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考物理实验部分复习(知识点整理归纳全部11个实验)
高考物理实验部分复习(知识点整理归纳全部11个实验)
高考物理实验部分分项复习
(必考内容必修 1、2 选修 3-1,3-2、选考选修 3-3,3-5)
考纲规定的实验、探究内容项目表
必考内容 选考内容
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探究动能定理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 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电性曲线 测量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③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vn=xn+xn+1=dn+1-dn-1
2T
2T
④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加速度
a.作出速度—时间图象,通过图象的斜率求解物体的加速度;
b.剪下相邻计数点的纸带紧排在一起求解加速度.
2.依据纸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x1、x2、x3…xn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 (2)Δx 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差:Δx1=x2-x1,Δx2=x3-x2…. (3)T 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02n(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 50 Hz,n 为两计数点间
图1 (3)用铅笔描下结点 O 的位置和两个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利用刻度尺 和三角板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 F. (4)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 O,记下弹簧 测力计的读数 F′和细绳的方向,如图乙所示. (5)比较 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 F,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同. 4.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1)将两只弹簧测力计调零后水平互钩对拉过程中,读数相同,可选;若不同,应另换或调 校,直至相同为止. (2)使用时,读数应尽量大些,但不能超出范围. (3)被测力的方向应与轴线方向一致. (4)读数时应正对、平视刻度. 5 注意事项 (1)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结点的位置一定要相同,是为了使合力的 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共同作用效果相同,这是利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2)角度合适: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 不宜太大,以 60°~100°之间为宜. (3)在合力不超出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形变应尽量大一些.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 确定力的方向. (4)统一标度: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 力的图示稍大一些. 6.误差分析 (1)误差除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外,还有读数误差、作图误差等. (2)减小误差的办法: ①实验过程中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盘,要按有效数字位数要求和弹簧 测力计的精度正确读数和记录. ②作图时使用刻度尺,并借助于三角板,使表示两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
7.拓展 以本实验为背景,以实验中操作的注意事项、误差来源设置条件,或通过改变实验条件、 实验仪器设置题目. 1.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方法的迁移
2.实验器材的改进
替代
(1)橡皮筋――→弹簧测力计
替代
(2)钩码――→弹簧测力计
3.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1.实验原理 (1)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跟合外力的关系. (2)保持合外力不变,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3)作出 a-F 图象和 a- 1 图象,确定其关系.
计时点的间隔数). (4)Δx=aT2,只要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
差就一定相等.
6.复习启示
高考实验题一般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是在教材实验的基础上创设新情景.因此,要在
夯实基础实验的基础上注意迁移创新能力的培养,善于用教材中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技巧
处理新问题.
5.数据处理
(1)目的
通过纸带求解运动的加速度和瞬时速度,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等.
(2)方法
①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测量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相邻计数点距离之差,看其是
否为常数,从而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
②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
a1=x43-T2x1,a2=x53-T2x2,a3=x63-T2x3⇒a=a1+a32+a3=x4+x5+x69-T2x1+x2+x3
7.情景拓展
.数据处理方法: (1)加速度的获得:靠重物的拉力获得加速度→长木板倾斜靠重力获得加速度. (2)速度的测量方法:由打点纸带求速度→测定遮光片的宽度 d 和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挡光 时间Δt,由 v=Δdt求速度. (3)加速度的测量方法:由打点纸带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利用经过两个光电门的瞬时速度, 由速度位移关系式求加速度.
1.速度随时间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 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 (1)按照如图 1 所示实验装置,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无滑轮的一端,接好电源; (2)把一细绳系在小车上,细绳绕过滑轮,下端挂合适的钩码,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固定 在小车后面; (3)把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 (4)小车运动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取下纸带; (5)换纸带重复做三次,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进行测量分析. 4.注意事项 (1)平行:纸带、细绳要和长木板平行.
(2)两先两后:实验中应先接通电源,后让小车运动;实验完毕应先断开电源,后取纸带.
(3)防止碰撞:在到达长木板末端前应让小车停止运动,防止钩码落地及小车与滑轮相撞.
(4)减小误差:小车的加速度宜适当大些,可以减小长度的测量误差,加速度大小以能在约
50 cm 的纸带上清楚地取出 6~7 个计数点为宜.
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实验原理 互成角度的两个力 F1、F2 与另外一个力 F′产生相同的效果,看 F1、F2 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求出的合力 F 与 F′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同. 2.实验器材 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细绳、弹簧测力计两个、三角板、刻度尺. 3.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木板上. (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 达某一位置 O.如图 1 甲所示.