡2个国有农牧场,总人口2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88%,汉族占12%。
拜城县东距库车110公里,西距阿克苏市170公里,省道307线横穿县境。
拜城县水土光热资源开发潜力巨大,具有发展现代化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美利奴新疆型细毛羊基地,并享有“中国细毛羊之乡”美誉,2009年末牲畜存栏86.81万头,年产肉1.65万吨,拜城县已成为自治区重要的细毛羊生产基地,被列为国家积杆养羊示范县,拜城县水利资源丰富,由高山冰雪消融和季节雨水汇集而成的五条河流,年均径流量为27.54亿立方米,河道引进水量14.6亿立方米,全县水能蕴藏量50万千瓦,地下水资源也十分丰富,静储量27.73亿立方米,可采储量10.05亿立方米。
拜城县气候特点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型气候,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年均气温7.6℃,极端最高气温38.3℃,极端最低气温-28℃,无霜期133—163天,年均日照系数为2789.7小时,年均降水量171.13毫米。
拜城县地域辽阔,资源丰富。
全县土地总面积2865万亩。
其中山脉丘陵2270万亩,绿洲平原595万亩。
现有耕地面积110万亩,林地212.8万亩,草场面积1086.4万亩。
第四章项目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一、项目指导思想牢固把握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时机,结合县域产业结构调整目标和实现畜牧业“双增双提”,增草增畜、提质提效可持续发展战略决策,以最大限度发挥畜牧业的潜力,以改善草地生态环境,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快牧民脱贫致富步伐为目标,以科技为先导,把草地生态建设与区域牧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处理好长远与当前,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建管并重,立争在确保项目基地发挥长期效应的同时,把项目区建成一个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高效畜牧业生产基地。
二、项目的原则1、坚持“合理项目、集中连区、统一管理、分步实施”的原则,集中优势,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讲究效益的原则。
2、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管并重,以确保工程建设发挥长期效益。
3、坚持项目区草、林、路、田统一项目,同步实施的原则,确保工程建设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
第五章保障措施1、在全县各乡、镇(场)农作物产量低且水源充足,灌溉有利的地带建设人工饲草基地,贯彻“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全面发展”的方针,主要种植适宜我县气候条件、具有很高饲用价值的紫花苜蓿,由草原站长期提供种植和管理技术,以保证饲草的高产。
2、对项目区农牧民在种植技术、管理规范、收获期、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持续的加大培训和宣传,提供后续服务,改变农牧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积极发展家庭畜牧生产实行牲畜舍饲圈养,形成一批专业户和专业村,让农牧民实实在在看到种草的效果,使农民得到实惠,通过种草养畜实现家庭增收,提高农牧民种草养畜的积极性,变被动种草为主动种草。
3、政府将在今后的基础设施、棚圈、青贮窖、饲料机械、种畜等项目建设的投入上,与人工饲草料地建设配套实施,积极引导农牧民走种草养畜的路子;资金集中投入,使资金尽量制约种草地块相对集中,有利于集中连片建设高水平、高产出的饲草料基地;改向生产单一投资向生产、市场双向投资,即建立饲草料基地,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投资,发展草产品加工业,培育具有开拓市场和带动农牧民能力的草产品加工企业,使农牧民能直接见到效益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一、项目总体方案按照连片集中,便于工程实施,便于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工饲草料地效益的原则,建设1万亩人工草场,l 分三年实施,1010年建设3500亩,2011年建设3500亩,2012年建设3000亩二、项目建设方案项目配套灌溉渠分干、支、斗三级渠道,修建机耕道,路面设计宽3米,路基高出地面0.3米,为土质路面,经碾推平即可,种植以耐干旱、耐放牧的紫花苜蓿。
第七章水资源分析一、来水量计算拜城县主要有木扎提河、喀拉苏河、克孜尔河等5条河流,年总径流27.92亿立方米,目前用于农田灌溉水量为6.7亿m3。
二、需水量计算7.2.2.需水量计算本项目区主要种植苜蓿、农田防护林,按其生育期(3—10月)牧草种子地综合灌溉定额为560立方米/亩计算,年毛需水量为280万立方米;现有河流来水量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区用水量。
7.2.3.供水方式项目区牧饲草料种植基地灌溉用水,主要通过河流来水进行灌溉。
第八章工程管理一、草场地使用管理项目建设单位应严格按项目进行,严禁土地经营权转让或变相租赁承包,项目计划一经批复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
如遇特殊情况确实需要变更时,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项目建设的生产管理和经营实行业主制,项目竣工验收后,必须明确产权归属,落实管护主体,及时办理项目移交手续。
按照“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由项目业主单位负责,统一制定项目区土地、林地的承包制度,实行项目区土地有偿使用,并负责水利设施的维护、管理及合理使用。
二、资金管理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根据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和项目计划下拨资金,同时,项目也实行专户储存、专项管理、专款专用,设立独立的财务帐簿和台帐,确保项目投资方向不变,使项目按计划有序有效地进行,以达到项目总体设计要求和项目目的。
根据财务制度,资金拨付实行报帐制,项目建设单位应逐级按月、季度上报财务报表和项目进度报表,项目领导小组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开拨款通知单后,拨付建设资金。
资金使用受审计部门监督,对挪用、挤占等违规使用建设资金和擅自变更设计方案的项目单位,将停拨资金,直到更正为止,对情节严重的依法送交有关部门处理。
三、项目运行管理为了长期发挥项目效益,本项目实行合同管理,本着“谁投资、谁受益、谁尽义务”的原则,充分发挥项目作用,工程建成交付使用后,实行承包制。
由项目区乡镇与实际使用人签定合同,明确责任。
第九章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一、投资概算1、2010年建设3500亩紫花苜蓿饲草料地,每亩投资400元,共需140万元。
2、2011年建设3500亩紫花苜蓿饲草料地,每亩投资400元,共需140万元。
2、2012年建设3000亩紫花苜蓿饲草料地,每亩投资400元,共需120万元。
合计400万元。
资金全部申请国家专项投资。
二、概算依据(1)建设工程根据项目的建设内容和工程量,参考同类工程项目实际造价水平进行概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