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模拟30单项选择题第1题:存储管理中地址重定位必须在CPU中设置专门寄存器,而______不是此类寄存器。
A.基址寄存器B.界限寄存器C.页表控制寄存器D.程序计数器参考答案:D在单一分区中,操作系统存放在低址部分,为了防止用户破坏,都设置了界限寄存器,其包括两部分:基址寄存器的内容是操作系统常驻内存部分以后的首地址,长度寄存器的内容便是用户可用区域的长度。
其地址变换也是:绝对地址=基址寄存器+逻辑地址。
但现在大部分单用户操作系统都不再使用界限寄存器,由于操作系统不会发生变化将基址和长度用两个常量来代替。
不再使用硬件寄存器。
在动态分区中,进行动态重定位需要基址寄存器:绝对地址=基址寄存器+逻辑地址。
在分页系统中,页表控制寄存器中存放页表起始位置和页表长度,在地址变换时先用页号与页表控制寄存器中的页表长度比较,判断是否越界,如没有则根据页表控制寄存器中页表起始位置找到页表查找到相应的块号进行地址转换:绝对地址=块号*块长+页内地址。
第2题: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______。
A.主机、键盘、显示器B.主机及其外部设备C.主机与实用程序D.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参考答案:D计算机硬件是由主机和外围设备组成,主机是指CPU和内存储器。
通常,把不装备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硬件计算机或裸机,裸机是不能使用的,必须配备一定的软件,构成计算机系统才能使用。
第3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指令系统的合理性研究,精简指令系统RISC逐步取代CISC的重要位置。
下面所述不是CISC主要缺点的是______。
A.软硬件功能分配的问题B.VLSI技术的不断发展引起的一系列问题C.20%与80%规律D.由于指令众多带来的编程困难参考答案:A通过对大量的程序统计得出20%与80%规律,指在整个指令系统中,约有20%的指令使用频率较高,占据了处理机80%的处理时间,反过来,80%的指令只占据处理机20%的时间,这是CISC的缺点,V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技术发展与CISC 的理念也造成冲突,答案D指令众多也是CISC的主要缺点,也正是20%与80%规律的原因所在。
第4题:设在数据传送中采用偶校验,若接收到代码为10111011,则表明传送中______。
A.未出现错误B.最低位出错C.未出现错误或出现偶数位错D.出现奇数位错参考答案:C偶校验只能发现一位错,但不能确定是哪一位错,不能纠错,当码字中出现偶数位错时,码字中“1”的个数仍是偶数,所以不能发现错。
题中码字“10111011”中“1”的个数是6为偶数,所以有可能是未出现错误或者出现了偶数位错误。
第5题:数据总线的宽度由总线的______来定义。
A.物理特性B.功能特性C.电气特性D.时间特性参考答案:B总线的物理特性描述了总线的根数、插头、形状及引脚排列等物理连接方式。
功能特性描述总线的每一根线的功能,如数据总线的宽度指明了访问一次存储器或外设时能够交换数据的位数。
电气特性定义每根线上信号的传递方向及有效电平范围。
时间特性定义了每根线在什么时间有效。
第6题:网桥是一种常用的网络互联设备,它工作在OSI的数据链路层上。
在LAN中用于桥接少量以太网网段时,常用的网桥是______。
A.封装网桥B.源选径桥C.转换网桥D.透明网桥参考答案:D本题目主要考查了“数据链路层设备”。
网桥是在数据链路层对帧进行存储转发的网间连接器,它只适用于同类局域网之间互连,如802.X。
对于不同类型的局域网,即使通过网桥能够连通,但由于其高层协议不同,仍是没有办法进行互操作的。
目前主要有两种类型网桥:透明网桥(Transparent Bridging)和源选径网桥(Source—Route Bridging)。
所谓“透明网桥”是指,它对任何数据站都完全透明,用户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也无法对网桥寻址。
所有的路由判决全部由网桥自己确定。
当网桥连入网络时,它能自动初始化并对自身进行配置。
透明网桥用在以太网中。
源选径网桥又叫源路由选择网桥,主要用于互连令牌环网,源路由选择网桥与其他几种桥的一个基本区别是,源路由选择网桥要求信息源(不是网桥本身)提供传递帧到终点所需的路由信息。
转换网桥(Translation Bridging),或者翻译网桥。
它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使用不同协议的LAN提供网络连接服务。
用于令牌环网和Ethernet网之间的连接。
封装网桥(Encapsulation Bridging)通常用在Ethernet:网连接到FDDI骨干网的情况下。
第7题:若一个图的边集为(A,B),(A,C),(B,D),(C,F),(D,E),(D,F),则从顶点A开始对该图进行广度优先搜索,得到的顶点序列可能为______。
A.A,B,C,D,E,FB.A,B,C,F,D,EC.A,B,D,C,E,FD.A,C,B,F,D,E参考答案:D对图的广度优先遍历方法描述为:从图中某个顶点v出发,在访问该顶点v之后,依次访问v的所有未被访问过的邻接点,然后再访问每个邻接点的邻接点,且访问顺序应保持先被访问的顶点其邻接点也优先被访问,直到图中的所有顶点都被访问为止。
第8题:一个TCP连接总是以1KB的最大段长发送TCP段,发送方有足够多的数据要发送。
当拥塞窗口为16KB时发生了超时,如果接下来的8个RTT(往返时间)时间内的TCP段的传输都是成功的,且超时后,又连续发送了25个段,那么第25个段是在超时后第______个RTT时间内发送的。
A.3B.4C.5D.6参考答案:D本题目主要考查了“TCP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题目条件是一个TCP连接总是以1KB的最大段长发送TCP段,发送方有足够多的数据要发送。
当拥塞窗口为16KB时发生了超时,这个时侯,按照前面所述,把慢开始门限ssthresh设置为出现拥塞时的发送方窗口值的一半,即8KB,把拥塞窗口cwnd重新设置为1,执行慢开始算法。
接下来的8个RTT(往返时间)时间内的TCP段的传输都是成功的,所以,按照满开始算法,cwnd的值,依次为1.2,4,8,之后进入拥塞避免阶段,cwnd的值依次为9,10,11,12,前5个RTT中,发送的TCP段共24个,前6个RTT中,发送的TCP段共34个,24<25<34,所以第25个TCP 段是在第6个RTT中发送的。
第9题:一台路由器的路由表中有以下的转发表项:如果一个到达分组的的目标地址为192.53.56.7,那么该路由器会选择的下一跳是______。
A.接口0B.接口1C.路由器1D.路由器2参考答案:D本题目主要考查了“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CIDR”、“路由表与路由转发”。
目标地址192.53.56.7与掩码/23进行与操作,得网络号192.53.56.0。
计算过程:子网掩码23,说明该IP地址前23位是网络号,前两个字节192.53占16位,23-16=7,可知第三个字节(56)的前7位是网络位。
56的二进制00111000,可以判断该IP网络号:192.53.56.0,该网络与前三个条目的网络号不对应,所以选最后一个默认路由项,因此分组发送到路由器2。
第10题:某机浮点数格式为:数符1位、阶符1位、阶码5位、尾数9位(共16位)。
若机内采用阶移尾补格式化浮点数表示,那么它能表示的最小负数是______。
A.-2<sup>32</sup>B.-2<sup>32</sup>×(0.111111111)C.-2<sup>31</sup>×(0.1111111111)D.-2<sup>31</sup>参考答案:A规格化表示的尾数形式为正数:0.1 ××…×。
其最大值表示为0.111…1,最小值表示为0.100…0,尾数表示范围1/2≤M<1。
负数(原码):1.1××…×。
其最大值表示为1.100…0,最小值表示为1.111…1,尾数表示范围-1<M≤-1/2。
负数(补码):1.0××…×。
其最大值表示为1.011…1,最小值表示为1.000…0,尾数表示范围-1≤M<-1/2。
阶码用移码表示与用补码表示的范围一样,都是-2k~2k-1,k为阶码数值位位数。
据题目中的条件,k=5,所以最小的负数是-1×225,即-232。
第11题:采有动态重定位方式装入的作业,其地址变换工作是在______完成的。
A.作业装入时B.作业被选中时C.每执行一条指令时D.每次被移动时参考答案:C动态重定位的地址变换是在最后执行指令时才进行的。
每次移动时只是改变重定位寄存器里的内容,不进行地址变换。
第12题:在1K×8位的存储器芯片中,采用双译码方式,译码器的输出信号有______条。
A.1024B.64C.32D.10参考答案:B地址译码器的设计方案有单译码方式和双译码方式。
单译码方式中,若地址线有n条,则译码器输出2n种状态,对应2n个地址,每个地址选中一个存储字,当n较大时,译码器输出线数目非常庞大,这种方式一般适合于小容量存储器。
采用双译码方式,可以减少地址选择线的数目。
这种结构中,地址译码器分成两个,若每个译码器有n/2个输入,只有2<sup>n/2</sup>。
个输出,则共有2<sup>n/2</sup>+2<sup>n/2</sup>条译码器输出,1K=2<sup>10</sup>,所以有2<sup>5</sup>+2<sup>5</sup>=64条。
第13题:设某棵三叉树中有40个结点,则该三叉树的最小高度为______。
A.3B.4C.5D.6参考答案:C由完全二叉树原理可以知道,完全三叉树如有n个叶结点,那么高度为[log3n]+1。
第14题:某计算机的主频为6MHz,各类指令的平均执行时间和使用的频度为:存取指令平均执行时间为0.6μs,使用频度为35%,加、减、比较、转移指令平均执行时间为0.8μs,使用频度为45%,乘除指令平均执行时间为10μs,使用频度为5%,其他指令平均执行时间为0.8μs,使用频度为15%。
该计算机的速度为______。
A.0.84MIPSB.1.19MIPSC.1.2MIPSD.1.33MIPS参考答案:A0.6*35%+0.8*45%+10*5%+0.8*15%=0.21+0.36+0.5+0.12=1.19μs,所以计算机的速度为1/1.19=0.84M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