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考核评分表

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考核评分表

C8.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建立“教务(教科)处—教研组—学科教师”三级一线的教学常规检查系统,对教学常规实行自查、互查、教研组长查、教务(教科)处查和学校不定期抽查等五道检查关口。学校每学期定期抽查2次,做好检查记录。五道关口检查情况及时反馈,抓严、抓实过程中的每个细节。
5
通过查阅学校的教案检查记录(教学巡查记录),按照优(有规范的纸质文本记录和电子文稿)5分、良(有规范的纸质文本记录)3分、中(有纸质文本记录)2分的标准记分。
15
各学科集体备课时间、地点、主题确定,过程记载详细。抽查2—3个学科的集体备课数,每学期以15周计,达不到15次的每缺1次扣1分,最后求平均分,即为所得分数。
C6.学校选用教材和教辅资料符合省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无违规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推销的教学用书和音像制品现象。
10
通过与学生座谈了解情况,若有违反国家七部委和省、州教育行政部门关于组织征订教辅资料有关规定的现象,该项扣10分。
西双版纳州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考核评分表
县(市)、(州属)学校:年月日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评估标准
分值
计分办法
得分
自评
复评
A1








100

B1
管理
理念
50分
C1.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根据国家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立足本校实际,制定和完善以人为本的促进学校和师生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教师政治、业务理论学习制度,校本培训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教学反思制度,教师考核奖励制度,学校领导任课、听课、评课制度,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批改和辅导制度,考试与教学质量分析制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等。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评估标准
分值
计分办法
得分
自评
复评
A2
教 师 教



100

B3
教师专业素养
70分
C11.备课。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备好每一节课,杜绝不备课就上课的现象。
各种课型都要备课。除讲评课为即时备课外,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验课都要根据其内容和特点做到提前一周备课,并做到上课前再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案细节进行相应补充和调整。
C10.教学计划。每学期开学后一周内,教师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学困生转化、特长生和优等生培养目标、计划与措施。学科教学计划内容一般应包括:对学生、教科书情况的分析;学期的教学目标;根据学校统一教学进度,安排个人教学计划;改进教学的措施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5
通过抽查教师的《工作手册》、教案、教务处的检查记录,按照优、良、中的等次分别记5分、3分、2分(可参照学校的教案评选标准评分)。
15
校级领导上课,满分5分:通过向师生了解情况、查记录,校长不上课的扣5分,副校长不上课的每人扣3分直至扣完为止;校本培训,满分5分:以校级领导人数为专题培训的上课次数,少一次扣1分,直至扣完;校级领导听课,满分5分:校级领导不按照听课要求完成听课的,每少1节扣0.5分,直至扣完为止。

分值
计分办法
得分
自评
复评
A1








100

B2
教学
管理
行为
50分
C5.落实集体备课管理制度。要认真组织和落实集体备课,做到时间“制度化”,研究“程序化”,任务“责任化”。集体备课每周组织一次,做到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要加强集体备课的领导与管理,利用网上资源备课,实现教案资源共享,形成学科教学团队。
C9.落实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实行随堂检测、单元检测、期中检测和期末检测。随堂检测由教师组织,单元检测由教研组或年级组织,期中和期末检测由学校组织。同时认真做好期中和期末质量分析。
5
通过抽查2—3个学科的质量分析以及教务处(教科处)的电子、纸质文档,按照优(有毕业年级的月考、各班级的单元检测、期中、期末的质量分析报告及备考会议记录的)、良(质量分析报告不完整)、中(基本没有质量分析报告)的等次分别记5分、3分、2分。
10
此项满分为10分:按照标准少开一门课程的扣3分,少一表的扣2分。课时不按要求开设的,违规一门扣3分,直至扣完为止。
C4.落实学校领导上课、听课、指导校本教研制度。要求校长上课,校长的课时量为每周2-4节,副校长的课时量为每周4-6节;校长、分管教学、德育的副校长要不定期上校本培训专题课,每人每学期不少于1次;每学期校长、副校长听课不少于15节,校长指导校本教研活动不少于2次,教学副校长指导校本教研活动不少于4次。中层干部分工负责学科校本教研活动,各学校必须建立学校领导挂靠校点或年级组的管理制度,确保每一项工作管理到位、责任到人。
C7.落实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各学校根据实际,制定出本校《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评价,记入教师教学业务档案,学年末对教师教育教学有总体评价。
10
有《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计2分。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评价,并有工作记录及学校考评的计5分。各种教学业务档案完备的计3分。达不到上述要求的酌情扣分。
17
查相关档案、材料,学校有学年教学工作计划和总结的记4分;有分项教学计划(包含学期(周)的教学、教研、科研、校本研究、专项课题研究计划、教师培养计划等)记5分;有教研组计划、教师教学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记4分;各项计划按时完成的记4分,达不到上述要求的,酌情扣分。
C3.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科学设置、合理安排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科学编排课程表,各学校不得随意增减、变更课程、课时,做到开齐课程,上足课时。积极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以及信息化资源,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8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扣3分;教学常规管理过程的检查与通报流于形式的扣3分;教学常规检查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绩效没有挂钩的扣2分。
C2.学校须制定系统、完整的工作计划。学校、教研组、年级组、学科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实际情况以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分别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学校制定本校学年度、学期、周工作计划,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和科研计划(含校本研究专项课题研究活动计划),教师培养计划;教研组制定教研工作计划;毕业年级制定备考计划(方案);教师制定学科教学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等。除教师制定的学科教学计划在开学后一周内完成外,其它各种计划均在每学期开学前一周内完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