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公路奉贤段(航塘公路~~新奉公路)改建工程盖梁施工安全专项方案编制:审核:批准:编制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8年7月30日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报审表工程名称:大叶公路奉贤段(航塘公路~~新奉公路)改建工程编号:盖梁施工安全专项方案一、编制说明1、编制依据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0号);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1]第46号);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3国务院第393号令);④《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⑤《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⑥《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⑦《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 TF50-2011;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2、编制目的为加强本标段盖梁施工的安全技术管理,保障人员、机械、结构物的施工安全,根据设计、评定标准以及相应规范、办法,并结合项目部现行材料、技术、施工机械、管理水平等实际情况及施工技术水平,编制本施工方案。
3、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大叶公路奉贤段(航塘公路~~新奉公路)改建工程范围内桥梁工程所有中盖梁施工。
二、工程概况大叶公路奉贤段(航塘公路~新奉公路)改建工程位于上海市奉贤区,设计范围西起航塘公路交叉口,沿既有道路向东依次经过航塘港桥、东新港桥、大石桥港,下穿S3沪奉公路主线、跨越花厅河桥之后与S3沪奉公路匝道平交,之后依次经过华星港桥、新奉港桥至新奉公路止。
路线起讫桩号K23+286.73—K27+922.38,全长约4.6km。
大叶公路规划为一级公路,红线宽50m,设计速度80km/h。
三、施工准备情况1、施工现场条件沿桥梁上游临桥墩位置修建有砂砾路面施工便道,通行条件顺畅。
河道内水位保持1-3m,各墩台位置在桩基施工时已用砂砾填筑施工平台,具备大型设备进场施工条件。
沿桥位下游布设有电力专线,线路均采用绝缘电线,安全距离符合要求。
2、技术准备施工现场导线点、水准点经过桩基阶段施工已重新进行复核,测量精度符合规范要求;施工配比已完成并正常投入使用;图纸审核问题已核清。
3、材料准备盖梁施工钢材并检验合格,砼采用商品砼。
4、设备准备根据现场施工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配备挖掘机2台,25T 吊车2台,电焊机2台、钢筋切断机1台、弯曲机1台、插入式砼振捣器2台,混凝土由混凝土罐车运至现场。
5、模板、支架准备根据设计和工程特点,本项目新定制侧模1套,盖梁底模2套、,直径1.0m抱箍8套,均能满足现场施工需要。
四、总体施工方案盖梁支撑均采用钢抱箍承重支撑,模板支架采用321贝雷片拼接桁架,钢抱箍与贝雷片支架中间采用螺旋机械千斤顶支撑及调整模架高度和方便底模拆除。
五、主要施工方法1、施工准备:桥墩在立柱施工完成后,根据盖梁设计标高返算出抱箍钢带下缘在墩柱的确切位置,并做高标记,以便抱箍准确就位。
为方便底模的安装,在浇注混凝土时,墩柱顶混凝土标高按比设计标高5cm控制。
2、墩柱顶凿毛待墩柱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对墩柱顶进行凿毛处理,凿除顶部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凿毛至新鲜混凝土,并用空压机吹干净。
标高控制在比设计标高高5cm左右,以便于安装盖梁底模。
3、测量放样在中系梁、盖梁施工前,对墩柱进行施工测量,作为安装底模的依据。
墩柱施工测量与控制的内容包括:墩柱中心位置测量、立柱顶高程测量。
墩柱中心测量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高程测量是根据施工中设立的临时水准点,用水准仪直接进行测量。
4、模板支架、底模的制作与安装①在立柱顶凿毛处理、测量验收合格后,开始安装模板支架。
在模板支架安装时,严格按由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即先安放抱箍,再吊装纵梁,待纵梁稳定后方可布置横梁槽钢。
②以上工序经检查确认无误后,即可安装盖梁底模。
5、钢筋笼的制作、运输与安装在中系梁、盖梁底模安装、底模高程验收合格后,开始安装钢筋。
钢筋在钢筋班加工制作,运至现场在模板上安装、成型,挡块钢筋的预埋。
6、安装侧模在钢筋安装验收合格后,严格按施工要求安装盖梁侧模。
侧模定型钢模拼装,用M20对拉杆固定,间距0.85m。
7、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①混凝土的浇筑模板安装完毕以后,请监理现场检验模板的平面位置、顶部标高、节点联系及稳定性。
经检验合格后,即开始浇注混凝土。
盖梁混凝土均采用现场采用混凝土泵车进行混凝土的浇注。
混凝土要连续灌注,水平分层、一次成型,每层厚度不超过50厘米,上下两层间隔时间不得超过 1.5h,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上层混凝土。
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振动,振动时宜快插慢拔,振动棒移动距离不超过该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与模板保持5~10cm的距离;避免振动棒碰撞模板、钢筋;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每一处振动时,应边振动边徐徐提出振动棒。
混凝土的振动时间,应保证混凝土获得足够的密实度,当混凝土不再下沉、混凝土不出气泡、混凝土表面开始泛浆时,表示该层振捣适度。
为了保证盖梁表面的光洁度、防止气泡孔的出现,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
②混凝土的养护在盖梁混凝土浇注完毕终凝后,立即派专人将表面用塑料薄膜覆盖,浇水养护。
8、模板与支架的拆除当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3.0Mpa时,并保证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可拆除侧模板。
拆模时,可用锤轻轻敲击板体,使之与混凝土脱离,再用吊车拆卸,不允许用猛烈地敲打和强扭等方法进行,并吊运至指定位置堆放。
模板拆除后,及时清理模板内杂物,并进行维修整理,以方便下次使用。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时,才能拆除模板支架。
支架拆除时,严格按由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9、盖梁抱箍法施工模板设计①侧模侧模为特制钢模,面模厚度为δ5mm,一层龙骨采用8#槽钢,在一层龙骨外设12#槽钢背带。
在侧模外侧采用间距0.85m的12#槽钢作竖带;在竖带上下各设一条M20的对拉杆,上下拉杆间间距1.8m。
②底模支撑底模为特制钢模,面模厚度为δ5mm,肋板高为10cm。
在底模下部采用间距0.85m12#工字钢作横梁,横梁长4m。
横梁底下设纵梁。
端头斜面底模现场采用钢筋专门制作斜坡支撑架支撑在横梁上。
③纵梁在横梁底部采用采用2榀321拼装贝雷架,单榀长度21-24m。
纵梁长度范围内设6道上下横向联结。
联结采用M20的对拉杆,对拉杆两端设钢板垫片。
④抱箍采用两块半圆弧型钢板(板厚t=10mm)制成,8.8级M30的高强螺栓连接,主抱箍高40cm,每侧12根高强螺栓连接。
紧接主抱箍下设一道防滑抱箍,高20cm,每侧6根高强螺栓连接。
箍紧箍在墩柱上产生摩擦力提供上部结构的支承反力,是主要的支承受力结构。
为了提高墩柱与抱箍间的摩擦力,同时对墩柱砼面保护,在墩柱与抱箍之间设一层2~3mm厚的土工布或透明软玻璃。
纵梁与抱箍之间采用30-50t千斤顶型螺栓连接。
千斤顶底座和顶面各垫一层厚3mm左右橡胶垫片防滑,顶面与纵梁之间采用1cm厚钢板垫片,钢板与千斤顶接触部位四周设防滑块(高度2-5cm)。
⑤防护栏杆与与工作平台a、在横梁上每隔2-3米设一道1.2m高的钢管立柱与横梁焊接连接,栏杆采用φ20钢筋与立柱钢管连接,设上中下三道。
b、工作平台设在横梁悬出端,在横梁上铺设2cm厚的木板或竹夹板,木板或竹夹板与横梁之间采用铁丝绑扎牢靠。
c、在防护栏杆外挂绿色安全网围护,安全网绑牢固定在立柱及栏杆上。
六、危险因素分析1、根据本工程施工工艺及实际施工条件,对重大危险源识别如下:2、盖梁施工现场危险源安全措施①危险源:触电安全措施:a、采用TN-S三相五线系统,接地与接零要符合要求,高压设备要采取屏蔽措施b、配电严格按照“三级配电,逐级保护”、“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原则进行。
总配电箱设在近电源处,分箱装在近用电设备或用电区内,配电箱采用铁板或优质绝缘材料制作,配电箱内分别设置工作零线端子板和保护零线端子板,金属箱体和金属底座及外壳,做保护接零。
配电箱有防雨和防潮措施。
配电箱的漏电保护器,每台用电设备有各自专用的开关箱,设备与照明分闸,实行经常检查、检修制度。
配电箱要上锁,凡是进行电气操作及施工均需专职电工进行作业。
c、从事电工工种的人员需持证上岗,进行电工操作时,需配备绝缘鞋、绝缘手套、带绝缘把手的工具、电笔等电工专用工具;混凝土泵、水泵、电焊机等用电机械的操作手操作机械时要配带绝缘手套。
d、电缆线应用埋地或架空敷设。
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或介质腐蚀。
②危险源:火灾安全措施:a、现场管理有序,道路畅通,材料堆放整齐。
施工现场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消防砂箱、水池等,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
b、消防器材有专人保管,组成业余消防队,定期训练,保证所有施工人员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性能和使用方法。
c、电弧焊渣要进行及时处理防护,焊接格栅或钢架时,要有防火设施。
d、禁止随处吸烟或乱掷烟蒂,禁止冬季施工现场明火取暖或使用碘钨灯取暖。
③危险源:高空坠落、落物伤人安全措施:a、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深度近视等一切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人员不能参加高空作业。
b、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从事高空作业人员不得酒后作业和疲劳作业。
c、施工人员要配戴齐全安全带、工具包、防滑鞋,防滑手套等高空作业安全防护用品,高处作业的材料要准放稳妥,工具随手放入工具包,防止坠落伤人。
d、在高空处电焊、气焊作业时,在施工部位铺设防护措施,防止电焊、气焊残留物落下伤人。
e、泥浆池四周设防护网及警示牌,防止人员落入受伤。
③危险源:机械伤害、交通事故安全措施:a、盖梁施工夜间施工应保证照明良好,道路平顺畅通、灯光保证亮度充足均匀及不闪烁。
设置好运输线路安全信号标志,确保施工运输安全。
b、车辆和设备有专人管理和操作,做到“三定”(定人、定机、定岗位),“三好”(管好、用好、维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四懂”(懂管理、懂结构、懂性能、懂用途),车辆、设备按有关规定进行保养,确保其性能处于完好状态,符合安全技术要求,满足施工需要。
c、加强对机动车司机的培训和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d、坚持酒后不驾驶,疲劳不驾驶,不超载,不超速。
严格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修保养,不得带故障上路行驶。
e、严禁无证驾驶机动车辆上路行驶。
f、在施工场区出入口设置规范、醒目的交通标志。
g、雨天行驶的车辆应设置防滑装置,并限制行驶速度,防止路滑造成行车事故。
h、车辆行驶中严禁超车。
i、在平交道口及施工狭窄地段应设置“缓行”标志,必要时应设专人指挥交通。
七、施工安全技术保障措施1、钢筋加工安全措施钢筋加工在钢筋加工场进行,加工钢筋时,由于使用钢筋加工机械不当,容易发生机械伤害或物体打击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