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政治教育在党的事业中的具体作用是什么?答:①、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②、思想政治教育民主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③、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生命线。
2、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积极影响: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全国人民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极大的促进了思政事业的发展。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思政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提高思政教育水平,解决思政难题,实现思政教育目标,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消极影响:A、市场经济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对思政教育的说服力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B、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容易诱发利己主义、小团体主义和拜金主义,加大了思政教育的难度。
C、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体制转换阶段所持有的失范现象,增加了思政教育的复杂性。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答:这是由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作用决定的。
①、从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来看,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向保证②、从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体系来看,它的双重效应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正确的观念体系与动力③、从市场经济内部运行机制来看,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等经济行为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加以规范④、从市场经济的外部调控机制来看,思政教育是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4、科学认识和分析思政教育对象的意义及方法。
答: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其所作用的范围是人的思想品德。
意义:是确立思政教育目标的出发点;是提高思政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条件;是调动教育内在积极性、实现其思想转化的关键。
方法:历史分析法(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分析)系统分析法(认识到对象本身的立体性、认识影响对象的因素是立体的)信息分析法。
思政教育的重点对象:共产党员、各级领导干部、青年。
1、简述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答: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主客体因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规律主体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转化的规律2、影响思政教育内化与外化的因素答:①、内化阶段:内在需要的驱动、主体素质的支配、教育方法的影响②、外化阶段:主观精神的参与、外在环境的制约、内化外化的反复③、反馈检验阶段:主客体的交互整合、协调控制的并存3、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环节及特点答:①、确定目标,制定计划②、实施影响,促成转化③、信息反馈,评估控制特点:社会性、实践性、同时性与多端性、长期性与反复性4、简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矛盾的内容?为什么?答:基本矛盾:教育者所掌握的一定的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因为:①、它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②、它决定着思政教育过程的本质③、它规定和制约着思政教育过程的特殊本质5、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体矛盾的内容答: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介体之间的矛盾、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受教育者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教育介体与教育环体之间的矛盾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涵义及其理论基础。
答: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在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切方式、手段或途径的总和。
它包括人们的自我修养方法与教育方法,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理论基础:一、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①、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原理是思政教育方法根本的途径和方法。
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思政教育方法提供了直接的指导和现实基础③、唯物辩证法是思政教育一切方法的前提和基础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原则、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2、简述并评价当代西方国家的主要思政教育方法。
答: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有:实用主义教育方法、道德认知理论的教育方法、价值澄清方法论、社会学习方法论。
实用主义:杜威教育理论旨在解决三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即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教育与儿童生活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其理论所反映出的基本精神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意义,但是他过分夸大了教育的社会作用,忽视了社会对个人的影响;没有有效解决课程与教材的问题;德育理论流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道德认知理论:重视道德认知与道德思维能力、重视儿童的主体性,对现代西方道德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他过分强调认知方面,忽视了情感因素及习惯的作用;两难问题与社会现实存在差距,不能代替实践。
社会学习方法论:把文化环境与人的道德发展联系起来,揭示示范榜样对道德发展的内在作用机制以及影响道德行为的各种形式与途径,主义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重视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但这一理论立论的基础接着痕迹比较明显,对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界定,只是指人际关系和社会风俗习惯,没有涉及社会物质生产这一主要因素,而且具体方法缺乏操作的程序,实施有一定难度。
价值澄清方法论:这一理论重视现实生活,针对西方无所适从的道德教育实际提出来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重视价值观形成的内部机制,从知情行三者的结合探讨个人价值观的形成;重视引导和提高个人对自身价值观选择、评价的能力,并设计了丰富的方法和技巧;将德育融于智育与校内外日常生活。
但是这一方法有明显的局限:一是把相对主义价值观作为方法论体系的基础,把个体经验作为确定价值观的标准衡量和评判自身的社会行为,否定社会的客观价值标准,其结果必然导致社会成员独行其是;二是忽视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要求和道德行为的培养、训练,也容易导致形式主义。
3、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三大转变答:以人的发展需要为目标指向;以人的权利为教育起点;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为活动建构的基础4、简述思政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
答: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从总的发展趋势上看,是一定的时代内容、理论内容、环境内容决定一定的方法。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改革的深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可能与必要。
宏观上:社会化①、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②、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最大限度扩大教育的覆盖面③、加强部门间的联合与合作,开创家庭、学校、社会一体的全方位的教育局面微观上:科学化①、利用科技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②、吸取科学理论的原理和方法理论上:一体化①、思想政治教育与业务工作的一体化②、充分整合利用多学科方法,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式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与方法体系实践上:现代化①、在对传统方法的批判继承中创新教育方法②、借鉴西方德育方法的优秀成果实现方法的创新与发展③、吸收科技发展的成果实现教育手段方式的现代化1、如何评价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强调以内在、个人的发展即个体需要为宗旨的德育目的,认为教育的目的由人的本能、本性的需要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能和本性得到自由发展。
社会本位论:从社会出发,以社会发展为目的来阐述德育的目的,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教育除了社会的目的之外,没有其他目的。
后者则强调指出适应外在的、社会的发展即社会需要为宗旨的德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不是人们随便想出来的,而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的,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所制约的。
2、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①、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②、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③、受教育者精神世界发展的需求及思想实际3、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与主要任务根本任务: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主要任务:要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使广大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简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概括地说,是要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人民,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人们的头脑。
基本要素: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
5、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内容。
世界观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教育、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人生观教育:人生理想教育、人生目的教育、人生价值教育、人生态度教育6、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内容。
基本国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7、道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内容。
集体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8、法纪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性内容。
社会主义民主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9、心理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性内容。
心理现象和知识教育、心理调适基本知识教育、心理咨询10、简述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要因素。
①、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及其层次化②、对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及规范可教性理解③、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认识和理解④、偶发因素11、简述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原则。
①、整体性原则②、相关性原则③、层次性原则④、目的性原则⑤、重点要素原则1、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含义及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客观规律的反映,并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制定教育目标、确立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确立教育关系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具有普遍性、稳定性、规律性等特征。
2、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体系。
①、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与各平行系统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渗透原则、激励原则、结合经济业务工作一道去做的原则、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思想教育与严格行政管理相结合的原则②、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各子系统间的内在本质联系,可以分为民主原则、示范原则、疏导原则、层次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原则③、方向性原则、层次原则、求实原则、激励原则、民主原则、主体原则渗透原则、示范原则、疏导原则3、简述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方向原则的必要性。
答:从理论上看A、是由思想政治教育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本质关系决定的B、是由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色决定的C、是由人的思想活动规律决定从实践上看A、坚持方向性原则是抵御资本主义“和平演变”图谋的必然要求B、是对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总结4、简述疏导原则的含义、坚持疏导原则的必然性及其实施的基本要求。
答:含义:疏导原则就是对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既不堵塞言路、不压制打击,又要集中大家的意见,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症结,加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帮助受教育者提高思想认识。
必然性:从理论上看A、是人的思想活动规律决定的B、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所决定的C、是群众观点决定的从实践上看A、是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B、是新时代人们的思想实际的必然要求基本要求:①、应正确处理疏通与引导的关系:要敢于和善于发扬政治民主;不放任自流、不放弃必要的思想斗争②、运用多种疏导方法:分到、利导、引导5、简述渗透原则的含义、特点及其意义、和渗透原则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