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冬期施工技术措施根据《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冬期施工界限划分的原则是:根据当地多年气象资料统计,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室外日平均气温5天稳定高于5℃时解除冬期施工。
根据分公司生产计划安排,今年冬施的项目有烟厂项目(装修阶段)、杏花岭区政府项目(主体加装修)、农业局项目(基坑阶段)、省委党校项目(精装潢阶段)、吕梁电信项目(收尾阶段)、广电项目(收尾阶段)、清徐项目(暂停阶段)、煤炭医院住宅楼(主体加抹灰)、医技楼项目(砌体和抹灰)、总参干休所(基坑阶段)、大唐(基坑阶段)学府公园(坑内阶段)、朔州(基础处理加主体阶段)、西峪47#楼(主体阶段)榆次住宅楼(收尾阶段)、榆次139(基础阶段)、霍州(收尾阶段)、城西热源厂(收尾阶段)、城东热源厂(主体阶段)、山大一元(收尾阶段)、人民医院(收尾阶段)、大同路管线(坑内阶段)、忻州装修(暂停)、面粉二厂(主体阶段)、河西菜市场(装潢阶段)、滨西花园(主体阶段)、自来水(基坑加主体阶段)、畜牧局(装修阶段)、平安(收尾阶段)、小店库房(主体阶段)。
1、冬施准备凡进行冬期施工的工程项目,必须复核图纸,结合质量验收规范和技术规范,查对是否能够适应冬施要求,对不能适应冬施要求的应向建设(监理)单位提出,会同设计单位研究解决。
1.1进入冬期施工的项目要求十月三十日前编制冬期施工方案,并上报分公司技术科。
冬期施工方案编制原则:确保工程质量,做到安全生产的同时要经济合理,施工方法简便可靠,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达到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的目的。
编制内容为:生产任务安排及施工部署;施工方法;冬施人员技术培训,劳动力计划;工程质量控制要求;热工计算;现场布置;设备、材料、能源、工具的供应计划;安全生产及消防要点;测温制度和质量检查制度;冬施目标和管理点等。
1.2进入冬施前,各项目部组织对管理人员、掺外加剂人员、测温保温人员和火炉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1.3冬施项目应健全冬施技术责任制、工程进度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专项方案(或专项设计)管理制、保温测温制、气象预报制、技术交底制、拌合料进场检验制及外加剂使用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
1.4施工现场道路要有消防措施;搅拌机棚(站)内应通暖、出入口做好封闭;临时用电线路和机械设备进行检查,临时供暖设施进行检修;临时供水管道、消火栓及白灰膏等材料做好保温防冻工作。
1.5提前做好外加剂、保温材料、冬施燃料、热源设备、测温仪器,劳保用品等准备工作;1.6与当地气象台保持联系,及时接收天气预报,掌握寒流、大风、扬沙警报,施工尽量避开寒流、大风、扬沙天气。
2、主要冬期施工方法2.1地基与基础工程2.1.1冬期进行地基与基础施工的工程,除应有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外,根据需要尚应提出地基土的主要冻土性能指标。
2.1.2建筑场地宜在冻结前清除地上和地下障碍物、地表积水,并应平整场地与道路。
冬期及时清除积雪,春融期作好排水。
2.1.3对建筑物的施工控制坐标点,水准点及轴线定位点的埋设应采取防止土壤冻胀、融沉变位和施工振动影响的措施,并应定期复测校正。
2.1.4在冻土上进行打桩和强夯等所产生的振动,对周围建筑物及各种设施有影响时,应采取隔震措施;2.1.5靠近构筑物基础的地下基坑施工时,应采取防止相邻地基土遭冻的措施。
2.1.6对于农业局的基坑,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专项技术措施探讨,进行基坑的支护或施工。
2.2砌体结构工程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以及当日最低气温低于0℃时,砌筑工程应采用冬期施工措施。
砌筑工程的冬期施工应优先选用外加剂法。
外加剂可使用氯盐或硝酸等盐类。
氯盐的掺量根据日最低温度,参照《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表5.2.1选用,掺氯盐砂浆强度等级按常温施工提高一级,每日砌筑高度不宜高于1.2m,不得采用氯盐砂浆砌筑的砌体应遵守《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5.2.7的规定。
对于亚硝酸钠的掺量,需由试验确定。
冬期施工的砖砌体应采用“三一”砌筑法砌筑,灰缝不应大于1cm。
砌筑时砂浆温度不应低于5℃。
每日砌筑后应及时在砖砌体表面覆盖。
冬施材料要求:砖在负温下不得浇水,砌筑前应清除表面污物、冰雪等,不得使用遭受水浸和受冻后的砖或砌块。
砂不得含有直径大于1cm的冻结块或冰块。
水泥宜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无水泥拌制砂浆。
石灰膏、粘土膏或电石膏等宜保温防冻。
拌合砂浆时,水温不得超协定80℃,砂的温度不得超过40℃。
砂浆的拌搅拌应在采暖的房间或保温棚内进行,环境温度不得低于5℃;砂浆随拌随用,普通砂浆和掺外加剂砂浆储存时间分别不宜超过15min和20min。
冬期施工砌筑工程应进行质量控制,在施工日记中除应按常规要求外尚应记录室外气温、暖棚温度砌筑时的砂浆温度、外加剂掺量及其他有关资料。
砂浆试块的留置,除应按常温规定要求外,尚应增设不少于两组与砌体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分别用于检验各龄期强度和转入常温28D的砂浆强度。
2.3钢筋工程在负温下使用的钢筋、施工时应加强检验。
钢筋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撞击和刻痕。
钢筋冷拉温度不宜低于-20℃,在负温下冷拉后的钢筋,应逐根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其表面不得有裂纹和局部颈缩。
钢筋负温焊接应优先选用闪光对焊,也可选用电弧焊和电渣焊,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宜进行施焊。
热轧钢筋负温闪光对焊,宜采用预热闪光焊或闪光—预热—闪光焊工艺;钢筋负温电弧焊宜采用分层控温施焊。
与常温相比,电渣焊焊接步骤不变,但负温焊接应适当增加焊接电流、通电时间及延长接头药盒拆除时间和打除渣壳时间。
雪天或施焊现场超过3级风焊接时,应采取遮蔽措施,焊后未冷却的接头严禁碰到冰雪。
2.3砼工程砼混凝土的冬期施工,应按照冬施规程JGJ104-97附录B的要求进行热工计算,保证砼受冻前达到临界强度。
2.4.1冬期浇筑的砼,其受冻临界强度应符合GJG104-97中7.1.1条规定。
2.4.2砼冬期施工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应低于32.5级,最小水泥用量不应少于300kg/m3,水灰比不应大于0.6。
应根据外加剂的特点、工程材料、施工条件和使用目的,通过技术经济性比较来确定外加剂的使用品种。
砼外加剂进入施工现场后应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外加剂的掺量应综合考虑推荐掺量、使用要求、施工条件和原材料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
严禁对人体产生危害、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外加剂。
2.4.3砼原材料加热应优先选用加热水的方法,当加热水仍不能满足要求时,再对骨料进行加热,其加热温度应按照冬施规程7.2.1条规定。
砂加热时应在开盘前进行,并应掌握各处加热均匀。
防冻剂为粉剂时可按要求掺量直接撒在水泥上面和水泥同时投入;为液体时,先配成规定浓度溶液,再配成施工溶液。
砼在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运输和浇筑砼用的容器应保温。
2.4.4砼养护:当室外最低温度不低于-15℃时,地面以下的工程式或表面系数M不大于5m-1的结构,应优先采用蓄热法养护。
对结构易受冻部位,应采取加强保温措施。
通过计算蓄热法不能满足要求时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
暖棚法适用于地下结构和砼量比较集中的结构工程,砼养护期间应将烟或燃烧气体排至棚外,注意烟气中毒和防火。
2.4.5暖棚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2.4.5.1当采用暖棚法施工时,棚内各测点温度不得低于5℃,并应设专人检测混凝土及棚内温度.暖棚内测温点应选择具有代表性位置进行布置,在离地面50cm高度处必须设点,每昼夜测温不应少于4次。
2.4.5.2养护期间应测量棚内湿度,混凝土不得有失水现象,当有失水现象时,应及时采取增湿措施或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养护。
2.4.5.3暖棚的出入口应设专人管理,并应采取防止棚内温度下降或引起风口处混凝土受冻的措施。
2.4.5.4在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将烟或燃烧气体排至棚外,并应采取防止咽气中毒或防火措施。
2.4.7砼质量控制及检查应执行JGJ104-97中7、9条及《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
冬施砼同条件养护度拭块的留置应结合质量验收规范和冬施要求进行,其等到效龄期可按结构构件的实际养护条件,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根据GB50204-2002附录第D.0.2条的规定共同确定。
冬施砼试块的留置除按常温留设外,尚应增设不少于两组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分别用于检验受冻前砼强度和转入常温28d的砼强度。
2.4.8混凝土质量控制及检查2.4.8.1冬期施工测温的项目与次数应符合表7.9.2规定。
2.4.8.2掺防冻剂的混凝土在强度未达到7.1.1条规定之前应每隔2h测量一次,达到受冻临界强度以后每隔6h测量一次。
2.4.8.3全部测温孔均应编号,并绘制布置图,测温孔应蛇在有代表性的结构部位和温度变化大易冷却的部位,孔深宜为10—15cm,也可为板厚的1/2或墙厚的1/2。
2.4.8.4检查混凝土表面是否受冻、粘连、收缩裂缝,边角是否脱落,施工缝处有无受冻痕迹。
2.4.8.5检查同条件养护试块的养护条件是否与施工现场机构养护一致。
2.4.8.5采用成熟度法检验混凝土强度时,应检查测温记录与计算公式要求是否相符,有无差错。
2.4.8.6模板和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冷却到5℃后方可拆除。
拆模时混凝土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大于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及时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2.5屋面工程除按《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要求施工,还应按《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045-2004实施。
采用水泥砂浆找平层时应根据气温的养护温度要求掺入防冻剂,其掺量应由试验确定。
2.5.1.1找平层应牢固坚实、表面无凹凸、起砂、起鼓现象。
如有积雪、残留水痕、杂物等应清扫干净。
2.5.1.2找平层与女儿墙、立墙、变形缝等出屋面结构的连接处,以及找平层的转角处应做成圆弧。
2.5.1.3采用水泥砂浆找平层时应根据气温的养护温度要求掺入防冻剂,其掺量应由试验确定。
2.5.1.4采用沥青砂浆作找平层时,基层应干燥、平整、不得有冰层或积雪。
2.5.1.5找平层宜留设分格缝,缝宽宜为20mm,并嵌填密封材料。
分格缝应留设在板端处,其纵横最大间距采用水泥砂浆时不得大于6m ,采用沥青砂浆十不得大于4 m。
2.5.1.6找平层表面宜平整,平整度不应超过5mm,也不得有酥松、起砂、起皮现象。
2.5.2屋面保温层应符合下列规定:2.5.2.1冬期施工采用的屋面保温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得含有冰雪、冻冰和杂质。
2.5.2.2干铺的保温层可在负温下施工,采用沥青胶结的整体保温层和板状保温层在气温不低于-10℃时施工,采用水泥、石灰或乳化沥青胶结的整体保温层和板状保温层应在气温不低于5℃时施工,当气温低于上述要求时,应采取保温、防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