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540014)ꎬ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研究项目(Z2014R91F0101)ꎮ收稿日期:2016-06-27作者简介:冯楚建(1970-)ꎬ男ꎬ湖南湘阴人ꎬ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ꎬ科技部副研究员ꎻ研究方向:科技管理㊁创新政策ꎮ国内外光伏产业政策绩效对比研究冯楚建1ꎬ2ꎬ谢其军3(1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ꎬ湖北㊀武汉㊀430070ꎻ2 科学技术部ꎬ北京㊀100862ꎻ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ꎬ安徽㊀合肥㊀230026)摘㊀要:本文从政策绩效角度ꎬ应用三阶段的DEA和聚类分析对18个国家的光伏产业政策绩效进行了定量研究ꎮ结果显示:①外部环境因素对各国光伏产业政策效率有一定的影响ꎬ规模效率低是政策效率较低的主因ꎻ②中国和德国的光伏产业虽然利用规模较大ꎬ但出现了规模不经济ꎻ③18个国家的光伏产业政策绩效可分为三类ꎬ一类:德国㊁美国和日本等11个国家ꎬ政策效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ꎻ二类:中国㊁法国和马来西亚ꎬ政策效率处于相对中等的水平ꎻ三类:奥地利㊁比利时㊁加拿大和丹麦ꎬ政策效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ꎮ最后ꎬ依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ꎮ关键词:光伏产业ꎻ政策绩效ꎻ对比研究ꎻ数据包络分析ꎻ聚类分析中图分类号:F206㊀文献标识码:ATheInternationalComparisonofPolicyPerformanceinPhotovoltaicIndustryFengChujian1ꎬ2ꎬXieQijun3(1 CollegeofPublicAdministrationꎬHuazh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ꎬWuhan430070ꎬChinaꎻ2 MinistryofScienceandTechnologyꎬBeijing100038ꎬChinaꎻ3 SchoolofPublicAffairsꎬ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ꎬHefei230026ꎬChina)Abstract:Fromtheperspectiveofpolicyperformanceꎬthisstudyusesthree ̄stageDEAandclusteranalysistoevaluatepolicyefficien ̄cyinphotovoltaicindustryamong18countries ①ExternalenvironmentfactorshaveacertaininfluenceonPEꎬlowscaleefficiencyisthemainreasonthatleadstoalowpolicyefficiency ②TheutilizingscaleofphotovoltaicindustryinChinaandGermanyislargerꎬbutthescaleisnoteconomic ③Accordingtopolicyefficiencyꎬ18countriescanbedividedintothreecategoriesꎬthefirstcategory:11countriessuchasGermanyꎬUnitedStatesandJapanꎬthepolicyefficiencyisatarelativelyhighlevelꎻthesecondcategory:ChinaꎬFranceandMalaysiaꎬPEisatrelativelymoderatelevelꎻthethirdcategory:AustriaꎬBelgiumꎬCanadaandDenmarkꎬPEisatarel ̄ativelylowlevel Finallyꎬitputsforwardsomesuggestionsbasedontheempiricalanalysisoftheresults Keywords:PhotovoltaicindustryꎻPolicyefficiencyꎻComparativestudyꎻDEAꎻClusteringanalysisꎻ㊀㊀能源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ꎬ对保障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ꎮ2014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了129亿万吨油当量ꎬ比2013年增加0 9%ꎬ其中可再生能源占比约3%[1]ꎮ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带来了一系列的气候问题ꎬ这使得人们将目光转向可再生能源ꎮ与其他能源相比ꎬ太阳能具有无污染㊁分布广泛㊁储量丰富等优势ꎬ因此ꎬ世界各国制定政策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ꎮ已有研究表明ꎬ政策是制约太阳能发展的重要因素[2]ꎮ王伟[3]的研究表明ꎬ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光伏产业政策支持ꎮ正是因为光伏产业政策对光伏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ꎬ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ꎮ主要研究热点如下:(1)光伏产业政策演变过程㊁现状及不足研究ꎮ陈剑㊁刘红[4]从内容导向的视角对我国光伏产业政策文本进行统计ꎬ将光伏产业划分为两个阶段ꎬ并分析了政策变迁中长期制约因素ꎮ于立宏㊁郁义鸿[5]通过对光伏产业政策的不足进行分析ꎬ提出了一个基于产业链平衡发展的政策体系ꎮ邵学清等[6]通过分析江西省新余光伏产业超常规发展之路ꎬ指出政府应当适时调整角色ꎬ促进产业的发展ꎮ甘卫华㊁刘振梅[7]采用 内容分析法 对光伏产业政策和技术特征分析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和梳理ꎬ指出光伏产业未来的研究方向ꎮ孟浩㊁陈颖健[8]分析了国外太阳能利用技术现状及不足ꎬ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促进我国太阳能利用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对策ꎮ(2)国内光伏产业政策对光伏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ꎮ陈枫楠㊁王礼茂[9]通过对光伏产业空间格局的分析发现ꎬ政府政策㊁技术水平㊁消费市场和能源效率等与光伏产业空间格局呈较强的正相关ꎮ贺正楚等[10]采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得出ꎬ政府的过度补贴与不妥当的补贴方式会导致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ꎬ从而出现政府引导政策失灵ꎮ(3)国内外光伏产业政策的对比研究ꎮ刘益君[11]从产业政策的角度ꎬ对比国内外光伏产业政策ꎬ发现我国的政策在内容上并无创新的地方ꎮ张楚等[12]通过分析中美新兴产业扶持的差异性ꎬ认为政府干预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企业和产业的发展ꎬ但过度扶持会造成企业的盲目扩张ꎮ张川㊁何维达[13]通过对美国的光伏产业扶植政策进行归类㊁汇总和分析ꎬ认为我国应扩大政策的激励对象ꎬ出台更多的 亲民 扶持政策ꎮ肖兴志㊁李少林[14]分析了我国光伏产业链不同环节的激励机制问题ꎬ并通过概括德国光伏产业的激励机制ꎬ总结启示ꎮ国内光伏产业政策的研究多集中于产业政策的演变过程㊁现状及存在的不足之处ꎬ对于光伏产业政策绩效的研究较为缺乏ꎬ且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较少ꎮ对于国外光伏产业政策的研究多集中在政策归纳和对国内的启示意义方面ꎬ缺乏定量分析ꎬ且样本也多集中在美国㊁德国等国ꎬ样本覆盖面窄ꎮ为了弥补前人研究的不足ꎬ本文首次对多个国家的光伏产业政策绩效进行了定量研究ꎬ并尝试将三阶段的DEA模型和聚类分析模型应用到研究中ꎮ这不仅丰富了光伏产业政策绩效的研究ꎬ而且为我国光伏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参考ꎮ1 各国光伏产业政策分析在全球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ꎬ各国纷纷出台政策转变能源发展方式(见表1)ꎬ促进能源向绿色方向发展ꎬ太阳能以其可再生㊁储量大和无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关注ꎮ美国㊁德国㊁意大利㊁法国等国在近些年对光伏的扶持力度比较大ꎬ通过颁布新法令或实施行动计划ꎬ制定发展目标ꎬ再利用固定上网电价㊁税收等措施刺激光伏产业的发展ꎮ奥地利㊁丹麦和挪威等国并没有制定统一的光伏发展目标ꎬ也没有强制性要求ꎬ而是通过一些宽松型举措支持光伏技术研发项目ꎮ中国㊁日本和韩国都制定了明确的光伏发展目标ꎬ并通过补贴降低安装成本ꎮ中国更是实施了大范围的 光伏扶贫 计划ꎬ在贫困地区推行光伏屋顶ꎬ政府对光伏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安装补贴ꎬ降低农户的安装成本ꎬ缩短农户投资回收期ꎮ瑞士和荷兰也有类似的项目ꎬ瑞士联邦政府根据安装项目的装机量将项目分为多种类型ꎬ根据不同类型给予不同的补贴ꎻ而荷兰则是一次性直接给予光伏安装用户600欧元的安装资金ꎬ刺激光伏装机量的增长ꎮ一些国家并没有专门的光伏计划ꎬ而是通过可再生能源计划扶持光伏产业ꎬ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ꎮ马来西亚通过从电价中收取超额费用组成能源基金ꎬ支持包括光伏项目发展ꎬ该政策从2011年实施之后ꎬ每年光伏装机量从2011年的1MW增加到2014年的87MWꎬ光伏产业得到迅猛发展ꎮ各国的光伏产业政策及产业发展显示ꎬ光伏产业对政策的依存度很高ꎮ如意大利每年67亿美元关税激励措施于2013年上半年到期之后ꎬ其每年装机量发生了较大变化ꎬ2012年为3647MWꎬ2014年下降到385MWꎬ尽管部分国家同期装机量也有所下降ꎬ但幅度并没有这么大ꎮ表1㊀各国光伏产业政策概况国家涉及光伏发展的主要政策澳大利亚依赖于国家可再生能源计划ꎬ到2030年ꎬ每年新增41000GWH可再生发电项目ꎬ其中包括许多光伏发电项目ꎮ奥地利奥地利气候与能源基金和交通㊁创新与技术部的项目推动光伏技术研发ꎮ比利时实施可再生能源行动计划ꎬ规定可再生能源占20 9%ꎬ到2020年光伏发电量达到1340MWꎮ加拿大通过可再生能源项目ꎬ光伏固定上网电价政策以及小项目的投资补贴等增加光伏装机容量ꎮ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ꎬ相继推出顺利并网㊁金融服务㊁增值税优惠㊁补贴额度和补贴方式细则等政策ꎻ实施了光伏扶贫项目ꎻ计划每年光伏新增装机量是10GWꎮ丹麦没有统一的光伏计划ꎬ交通与电网部门的一些基金支持光伏ꎮ法国每年装机容量为1000MWꎬ简化嵌入电价项目的并网发电ꎬ上调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的关税ꎮ德国通过能源行动推动光伏项目ꎻ实施光伏固定上网电价政策ꎬ每年预计刺激2 5~3 5GW装机ꎻ2012年实施光伏新政策ꎬ补贴由原来的按年递减改为按月递减ꎮ意大利在2013年上半年每年67亿欧元关税激励项目到期后ꎬ下半年实施新法令刺激风能和光伏发电ꎮ日本实施中短期光伏技术战略ꎬ降低装机成本ꎬ增加装机容量ꎬ预计2020年28GW㊁2030年53GWꎮ韩国主要通过基础建设项目和光伏部署项目推动光伏发展ꎬ50kW以下项目国家承担50%安装费ꎮ马来西亚实施光伏发电上网补贴政策ꎻ通过收取1%超额电价组成能源基金ꎬ用于支持包括光伏在内的新能源项目ꎮ荷兰对不同光伏公司不同的税收激励ꎻ增加对家庭更换光伏屋顶最大600欧元的激励ꎮ挪威没有明确的光伏发展目标ꎬ也没有激励措施ꎬ但是政府有基金支持光伏发展ꎮ西班牙与欧洲议会的光伏目标一致ꎬ继续降低能源消耗ꎬ增加新能源比例ꎬ加大光伏研发ꎮ瑞典实施新能源研究战略ꎬ每年300万美元用于光伏研发ꎬ计划2020年达到2TWhꎮ瑞士实施上网补贴政策ꎻ不同装机容量的系统给予不同的投资补贴ꎬ如2~10kW给予一定比例的一次性补贴ꎮ美国财政激励分多层级ꎬ各州采取固定上网电价政策ꎬ第三方所有等政策刺激光伏装机量的增加ꎮ㊀㊀注:资料来源于国际能源署官网ꎮ2㊀研究方法及指标选取公共政策绩效评估是指基于结果导向ꎬ运用科学方法㊁规范的流程㊁相对统一的指标及标准ꎬ对政府公共政策的投入产出进行综合性测量与分析的活动[15]ꎮ因此ꎬ为了科学评价光伏产业政策绩效ꎬ需要选取评价指标并借助工具进行分析ꎮ2 1㊀研究方法(1)数据包络分析ꎮ数据包络分析(DE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评价投入与产出相对效率的数学方法ꎮDEA方法最初在使用时是假定规模报酬不变ꎬ而在不完全竞争市场ꎬ决策单元由于受到生产要素的限制难以实现规模报酬不变ꎬ因此ꎬFried等[16]提出了能够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DEA三阶段模型ꎮ本文要测算不同国家光伏产业政策效率ꎬ涉及光伏产业的多项投入和产出指标ꎬ加之光伏产业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干扰ꎬ因此选择DEA三阶段模型来测算光伏产业效率较为合适ꎮ(2)Q型聚类分析ꎮ聚类分析又称为群分析ꎬ它是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ꎮ聚类分析的思想是先让每个样本独自成为一类ꎬ再计算不同类之间的样本距离ꎬ依据距离值的大小ꎬ将距离最近的两个类聚为一类ꎻ以此循环ꎬ直到所有样本聚为一类[17]ꎮ本文需要根据光伏产业效率的DEA测算值进行比较分析ꎬ采用聚类分析能够较为科学地对结果进行分类ꎬ从而比较不同国家政策效率的差异性ꎮ2 2㊀指标的选取以科学性㊁针对性㊁可操作性为原则ꎬ借鉴已有研究基础并结合本文的具体研究目标ꎬ从投入和产出角度构建了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ꎮ(1)投入指标ꎬ以往关于科技政策绩效评价多选用科技活动总人数㊁科学家和工程师数㊁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以及投入经费等[18]ꎬ总体而言主要是人员和经费两类指标ꎮ因此综合考虑以往的研究和光伏产业的特点ꎬ本文选用了带有一定产业性特征的投入变量ꎬ即产业技术人数(包含R&D研究人员ꎬ技术人员等)和研发经费投入(包含政府和企业的R&D)ꎬ这两类指标能够有效反应人才队伍发展和科技创新基地及平台建设ꎮ(2)在绩效评价中ꎬ产出指标一般为产品㊁知识产权㊁新产品价值等ꎮ光伏产业的产出是光伏产业投入创造的价值ꎬ不仅包括中间产出ꎬ还包括直接的产品产出ꎮ由于各国对专利的评价标准不一ꎬ用简单的专利数量来进行比较会降低可比性ꎬ因此本文选用能够反应直接产出的 每年光伏新增装机量 每年光伏发电量 和 每年光伏产业新增商业价值 三个指标来测量光伏产业的产出ꎬ其中 每年光伏产业新增商业价值 能反映出创新成果的经济价值和商业化水平ꎬ 每年光伏新增装机量 和 每年光伏发电量 能反映出创新成果的应用经济价值ꎮ(3)环境变量的选取ꎬ环境因素也称为外部影响因素ꎬ是指影响光伏产业运营效率但不在样本主观控制范围之内的因素ꎬ既包括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㊁政府扶持激励政策等总体环境ꎬ同时也包括市场结构㊁规模等行业特征因素ꎮ根据光伏产业的特点和数据可获得性ꎬ本文选取三个环境变量:每年的电力消费总量㊁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数量(见表2)ꎮ2 3㊀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由于光伏市场的核心在欧洲㊁亚洲和北美ꎬ为了研究光伏产业政策绩效ꎬ本文从欧洲㊁亚太和北美选取了18个国家进行研究ꎮ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ꎬ样本国家在过去三年ꎬ每年新增光伏装机量占全球比例分别为84 06%(2012年)㊁86 72%(2013年)㊁86 58%(2014年)ꎻ累积光伏装机量占全球比例分别为87 03%(2012年)㊁86 94%(2013年)㊁86 86%(2014年)ꎮ样本国家的光伏产业规模占到了全球光伏产业规模的85%以上ꎬ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全球光伏产业现状ꎮ为了消除投入与产出在时间上的滞后性ꎬ本文在选用数据时ꎬ投入和产出指标分别选取第t年和第t+1年的数据ꎮ而为了减少数据因为单一年份的波动性ꎬ本文的投入指标选取的是2011 2013年的平均值ꎬ产出指标为2012 2014年的平均值ꎬ环境指标为2011 2013年的平均值ꎮ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国际能源署官方网站ꎮ表2㊀投入松弛变量回归结果投入松弛指标常数项电力消费总量GDP人口数量δ2γ单边似然比检验研发经费松弛系数102 7300 109-0 003-0 26057311 5131 000标准差1 3120 0540 0010 2161 0000 001t值78 2882 014-2 427-1 20357311 5001397 573显著性∗∗∗∗∗ ∗∗∗∗∗∗11 36∗∗∗人力资源松弛系数0 0080 0000 0000 0004 4861 000标准差0 0120 0000 0000 0001 5650 000t值0 7020 289-0 342-0 2922 8672719400 100显著性 ∗∗∗∗∗20 88∗∗∗㊀㊀注:∗∗∗表示P<0 001ꎻ∗∗表示P<0 01ꎻ∗表示P<0 05ꎻ 表示P>0 05ꎮ3㊀政策绩效结果及分析3 1㊀第一阶段传统DEA的实证结果利用DEAP2 1软件对18个国家的光伏产业效率水平和所处规模报酬状态进行分析ꎬ结果见表3ꎮ在不考虑外部环境和随机误差的情况下ꎬ计算得出相对效率水平:18个国家光伏产业的平均技术效率值为0 81ꎬ平均纯技术效率值为0 94ꎬ平均规模效率值为0 87ꎬ12个国家的光伏产业技术效率值达到了1即处于技术效率前沿面上ꎬ其他国家均不同程度地处于无效率状态ꎬ有待提高ꎮ表3㊀三阶段光伏产业效率测算值比较国家技术效率(TE)纯技术效率(PTE)规模效率(SE)规模效益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前调整后澳大利亚1 001 001 001 001 001 00 奥地利0 650 390 770 950 860 41irsirs比利时0 690 430 870 920 790 47irsirs加拿大0 780 500 831 000 940 50irsirs中国0 800 561 001 000 800 71drsdrs丹麦0 840 500 890 920 940 54irsirs法国0 720 680 720 980 990 70irsirs德国0 580 921 001 000 580 92drsdrs意大利1 001 001 001 001 001 00 日本0 690 721 000 730 690 98drsirs韩国0 871 001 001 000 871 00drs 马来西亚1 000 731 000 971 000 76 irs荷兰0 710 870 760 970 940 90drsirs挪威1 001 001 001 001 001 00 西班牙1 001 001 001 001 001 00 瑞典1 001 001 001 001 001 00 瑞士0 651 001 001 000 651 00drs 美国0 571 001 001 000 571 00drs 均值0 810 820 940 970 870 84㊀㊀㊀㊀计算结果表明ꎬ大多数国家光伏产业纯技术效率大于规模效率ꎬ这意味着多数国家的技术效率来源于纯技术效率ꎬ而不是规模效率ꎬ说明规模效率无效是制约光伏产业效率的主要因素ꎮ由于初算结果包含了外部环境和随机误差项ꎬ不能较好地反映政策绩效ꎬ需要进行调整并重新计算结果ꎮ3 2第二阶段SFA回归结果利用统计软件进行SFA回归ꎬ将第一阶段投入变量得出的松弛变量作为第二阶段的被解释变量ꎬ将各个国家的环境变量㊁电力消费总量㊁GDP和人口作为解释变量ꎬ回归得到的结果显示ꎬSFA模型的单边似然比统计量均大于mixed分布的检验标准值ꎬ回归模型通过了检验ꎬ且δ2和γ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ꎮ说明产出与离线产出间的差距主要是由管理无效导致的ꎬ剥离原投入松弛变量中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的部分ꎬ很有必要ꎮ由于环境变量是对各投入松弛变量的回归ꎬ当回归系数为负时ꎬ表示降低投入松弛的冗余ꎬ提高技术效率ꎻ反之则增加投入松弛的冗余ꎬ降低技术效率ꎮ电力消费总量对研发经费投入的松弛变量具有正向影响ꎬ说明电力消费总量较大但也并不能有效增加行业内创新资源的配置ꎮ原因在于ꎬ尽管行业的消费需求量很大ꎬ带动了政府对行业创新给予较多的资金支持ꎬ但是获得资金支持的企业可能对研究经费的管理较为粗放ꎬ造成浪费ꎮ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数量对研究经费松弛变量的影响为负ꎬ说明经济实力的强度可以有效增进光伏行业创新资源的配置ꎮ电力消费总量㊁人口和GDP对于人力资源投入的松弛变量的影响并不显著ꎮ3 3㊀第三阶段调整投入后DEA实证结果对18个国家光伏产业效率的投入变量进行调整后ꎬ再根据调整后的投入变量和原始产出变量ꎬ计算剔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技术效率ꎬ如表3所示ꎮ与调整前相比ꎬ调整后的政策效率发生了变化ꎮ从18个国家光伏产业的平均效率值来看ꎬ技术效率从0 81上升到0 82ꎬ纯技术效率从0 94上升到0 97ꎬ规模效率从0 87下降到0 84ꎬ波动的幅度较小ꎮ总的来说ꎬ样本国家的纯技术效率在第一阶段被低估ꎬ规模效率在第一阶段被高估ꎮ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以后ꎬ7个国家的光伏产业技术效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ꎬ说明这7个国家光伏产业所处的比较不利的环境因素限制了技术效率的提升ꎬ而不是较低的管理水平导致了低技术效率ꎻ5个国家的技术效率在调整前后均为1ꎬ保持不变ꎬ说明在这5个国家ꎬ光伏产业处于自身最优的状态ꎻ6个国家的技术效率有所下降ꎬ说明这6个国家的技术效率在第一阶段被高估ꎮ与调整前相比ꎬ调整后6个国家的纯技术效率有明显的上升ꎬ10个国家的纯技术效率保持不变ꎬ说明大部分国家的纯技术效率在第一阶段并未被高估ꎮ而规模效率在调整后ꎬ8个国家呈现下降的趋势ꎬ说明这些国家规模效率在第一阶段被高估ꎬ规模不经济是导致这些国家光伏产业效率低下的原因ꎮ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以后ꎬ大部分国家的光伏产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或者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ꎬ只有中国和德国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ꎬ说明光伏产业两大强国产业规模虽大ꎬ但出现了规模不经济ꎮ可能原因如下:由于新增装机容量增长太快ꎬ德国政府从2012年实施了新的政策ꎬ光伏利用补贴由原来的每年递减改为每月递减ꎬ引起了市场剧烈的动荡ꎬ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户安装成本ꎬ同时降低了安装的积极性ꎬ使得销售市场行情下跌ꎬ导致产业规模外在不经济ꎻ此外ꎬ国内外光伏补贴政策变化引起的市场供需失衡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规模不经济ꎮ中国的光伏产业发展时间短ꎬ增长过快ꎬ这一点在已有研究中得到证明[19]ꎮ但是盲目的扩张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理想的规模经济ꎬ这主要与国内光伏企业主要集中在光伏生产ꎬ而制造的产品要卖出去就依赖于欧美等电站开发的拉动ꎬ由于金融危机后开发需求量下降ꎬ国内产品滞销ꎬ促进了规模扩张后的不经济ꎻ另一方面ꎬ国内的生产补贴政策诱使一些企业涌入产业链下游的产品生产ꎬ产能大量增长ꎬ但外销不畅ꎬ内需不足ꎬ企业纷纷打出价格战ꎬ使得企业经济效益下降ꎬ导致规模不经济ꎮ3 4㊀差异性分析为进一步比较不同国家光伏产业之间的效率差异ꎬ根据效率测算值ꎬ对18个国家的光伏产业效率进行Q型聚类ꎮ由于技术效率等于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乘积ꎬ导致三者之间存在共线性问题ꎮ因此ꎬ选取没有相关性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作为聚类分析的指标ꎮ利用统计软件SAS8 0进行聚类分析ꎬ得到的结果如图1和表4所示ꎮ图1㊀动态聚类图表4中ꎬNCL为当前系统存在类的总个数ꎬClusters为当前加入的编号ꎬJoined表示加入该类的国家ꎬFREQ表示新类的元素个数ꎬSPRSQ表示类与类之间规格化最短距离ꎬRSQ表示R2统计量ꎬERSQ表示偏R2统计量ꎬCCC为统计量值ꎬPSF为伪F统计量ꎬPST2为伪T2统计量ꎬTie表示 节 ꎮ从CCC统计量可以看出ꎬ聚为3类时的值最大ꎻ若聚为4类ꎬ伪F统计量PSF和伪T2统计量都变化较大ꎮ综合各方面的情况ꎬ聚为3类最为合适ꎮ表4㊀聚类过程及相关指标值NCLClustersJoinedFREQSPRSQRSQERSQCCCPSFPST2Tie17澳大利亚意大利20 0001 000㊀㊀㊀㊀T16CL17韩国30 0001 000㊀㊀㊀㊀T15CL16挪威40 0001 000㊀㊀㊀㊀T14CL15西班牙50 0001 000㊀㊀㊀㊀T13CL14瑞典60 0001 000㊀㊀㊀㊀T12CL13瑞士70 0001 000㊀㊀㊀㊀T11CL12美国80 0001 000㊀㊀㊀㊀㊀10中国法国20 0001 000㊀㊀3109㊀㊀9德国荷兰20 0010 999㊀㊀1092㊀㊀8奥地利比利时20 0030 996㊀㊀395㊀㊀7CL10马来西亚20 0030 994㊀㊀2939 121㊀6加拿大丹麦30 0050 989㊀㊀2200 000㊀5CL8CL640 0080 981㊀㊀1692 213㊀4CL11CL9100 0150 966㊀㊀132164 231㊀3CL4日本110 0740 8920 8600 93061 941 821㊀2CL5CL770 1190 7730 7240 87054 632 843㊀1CL3CL2180 7730 0000 0000 000㊀54 623㊀㊀㊀结合图1的结果ꎬ可以得到18个国家的光伏产业效率分类情况ꎮ第一类澳大利亚㊁意大利㊁韩国㊁挪威㊁西班牙㊁瑞典㊁瑞士㊁美国㊁德国㊁荷兰和日本ꎬ该类的特点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0 91~1 00)明显好于其他两类ꎬ光伏产业效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ꎮ第二类为中国㊁法国和马来西亚ꎬ这三个国家光伏产业纯技术效率与第一类十分接近ꎬ但规模效率在0 71~0 76之间ꎬ低于第一类国家的规模效率值ꎬ此类国家光伏产业效率整体处于相对中等的水平ꎻ第三类为奥地利㊁比利时㊁加拿大和丹麦ꎬ这4个国家的光伏产业纯技术效率都大于0 90ꎬ与第一㊁二类国家的纯技术效率接近ꎬ但是规模效率明显低于第一㊁二类ꎬ都在0 41~0 54之间ꎬ此类国家的光伏产业效率特点是纯技术效率高于规模效率ꎬ技术效率较低主要是因为规模效率低ꎬ光伏产业效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ꎮ4㊀结论及建议结论如下:(1)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ꎬ各个国家的技术效率值㊁纯技术效率值和规模效率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ꎮ与剔除前相比ꎬ纯技术效率整体上被低估ꎬ规模效率整体上被高估ꎬ这说明外部环境因素对光伏产业政策效率有一定的影响ꎮ(2)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后ꎬ大部分国家的光伏产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或不变的阶段ꎬ只有中国和德国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ꎬ说明光伏产业两大强国对光伏的利用规模较大ꎬ但已经出现了规模不经济ꎮ(3)聚类分析将样本国家分为三类ꎬ第一类:澳大利亚㊁美国㊁德国和日本等11个国家ꎬ光伏产业政策效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ꎻ第二类为中国㊁法国和马来西亚ꎬ光伏产业政策效率处于相对中等的水平ꎻ第三类为奥地利㊁比利时㊁加拿大和丹麦ꎬ光伏产业政策效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ꎮ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ꎬ具体如下:(1)加强政策引导ꎬ营造良好环境ꎮ由于环境变量对样本国家的光伏产业效率值有影响ꎬ因此各国政府需要根据自身环境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本国光伏产业的发展ꎮ如中国长期的盲目扩张已经出现了规模不经济ꎬ不能再盲目给予补贴ꎬ而应调整政策ꎬ采用直接与间接优惠相结合的税收措施ꎬ有针对性地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政策ꎬ使得退还的增值税用于企业研发活动及扩大生产ꎻ鼓励企业对光伏产业链中高新技术的研发投入ꎬ对企业购买光伏产业中上游技术专用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给予政策补贴ꎬ鼓励发展高附加值的中上游产品ꎮ(2)加快产业调整ꎬ优化产业结构ꎮ许多样本国家由于较低的光伏产业规模效率影响了光伏产业的效率ꎬ因此ꎬ这些国家需要加快本国光伏产业结构的调整ꎬ优化产业结构ꎬ提高产业规模效率ꎬ实现规模经济发展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本国光伏产业效率ꎬ还可以促进本国光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ꎮ(3)组建研发平台ꎬ形成研发的规模效应ꎮ充分发挥大型光伏高新技术企业对创新研发的主导作用ꎬ扶持中小型光伏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ꎮ积极引导光伏企业建立光伏产业创新联盟ꎬ组建产业链中上游高新技术研发的合作平台ꎬ政府加大对企业㊁高校㊁研究机构研发及成果转化的奖励ꎬ促进形成研发的规模效应ꎮ参考文献:[1]BP StatisticalReviewofWorldEnergy2015[R][2]VANDENHEUVELSTAꎬVANDENBERGHJCJM Multilevelassessmentofdiversityꎬinnovationandselectioninthesolarphotovoltaicindustry[J] Structuralchangeandeconomicdynamicsꎬ2009ꎬ20(1):50-60[3]王伟 中国光伏产业摆脱当前困境的对策探讨[J] 中外能源ꎬ2012(08):36-40[4]陈剑ꎬ刘红 我国光伏产业政策变迁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ꎬ2015(01):44-47[5]于立宏ꎬ郁义鸿 光伏产业政策体系评估:多层次抑或多元化[J] 改革ꎬ2012(08):114-122[6]邵学清ꎬ陈冰川ꎬ徐丽丽 江西省新余光伏产业超常规发展之路[J] 中国科技论坛ꎬ2010(01):93-95[7]甘卫华ꎬ刘振梅 光伏产业技术特征和政策研究:一个文献综述(2009 2013年)[J] 科技管理研究ꎬ2015(01):38-43 [8]孟浩ꎬ陈颖健 我国太阳能利用技术现状及其对策[J] 中国科技论坛ꎬ2009(05):96-101[9]陈枫楠ꎬ王礼茂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J] 资源科学ꎬ2012(02):287-294[10]贺正楚ꎬ周永生ꎬ吴艳 双重失灵的光伏产业及其调控措施[J] 系统工程ꎬ2013(12):116-120[11]刘益君 国内外光伏产业政策比较研究[J] 生产力研究ꎬ2010(12):221-223[12]张楚ꎬ黄涛ꎬ刘晶ꎬ沈家文 新兴产业政府扶持政策反思 以光伏产业尚德和Solyndra的破产为例[J] 中国科技论坛ꎬ2014(12):136-140[13]张川ꎬ何维达 美国光伏产业政策探索及启示[J] 管理现代化ꎬ2015(01):19-21[14]肖兴志ꎬ李少林 光伏发电产业的激励方式㊁他国观照与机制重构[J] 改革ꎬ2014(07):75-86[15]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 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ꎬ2013(03):20-23[16]FRIEDHO Accountingforenvironmentaleffectsandstatisticalnoiseindataenvelopmentanalysis[J] Journalofproductivitya ̄nalysisꎬ2002ꎬ17(1):157-174[17]汪晓银ꎬ周保平 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M] 北京:科学出版社ꎬ2010:7-9[18]宋伟ꎬ徐飞ꎬ张心悦 政策溢出视角下的区域知识产权政策绩效提升研究 基于我国29个省㊁市㊁自治区的实证分析[J] 科学性与科学技术管理ꎬ2012ꎬ33(7):77-83[19]叶飞洋ꎬ贾凡胜 光伏产业扶持性政策有效吗 来自中国股市的证据[J] 当代经济科学ꎬ2016ꎬ38(1):68-76(责任编辑㊀沈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