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说明文阅读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说明文阅读:1. 文体特点:或说明事物特征,或阐释事理本质,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表达方式以说明为主,有时也出现描写。
2. 要素: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
(1)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所说明的事物或说明的事理。
阅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标题。
(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多用于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空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建筑物一类事物)、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常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特点到用途;说明事物常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由概括到具体)。
(3)说明方法:下定义:用科学性语言对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征作周全严密的规定。
形式上往往是判断句,如“……,是……。
”或“……叫做……。
”好处: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使读者对其概念有确切的认识。
分类别:按一定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说明。
好处:条理清楚,使人对事物有准确的了解。
举例子: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实例说明。
好处: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
列数字:用数字来说明事物特征。
文中出现的不是用来说明事物特征的数字,一般不看作列数字。
好处:科学准确,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打比方:用比喻说明事物。
好处:生动形象,变抽象为具象。
作比较:用具体的、人们比较熟悉的,并与要说明的事物有着某种联系的事物与之进行比较,从而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
好处:突出说明事物的特征,使抽象的事理具体化了。
画图表:以图形或表格的形式说明事物特征。
好处:化繁为简,一目了然,使读者对事物特征有直观、清晰的了解。
分析说明方法时,应当明确写出所用说明方法,再结合句意写出说明内容,扣住作用指出好处。
(4)说明语言:准确、简明。
体现在说明语句中修饰限制语的使用、句式的选择、修辞方法的运用等。
修饰限制语作用分析:抄上它,解释它,夸准确,说的啥,正反两面说全它。
【模拟试题】说明文阅读:(一)龙卷风①盛夏季节,在天气预报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台风中心的风力在十二级以上。
”似乎这十二级就是风力之“最”了。
自然界中还有比这更大的风吗?有,这就是龙卷风。
②龙卷风俗称“龙吸水”,这也许是它漏斗状云柱的外形很像神话中的“龙”从天而降,把水吸到空中而得名的吧。
实际上,它是从雷雨底伸向地面或水面的一种范围很小而风力极大的强风旋涡。
③龙卷风的风力极大。
在龙卷风中心附近,水平风速每秒可达100米以上,极端情况下可达300米。
十二级台风的风速相当于每秒30米,要和龙卷风相比,自然就大为逊色了。
如此罕见的巨大的风,造成的破坏是非常惊人的。
当它触及地面时,可以把人畜开玩笑似地卷到天空再扔下来,它可以“倒拔垂柳”,摧毁建筑物,甚至可以把坚固的高楼大厦拦腰斩断。
1956年9月24日,上海曾出现过一次龙卷风,它竟然把一个三四层楼高的100吨的储油罐举到15米的高空,然后把它甩到100米远的地方。
1925年,美国曾出现过一次强大的龙卷风,造成2000多人的死亡。
为什么龙卷风的风力这么大?主要是龙卷风内的空气大量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的空气十分稀薄,气压很低,与外围空气的气压差特别大。
(A)台风中心的空气与它外围的空气平均每100公里气压差为20毫巴(压强单位),而龙卷风中心与它的外围空气只相差20米,气压差就达20毫巴。
(B)难怪龙卷风的风力要比台风大好多倍。
④龙卷风涉及的范畴范围很小。
1972年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一次龙卷风,在它经过的15平方米的范围内,大树被连根拔起,而靠近这股大风的地方则安然无恙。
⑤龙卷风虽然破坏性极大,令人可怕,然而龙卷风也是可事先预报的,气象雷达就是监测龙卷风的一种很好的工具。
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人类不仅能监测预报龙卷风,而且还能利用龙卷风巨大的风造福人类。
1、文章写龙卷风,先从写台风落笔,这样写有何作用?2、文章第③段可分两层,请在文中用“//”标明,并将每层大意写在下面。
第一层:第二层:3、“气压梯度越大,风力也就越大”是从文章第③段中抽出来的,请将它还原到原位,它应在文中(A)(B)两处中的()处。
4、阅读全文,指出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龙卷风的。
(1)形状(2)(3)(4)5、作比较是本文主要说明方法之一。
作者通过将台风与龙卷风的快慢,空气的大小作比较,说明龙卷风风力强劲的原因。
(二)最大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古代埃及奴隶制时代法老(即国王)的陵墓,到目前为止尚存70余座,是“世界七大奇迹”中唯一仅存的实体。
最大的一座就是耸立在开罗附近尼罗河两岸吉萨的“胡夫”大金字塔。
塔高137.18米(原高146.6米),底部四边每边长230.38米(原为230.77米)体积252.1万立方米,整个占地面积达5.69万平方米,估计是由230万块、每块平均重2.5吨的石灰岩堆砌而成的。
最大的一块重约160吨。
有人估计,如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1/3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
奇怪的是,这些石头之间之间并没有诸如水泥之类的粘着物,仅仅是拼合在一起,而它的表面接缝处紧密得连一张薄纸也塞不进去,把几十万块石块堆成像40层大楼那么高的角锥体,如果在动工前没有精密的测量,事先不对角度、线条、压力、沉降等方面进行精密的计算,大金字塔是很难建成的。
而且,那时不可能有什么先进的测量技术和精密的量具。
于是,产生了一些大胆的猜想:大金字塔是由“天外来客”建筑的,这些“宇宙人”不但有激光测距仪,而且有电子计算机和起重机械;大金字塔并非胡夫之墓,而是天外来客留在地球上的“里程碑”……等等。
但关于这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之墓,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可惜的是金字塔墓室中胡夫的木乃伊已不知去向,只存下一只没有盖的石棺。
根据这点可以确证,金字塔为古埃及所建,而问题是如何建成的呢?1978年春,日本早稻田大学古代埃及调查室的一支考古实验队伍来到了吉萨胡夫大金字塔前,他们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探索采用古代的方法,成功地建起了一座模拟金字塔。
考古实验的主要内容有测绘、采石、运输、堆砌等过程。
通过这次考古实验,初步揭示了谜一样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问题。
可以这样说,日本早稻田大学考古实验队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在当时已具有高度文明的古埃及人也一定会想到的。
1、概括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胡夫”大金字塔的。
2、介绍“胡夫”规模宏伟,除了运用确凿的数据,在文中再摘录一句形象性的语言。
3、理解词义在说明事物中的作用。
①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
“象征”的含义是()A、古埃及人的建筑水平B、古埃及人的智慧C、古埃及人的物质基础D、古埃及已高度文明②“初步”揭示了谜一样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筑问题。
“初步”的含义是4、说说下列句子中增词、换词、删词对句意表达的影响。
(1)到目前为止尚存70余.座,是“世界七大奇迹”唯一仅存的实体。
删去“余”一词,句意与原句意思有什么不同?答:(2)底座四边每.边长230.38米(原为230.77米),体积252.1万立方米,整个..占地面积达5.69万平方米,估计是由230万块、每块平均..重2.5吨的石灰岩堆砌。
删去“每”、““整个”、“平均”后的句子与原句说明上有什么不同?答:5、金字塔是古埃及人所做的依据有二:①②6、概括指出本文主要的说明方法。
(三)汽车“烧”氢不烧油去年,在德国出现了一件新鲜事儿:一辆由氢气作为燃料驱动的电池汽车,行驶在慕尼黑市的大街上。
这种汽车的设计理念是“零排污,高标准”。
这种新型汽车用氢气作为燃料,氢气燃烧后排出的是水,不会污染环境。
而且其性能更为优越,舒适度完全合乎德国制造的顶尖汽车的标准。
德国这辆车的行驶成功,标志着人类开发的汽车,将要进入一个以氢气为动力能源的新时代。
这是人类历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变革,伟大的进步。
实际上,国际一些知名汽车公司早已在这个领域内着手研究。
2000年,戴姆勒—克莱斯公司宣布,他们已开发出以甲醇为燃料的电池汽车;福特公司展出了以压缩氢气为燃料的电池样车;日产汽车公司也开发出了一种配备高压氧气瓶、以纯氢气为燃料的汽车……开发燃料电池汽车,主要是迫于环境污染的压力。
现有的汽车大都是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因此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
同时,现在世界上石化燃料的日渐短缺和紧张,在客观上也促进了燃料电池在汽车上的应用。
因此,正是,才促使人类去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并争取它的早日问世。
燃料电池种类繁多,但对汽车来说,目前国外的电动汽车一般还以氢气做燃料。
氢的储量极为丰富。
可以这样说,地球上平均每100个原子中,竟.有17个是氢原子,因此它的来源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氢燃烧只生成水,不产生任何污染;氢的放热效率高,1克氢燃烧可以放出14万焦耳的热量,约为1克汽油燃烧放出热量的3倍;氢的用途极为广泛,不仅聚变时放出原子能,而且燃烧时产生化学能。
人们在氢燃料研究应用领域中不断取得成果,描绘出人类不久将迈进无污染可循环能源----氢能源时代的美景。
1、第1段中“零排污”在文中具体是指“高标准”在文中具体是指2、联系上下文,在第5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从文中看,氢作为燃料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第6段中加点字“竟”在文中的作用是5、第6段画线句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人均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①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全国节水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吴季松介绍说,水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②其表现一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22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
二是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南方(指长江以南)人均水资源量达到3600立方米以上,而北方人均水资源量只有720立方米。
三是全国的污水排放量快速增长,对水资源千万严重破坏,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程度。
据统计,1980年全国的污水排放量为310亿吨,2000年为620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6%,生活污水占34%,近80%的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水域。
四是由于集中取水和集中排污,致使我国不仅北方城市普遍缺水,南方一些城市也出现“水质型”缺水。
③长期以来,因地表水供给不足,一些地方只好采用地下水,造成局部地区地下水大量超采,形成地面沉降。
调查资料显示,全国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74亿立方米,超采区共有164片,超采区面积达18.2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超采面积占42.6%。
辽宁、山东、河北等省的一些沿海城市与地区,地下水含水层受海水入侵面积在1500平方公里以上;北京、天津、西北内陆一些地区因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荒漠化及沙化面积逐年扩大,已影响这些地区的城乡供水、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存。
④近三年,我国连续遭受干旱,尤其是去年,旱情加重,江河湖泊自然来水量减少,水库蓄水量比上年同期减少11%,3亿亩农田受灾,农村先后有3300万人发生临时饮水困难,部分城市出现新中国建立以来最为严峻的缺水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